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誇群”滿足了你的精神,也滿足了他的錢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懂懂筆記
“今天和男友分手了。求誇。”
“你如出水芙蓉,美貌天然雕飾,世間怎會有人與你分手。誇。”
“早上自行車被偷了。求誇。”
“... ...”
“誇誇群”的火爆,來的有些令人茫然,前不見緣由,後不見起伏,倏然間便鋪了開去。但是,這事情來得有些蹊蹺啊……
這一陣兒,只要被身邊好友拉進“誇誇群”,再虛榮的人也會被誇得受不了。無論是失戀、掛科、被辭退、丟手機……都能夠得到群友們的一頓誇讚。
於是乎,再壞的心情,也會在一瞬間煙消雲散。有部分群友表示,自從進了“誇誇群”,彷彿回到了小學生時代,任何錯誤、失誤能夠得到鼓勵,人生好幸福!
有網友說:相比起“誇誇群“,之前一些曇花一現的“對罵群”、“Anti群”、”“互黑群”簡直太LOW。大家在群裡誇賞了群友,讓對方心情愉悅,同時又提高了自身的素質修養,一舉兩得。
也有輿論認為,“誇誇群”之所以流行,表明國人平時吝嗇於讚美他人。因生活、工作、學習上的壓力,很多人產生了負面情緒,而“誇誇群”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渴望他人的認可與讚賞。
當然,熱點的背後總會孕育商機。如今部分機構、個人開始盯上大紅大紫的“誇誇群”,他們以傳播正能量為名,通過大肆拉群、加友的方式斂財,竟可以在短短几天內賺到了幾千甚至上萬元不等。
這些“聰明”人,究竟是各路“誇誇群”的始作俑者,還是渾水摸魚的過客?
“誇誇群”裡說好話,指令碼應用搶紅包
“週末、晚上閒來沒事,就當是賺點零花錢吧。”
過去幾天,在深圳龍崗一家髮廊做小工的馬濤,經常利用休班的時間泡在“誇誇群”裡。他告訴懂懂筆記,與免費夸人的大學群不同,他所加入的“誇誇群”,誇別人的群友是要發紅包的。
紅包的數額大小不限,搶到紅包的群友,需要組織一段誇獎的話,誇一誇發紅包的那位群友。發放紅包的數量越多,收到的誇獎就越多。馬濤為了能及時搶到紅包,還在手機上安裝了自動搶紅包的應用。
“我文化水平不高,所以誇獎的話都是在別地兒複製的。”馬濤只要有空兒的時候,就會登入電腦版微信,並將“好話”存在WORD裡。每當手機提示搶到了紅包,他就能立刻在WORD文件中找到合適的文字,快速貼上到群裡。
馬濤透露,他一般不會檢視手機自動搶的紅包金額,只要有提醒就跟著搶到紅包的群友一道,誇一誇發紅包的“老闆”。幾個小時下來,往往能夠搶頓宵夜錢。
“幾天下來累積也有兩百多元了。”對於月薪才3000多元的馬濤而言,這樣的外快十分容易“撈”,而他的所有閒暇時間也幾乎都耗在“誇誇群”裡了。
在群裡面的混的,不僅有電腦小白,還有研發專業的玩家,他們自然有更高明方式“賺錢”。
來自江西九江的程式設計師張巨集盛,過去五天通過群控執行四臺手機、多個微信以及編寫好的指令碼,完成了拉群、互動、誇獎、搶紅包的自動化,已經憑空賺了幾千元。
“群裡求誇、誇獎都有一整套固定的模式。”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從“誇誇群”突然湧現,求誇使用者句尾加上“求誇”一詞,誇獎使用者句尾加“誇”的字樣,已經成了定式。
因此,他在編寫指令碼時,用“求誇”作為觸發關鍵詞,實現了自動回覆的功能。也就是在“誇誇群”中如果有使用者的資訊中有“求誇”二字,指令碼就會自動識別並秒搶紅包,並回復一段誇獎的話。
“如果在事件庫中加入更多關鍵詞,如分手、裁員等等,還能實現有針對性的誇獎,會顯得更真實。”張巨集盛表示,通過指令碼搶紅包回覆效率很高,如果搶不到紅包,還可以設定為不回覆,一切都仿似真人的操作。而為了儘可能多的搶到群友求誇的紅包,他很聰明地拉了十幾個群,將手頭擁有的八個群控微信賬號,都拉進去“自說自話”。
“這樣一來,八個微訊號搶紅包、回覆誇獎,可以確保永不落空。”他告訴懂懂筆記,經過好幾天的除錯,如今幾乎所有賬號都能搶到群紅包,並有效地進行“誇獎”。
有了“誇誇群”這一熱門事件,很多朋友圈“人滿為患”的人,操作進群、拉群變得更加簡單,不少“誇誇群”群主、微信好友也都不再忌諱進群通知、進群邀請,如今一個“誇誇群”最快一天就能拉滿500人。
短短時間內,“誇誇群”從免費演變為付費“僱人”誇獎。同時吸引了不少好奇的使用者加入,更激發了一部分有想法的玩家,加入了這個賺錢行列。
那麼,除了這樣的“小錢”之外,“誇誇群”背後是否還有更大的玩家,通過這個新生事物賺了大錢呢?
品牌瞄上“誇誇群”,氪金只為賺“好評”
“我們發紅包,群友賺紅包,一起誇誇金主。”
在廣州一家營銷機構任商務總監的賀佳明,最近一週忙得不可開交。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從“誇誇群”在大學校園火了之後,公司便網羅甚至自建了大量用作推廣營銷的“誇誇群”。
所謂營銷“誇誇群”,作用與普通“誇誇群”一樣,群友進群就是一味地誇獎、說好話。然而,被誇物件不再是那些“受傷”的普通使用者,而是目標企業或品牌主。
“企業投群推廣的費用,根據需求我們會收費5千到幾萬元不等。”賀佳明表示,公司一旦收了企業的費用,就會在相應的群內發起紅包派送。而紅包發出後,搶到的群友則需要猛誇“金主”的品牌和產品。
這種營銷群裡,紅包的額度比起普通“誇誇群”多了不少,有時單次紅包金額就有200元,且連發數次,每次紅包個數最高能達到200個。這種力度,自然會讓群友們誇起來不亦樂乎。
“有時候十幾個群一起做類似的活動,光紅包經費就要支出幾千元。”賀佳明表示,除了公司自有的20多個不同地區“誇誇群”之外,還與部分學校、機構的班群、興趣群合作,舉辦一些有獎“誇品牌”活動。
實際上,普通使用者的社群、班群也十分歡迎類似的付費活動,群友既能得到紅包福利,還能活躍群氛圍,更能通過“利誘”的方式發展新群員。
那麼,品牌在這類“誇誇群”上投入資金做營銷,真的有效果嗎?
“其實誇誇群的推廣效果比較有限,但卻能創造很多的資料。”賀佳明透露,“誇誇群”群友大多是衝著紅包來的,普遍不會對企業品牌形成深刻的印象。他們更不會因為幾個紅包,而主動為企業傳播品牌和產品。因此,活動最重要的,是群友搶完紅包之後使勁“誇獎”企業品牌商品的內容。
對於營銷機構而言,這些評價最後都會被嫁接成為“購物好評”。
有了這些好評內容後,企業就能夠展示在商品官網和第三方電商平臺上,並以此吸引更多顧客關注、促進使用者成交了。
賀佳明還表示,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創業專案,通過付費“誇誇”的方式,積累出足夠展示給投融機構看的社會口碑,以便融資、併購,這些層出不窮的需求創造了大量收入來源,“過去這一週時間,公司光靠誇誇群就進賬將近二十萬。”
在他看來,營銷用“誇誇群”註定在社交網路上是個短暫的小生意,畢竟任何使用者都喜歡搶紅包,任何企業也都有能力自建一個紅包群。當“誇誇群”逐漸流行之後,這一營銷方式自然也將成為一種社交文化常態。
通過發紅包,讓群友“誇獎”企業、產品,比起傳統群發廣告,營銷效果從表面來看要好上不少。最起碼,群裡使用者回覆的都是“讚美”,儘管很可能“口是心非“。
那麼,當這種營銷“誇誇群”風起雲湧,群裡面的廣告滿天飛時,對於“金主”而言其營銷結果還會有價值嗎?
賣群驚現“張良計”,買群必備“過牆梯”
“發了訊息之後,才發現群裡邊幾乎都是殭屍使用者。”
2018年底,李塘皓在廣州某大學城內開了一家快餐店。為了推廣自家的快餐產品,他經常查詢大學城內的學生微信群,希望能夠進群宣傳一番。
上週末,微信中一位陌生的“好友”,突然將他拉進某院校的“誇誇群”。他進群就發現,群裡氣氛相當熱鬧,群友之間互動十足,因此也跟著群友們一起搶紅包、“誇”別人。
“突然有一天,群主找到我說沒時間管理群,問我要不要接管。”李塘皓告訴懂懂筆記,這位自稱是大學生的群主表示,如果群轉讓給他要收點兒“辛苦費”,大概1500~2000元。
儘快一開始他有些猶豫,但鑑於群如此活躍,且都是大學城的學生,正好可以宣傳一下自己的快餐店。於是在給對方微信轉了1200元后,李塘皓成了這個“誇誇群”的新群主。
“但當我成為群主後,活躍的氣氛沒了,發餐券和打折券也沒學生回覆。”感覺上當的他在群裡發了幾次紅包,竟然發現沒有群友來搶。他隨機新增幾位使用者好友,也一直沒有得到迴應。
他去找原來群主,卻發現被對方拉黑了。這時,李塘皓確定自己上當受騙了。而群裡的“群友”,應該是“量產”的殭屍粉,有的甚至連頭像都是一樣的。
“最近是有騙子在賣誇誇群,但我的不會假,平臺擔保交易。”為了弄清楚是否真有偽“誇誇群”在銷售,懂懂筆記在某二手電商平臺上,找到了一位自稱有群轉讓的賣家。
他告訴懂懂筆記,他手裡除了有“誇誇群”之外,還有衍生的“哈哈群”。即不管群友發什麼內容,回覆都是“哈哈哈”。或是無論什麼訊息都一通亂罵的“討罵群”。
“互動強的價格每個群要3000以上,擔保交易驗收後,確認後再付款。”這位賣家強調,要是質量普通的500人微信群,價格就相對便宜,只要50-300元就有得交易,“有不少是剛剛建立不久的誇誇群,但是扔了太多廣告已經被群友遮蔽了。”
不過,儘管有平臺擔保,部分媒體朋友還是對懂懂筆記表示,儘量不要在網上購買這種所謂的“誇誇群”。
【結束語】
“誇誇群”的誕生,讓不少年輕人在遇到壓力時,能夠有地方宣洩,這也是一種自我調節情緒的方式。然而,“誇誇群”以及衍生“XX群”的流行,同時也會成為一個小小的“黑洞”。
除了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在一定程度失去意義,多了幾分惡趣味之外,這類“XX群”也讓一些投機取巧甚至是不法分子鑽到了空子,導致一些欺詐行為出現。有時候也不由感嘆,現代人需要讚美、認可的需求可以理解,但是一旦這種誇讚沾上了銅臭氣,再多的讚美也宛如沾了蜂蜜的蒼蠅,那還是讚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