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堪稱商業奇才,但360為何無法像BAT一樣成為巨頭?
一直以來,周鴻禕都是一個挑戰者、顛覆者,還很有趣。去年還獲得了2017十大經濟年度人物,他在演講時非常風趣地說:
心情很複雜,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得獎,當他們通知我得獎我很意外。
雖說非常顛覆,是商業奇才,也是中國安全領域的第一,但並不被大家視為巨頭。於是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360無法像BAT一樣成為巨頭?

1.小富靠勤,大富靠命
有一個很有名的問題:如果讓馬雲重新來一遍,他還能做出阿里巴巴這麼優秀的成績嗎?
所以說,不論你有多強,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最能說明這一點的,就是馬化騰當年準備賣掉QQ的那一幕:當時馬化騰準備把QQ賣給搜狐,因為不賺錢。但沒賣成功,因為別人出價太便宜,於是只好自己運營。誰知道一來二去,QQ就做起來了,做成了如今這樣一個重量級的社交入口。
這就是運氣,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就是如此。
周鴻禕確實強大,不論他在大學期間的表現,還是他在工作時的表現,還是他創立3721,或者進入雅虎時的優異表現,或者創立360時的顛覆性,都足以證明他的強大。著名媒體人萬能的大熊格局很高,而他也常說在周鴻禕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思維方式。
但你強歸強,能做多大,不止是強的問題,還有選擇的問題。你選擇的方向足夠大,你選擇的方向有足夠的盈利空間,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巨頭。
2.競爭激烈
360一直都是從競爭中走過來的,360搜尋和百度的直接競爭,360防毒軟體免費直接斷了各種收費防毒軟體的財路,周鴻禕曾經和馬雲、丁磊的不和……
其競爭的巔峰,就是當年的3Q大戰,當時騰訊和360幾乎就是要魚死網破。

競爭的本質就是搶奪資源。而資源本身是有限的,在360出現時,巨頭早已成規模。當百度佔領了PC端流量入口,當騰訊佔據著社交入口,當阿里佔據著電商入口,360可選擇的空間已經很少。
在一個資源有限的市場中,好資源已被巨頭佔領,360難以成為巨頭也就很好理解了。直到今天,十年前的BAT巨頭,仍然是巨頭,即使與AT差了好幾個身位的百度,如今也仍然是難以越過的大山。
你以為巨頭這麼好超越麼?
3.360其實也是巨頭
換個角度, 誰說360不是巨頭呢?
在安全領域,360是妥妥的巨頭。比特幣病毒橫行時,360也發揮了巨頭的表現——安裝了360的電腦,沒有發生中毒事件。
而且,360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迴歸A股。這種對於國家、社會的責任感,毫無疑問是一個巨頭級別的表現。
老周在最近獲獎的時候也非常感慨,“過去很多中國優秀的公司可能都到海外上市,但中國今天已經發展到這麼大的規模,並有一個與之相稱的資本市場,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公司登陸中國的資本市場。”

而且,360作為一家安全公司,更多的是扮演幕後保護者的角色,不像BAT那樣是每日必用,所以相對而言不夠熟悉。畢竟像華為這麼大的企業,也還沒有被稱為巨頭呢。。。
而將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或許360還能作為一個顛覆者,畢竟這是周鴻禕一直以來的特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網際網路研究人,你一點讚我就更來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