呂本富:摺疊屏手機之路充滿荊棘
在今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韓國三星、中國華為等手機制造商分別釋出了自己的摺疊屏手機。其中,華為的首款5G摺疊屏手機不僅刷屏許多人的朋友圈,而且還引發熱議。
對摺疊手機而言,摺疊轉軸是最核心的技術。它集合了數學、物理學、材料學、工業設計等多門學科的綜合體驗,而通過華為這款摺疊屏手機其實體現了中國高階製造實力的巨大提升。但是,摺疊屏手機會像當年的iPhone那樣對手機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嗎?它能算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嗎?
實際上,從小螢幕到大尺寸,從16:9窄邊框到18:9全面屏,智慧手機的演變總是和螢幕有著巨大的聯絡,在與普通智慧手機相仿的體積內,摺疊屏技術增加了顯示面積,這為下一代智慧手機產品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現階段的顯示體驗有三個直接表現。摺疊屏手機螢幕對地圖App非常有利,它使得地圖App使用場景更加優化;大屏顯示對於分屏的使用也有巨大的幫助,如可以直接分出兩個常規大小的軟體,甚至更多應用同時分屏。此外,對於習慣於在飛機或高鐵上辦公的人來說,這塊螢幕也可以作為報表文件的檢視端。
摺疊屏手機未來的顯示體驗可能在瀏覽和閱讀方面。對於現在手機小屏的閱讀,使用者已經習慣從上到下的閱讀方式,由於小屏呈現的內容有限,所以內容的標題要引人入勝,其副作用就是誕生了各種“標題黨”。在大屏時代,可以從左向右閱讀,更加像傳統的報紙版面,由此來看,文章的摘要將變得更加重要。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而言,摺疊屏手機可以說是一個“顛覆性”的產品。
然而,手機App能否在短期內適配摺疊屏手機才是最為關鍵的。現在的很多手機App都能夠在平板電腦上使用,但是很多手機App在平板電腦上只不過是簡單粗暴的拉大顯示,而並沒有對其做專門優化。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適配性很差,顯示效果也不佳。
因此,摺疊屏手機不能僅僅侷限於“讓螢幕變大了一點”,更重要的是手機軟體的升級。例如,蘋果的全面屏手勢操作、亞馬遜語音操作等,從按鍵到觸屏、從顯示到體感,都要有相關的整套服務,這才能體現出摺疊屏手機獨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