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阻礙了小米的高階夢?
作者 姚心璐 編輯 羅麗娟“小米9系列,3月底之前將發貨150萬臺以上。”3月19日下午,小米業績媒體電話會上,小米CFO周受資這樣表示。
不過,這並未改善小米9開售後“秒光”現象,今天上午十點,小米9系列再次開售,不足一分鐘後,小米9、透明板、9 SE三款機型全部恢復“暫時缺貨”狀態。
3月以來,小米缺貨的話題熱度始終居高不下。3月14日,小米宣佈取消小米9E和小米透明尊享版的開售,儘管在兩日後重新敲定了3月19日的開售時間,目前來看,仍然是“秒光”,實際銷售量未知。
缺貨成為小米創立9年來如影隨形的標籤。
如果說在創業初期,缺貨是飢餓營銷,2015年左右是供應鏈管理問題,但近2年,小米中低端機型逐漸供貨充足,缺貨更多地體現在小米的高階旗艦機上。以3月19日當天情況為例,儘管小米9系列開售即缺貨,紅米Note 7卻有現貨供應。
在雷軍和小米總裁林斌的多次解釋中,這些高階型號均因受制於某些技術侷限,未能如期量產,甚至導致某些型號的流產。
今年1月,雷軍宣佈將紅米獨立,從此小米品牌向“極致體驗”發力,力圖上探高階機市場,尖端技術的供應不足、量產能力缺失,會成為小米高階戰略的桎梏嗎?
“暫時缺貨”的小米手機
小米的產能問題不是第一次出現。
2016年下半年,小米釋出小米Note2,搭載驍龍821、柔性屏、雙曲面屏設計,起售價比小米5高出800元——每一個指標在當時都意味著這是小米的高階旗艦機。為了加深使用者對這款手機的“高階”認知,小米選擇了著名男星梁朝偉為其代言。
小米Note系列誕生於2015年,被視作小米打破“1999元”桎梏,向高階機發力的產品線。不料出師不利,Note 1因為處理器問題飽受詬病,未能成功樹立高階形象。
小米Note 2釋出之初,一改前代手機多項問題,“價效比和質價比都強大到爆炸了”,在釋出會召開不久,一位網友在知乎上評論說。甚至有人表示,“Note 2第一次讓我有了換小米的慾望”。
眼看Note系列的旗艦地位將得到認可,供應鏈卻再次掉鏈子。出貨不足一個月,Note 2陸續傳出陰陽屏、花屏、底部藍屏等諸多螢幕問題。隨後不久,小米Note 2陷入全面“缺貨”狀態,甚至被傳“緊急停產”。
小米Note 2採用的柔性屏來自LG,與當時三星的Amoled柔性屏相比,LG以大屏為主,小尺寸柔性屏成熟度不足。不僅如此,2016年12月,微博大V“草數碼”爆料稱,LG曲面屏無法滿足Note2的市場需求,直接導致了該款手機的缺貨現象。
連續兩代產品銷售不順,Note系列的旗艦地位逐漸不保。在Note3釋出時,其已改為搭載驍龍6系列處理器、售價與數字系列看齊,徹底淪為小米產線中的中端產品。
2015年和2016年,小米經歷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由於華為和OPPO、Vivo的快速增長,以及小米自身的供應鏈問題,2016年小米出貨量下降40%,從一年前的市場份額第一直接滑落至第四名;作為對比,OPPO、Vivo兩個品牌在這一年均上漲約100%,全國總體出貨量上漲18.7%。
作為自救措施,雷軍在2016年撤換小米供應鏈相關負責人,親自著手整頓供應鏈問題。直到2017年7月,雷軍釋出公開信稱,第二季度小米單季出貨量達到2316萬臺,為歷史最高。根據IDC統計,小米當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上漲74.5%,增速居各主流品牌之首。
但在小米成績一片上漲聲中,唯獨缺失了當年被雷軍稱為“夢幻之作”的小米6。
2017年4月,小米6釋出,這款手機在釋出前被外界視為小米在困境之後的翻身產品。除了首發高通旗艦晶片驍龍835、搭配雙攝像頭外,小米6還集合了前幾代不鏽鋼中框、3D曲面玻璃、玻璃下指紋識別等多項設計亮點,起售價也從歷來的1999元上漲至2499元。
然而,產品釋出後,小米6始終處於缺貨狀態,從小米商城看,除了幾次定時發售,缺貨狀態維持了半年以上。
關於小米6的缺貨原因眾說紛紜,雷軍親自解釋稱,四曲面玻璃的工藝難度偏大、驍龍835供應不足是主要原因。但無論如何,在小米6將近一年的銷售週期中,大多時間處於缺貨狀態,銷售週期的多份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小米在各個單月銷售榜中未進前8名,在極度缺貨時期,甚至從榜單中消失,有人稱其為“被缺貨耽誤的一代神機”。
小米6釋出時,雷軍也曾介紹一款亮銀版小米6,售價3999元、搭載“四曲面”鏡面玻璃機身,官方表示該玻璃機身需經過12天真空無塵環境打磨,才能“從數千到上萬片中產出完美的一枚”。
因此雷軍在釋出會上直接表示,該手機因為工藝原因,目前不具備量產能力。亮銀版的公開銷售資訊是,3個月後限量供應100臺,此後幾無訊息,徹底淪為“PPT手機”。
一年後,另一款搭載頂級技術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也遇到了缺貨問題。
2018年5月,小米8標準版和透明探索版同時釋出。相比中規中矩的標準版,透明探索版配置的屏下指紋、Face ID和透明後蓋等均為2018年熱點技術,因而備受關注,售價3699元。彼時,業內也紛紛討論“小米和iPhone的Face ID誰更強”問題。
但問題也恰好出在Face ID上。釋出後3個月,小米8探索版僅銷售過2、3次,其餘時間始終缺貨。9月,林斌釋出小米8屏下指紋版,與前者相比,去掉了Face ID,轉而以紅外人臉識別代替。同時,林斌承認了探索版的難產,並將其歸結為透明後蓋和Face ID的適配問題,鼓勵使用者購買新出的指紋版手機。
隨後不久,小米8探索版從小米官網的宣傳頁上消失,側面印證了該款手機已被放棄。面市不足三月,有人將小米8探索版稱為“最短命的旗艦”。
缺位高階市場的“罪魁禍首”
小米誕生的八年裡,始終未擺脫缺貨困擾。如果仔細觀察,近2、3年以來,在小米的缺貨名單上,主要以高階機、尤其是配置了前沿技術的高階機為主。
一個事實是,當“中規中矩”的小米8標準版開售後,雖同樣需要定時搶購,但根據使用者普遍反映,並未出現嚴重的缺貨問題。
而手機時下的最前沿技術,往往掌握在少數幾家供應商手中。以柔性屏為例,在2018年以前,擁有量產柔性屏技術的供應商僅有三星和LG,且LG的OLED柔性屏在小尺寸應用上並不成熟,這致使小米Note 2螢幕出現嚴重問題。彼時,曾有人透露稱,小米之所以採用LG螢幕,“主要是拿不到三星產能,不得已而已”。
如今,小米9尊享版最獨特的亮點“12GB超大記憶體”,由三星獨家供貨。3月14日,三星在官網上正式公佈了12GB LPDDR4X記憶體量產,這是目前唯一可供智慧手機使用的12GB記憶體,而目前宣佈將採用該配置的手機,包括聯想Z5 Pro 855版、小米9尊享版、Vivo iQOO頂配以及三星S10頂配陶瓷版。
迄今為止,除了三星S10頂配版已通過預訂和預付款兩種方式大量發貨,小米和iQOO兩款手機均需搶購,聯想則尚未開賣。能否補足12GB記憶體供貨量,成為2019年春天頂配旗艦機量產成功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
8年以來,小米以旗艦SoC、大記憶體和大儲存幾項硬性指標和僅為行業5折左右的售價,重新定義了高效能旗艦機的價格。然而近年來,幾款遊戲手機、一加、iQOO先後出現,在價效比上逐漸逼近、甚至超過小米。以最新發布的iQOO為例,同樣的記憶體和儲存空間配置下,每一檔都比小米9低1元,對標含義不言而喻。
在當下的手機市場,小米過往的旗艦檔正在逐漸淪為各家爭奪高性價比的手機戰場,而行業中對於高階旗艦機的追求,已經超越SoC,轉而看向黑科技、高體驗等方面探索。今年華為和三星先後釋出的摺疊屏手機,以及兩家正在研究的“打孔屏”,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