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要“變臉”,網友樂了:你這不就是抄微信嘛
馬克·扎克伯格出席美國會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聽證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扎克伯格面臨的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麼?
使用者個人隱私洩露,大資料探勘使用者習慣,假新聞橫行,甚至干擾到選舉...儘管扎克伯格奔走於美國和歐洲的聽證會自證清白,但擁有23億使用者的Facebook(臉書)還是擺脫不了罵名,扎克伯格本人也被人冠以“扎男”的稱號。
今年3月7日,“痛定思痛”的扎克伯格在他自己的臉書主頁釋出了一封公開信,宣佈了Facebook今後的改革方向: 從公眾討論的平臺轉型成更注重私密性的社交軟體。
小紮在信中表示,在過去15年間,臉書一直努力幫助人們與更大的廣闊世界連線。但如今人們更渴望的是熟人之間親密的社互動動,並且更加註重隱私安全。Facebook的功能也將隨著人們的需求變化,著重強化一對一或者小組成員間的對話功能。
此外,扎克伯格也表示希望在未來的Facebook加入移動支付、電商等功能,從而擺脫現在依靠廣告收入的盈利模式。
熟人社交、群組對話、移動支付、電商......扎克伯格的改版設計,讓很多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另一款十億級使用者的社交軟體。
有網友直截了當地表示,“你的未來改版設想...怎麼就像是抄微信啊。”
美國的科技媒體更不客氣,“Facebook想當下一個微信!”
每日經濟新聞小編(微訊號:nbdnews)注意到,這已不是臉書第一次模仿中國網際網路產品了。2018年11月,臉書釋出了一款影音視訊軟體Lasso,也被美國媒體普遍認為是對抖音(Tik Tok)的畫素級“克隆”。
遙想十幾年前,校內網(人人網)從版式到介面風格照搬Facebook一度爆紅,如今Facebook卻不得不反過來借鑑抖音和微信的產品設計。難怪福布斯雜誌驚呼:中美網際網路產業競爭,攻守之勢異也!
小扎公開信宣佈轉型計劃
扎克伯格在信中寫道:
“在過去的15年中,Facebook和Instagram(圖享,已由Facebook控股)幫助人們在網路空間與更多人交往,發表意見或者分享興趣,這種眾聲喧譁的場面相當於現實中的市中心廣場。
但如今人們在數字世界裡越來越渴望私密的連線,這相當於在自家的起居室裡和三五好友密談。當我暢想網際網路的未來時,我相信以隱私為中心的通訊平臺將替代今天的開放平臺。
今天我們已經看到,私信、短故事和小群組是使用者增長最快的線上交流領域。許多人更喜歡與一對一或幾個朋友進行溝通的親密關係。人們更加謹慎地記錄他們所分享的內容,而且我們都希望能夠安全地進行網路支付。”
在業務模式上,扎克伯格也表示,將盡快為使用者提供安全高速的支付服務,並且探索企業辦公、電子商務等應用場景。而在使用者隱私保護上,他承諾將不惜代價提供加密的對話渠道,確保Facebook自身無法調閱和儲存使用者的私密對話,並且“閱後即焚”功能允許使用者及時銷燬對話記錄。
雖然遠景聽上去很美好,但網友們似乎並不買賬:
有人說道:“你已經是全世界最富裕的社交巨頭了,請告別廣告轟炸和隱私販賣的生意吧,請把2004年臉書初創時期的初衷找回來:那就是將人們聚到一起,讓地球村變得更小。”
還有“不給面子”的網友質問,“為什麼我們在臉書不能遮蔽你?”
要學微信,先去掉廣告
公開信發出後,紐約時報犀利地指出,扎克伯格為未來的社交網路勾勒出的願景,其實早已被微信變成現實了:微信可以讓人們通過一對一的文字、音訊或視訊通話互相傳送資訊。使用者還可以在微信上組建多達500人的群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華爾街日報認為,Facebook對商業性和政治性廣告的過度依賴,不僅影響使用者體驗,也讓臉書容易陷入各種爭議。對比Facebook使用者在時間線上看到的鋪天蓋地的廣告,微信使用者每天的朋友圈裡一般只有一兩個廣告,非常節制。
在2019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甚至解釋過為什麼微信堅持不設定開屏廣告。
“如果你跟微信是最好的朋友...你不希望你跟最好的朋友說話,先看他臉上的廣告,然後取下來再跟他說話。”
每日經濟新聞小編(微訊號:nbdnews)注意到,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微信與Facebook等美國主要網際網路企業的收入來源不同:美國科技企業習慣將廣告作為重中之重的收入來源,而微信作為一款“國民APP”,收入來源分散多元化,因此也可以大大減少廣告,讓介面更簡潔乾淨。
微信允許人們在應用程式內購物、玩遊戲、支付水電費和訂外賣。微信從許多服務中都能獲得佣金。同時,在其支付系統應用非常普遍的情況下,微信的個人理財產品規模也不可小視。根據騰訊理財通大講堂公佈的資料,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騰訊理財平臺管理的資金量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擁有超1.5億使用者。
而根據Facebook去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2018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廣告收入為166億美元,同比增長30%,投放的廣告單數同比增加了34%。在去年第四季度,Facebook所有營業收入為169億美元,也就是說廣告收入佔比高達98.2%。
扎克伯格則希望,臉書未來能開發出移動支付、應用內購買等收入來源,淡化廣告金主的影響。
美國企業學習中國網際網路經驗
2018年11月,Facebook宣佈推出一款全新的短視訊軟體Lasso。
Lasso介面示例
這款由Facebook視訊工程團隊推出的軟體一經面世就被業內人士“恥笑”。每日經濟新聞小編(微訊號:nbdnews)注意到,這款軟體只允許使用者現場錄製15秒以內的短視訊。該軟體宣稱,“不管是音樂、時尚、健身還是搞笑內容,你都能在這裡和朋友們分享。”
不過,業內人士的點評可不客氣,“這個軟體基本上就是想模仿Tik Tok(抖音海外版),Facebook想假裝能跟上青少年的潮流而已。”
然而現實十分殘酷,就在Facebook釋出這款軟體的時候,Tik Tok在iTunes的下載量已經衝到全美第五名。而根據一項市場調查資料,在美國18-24歲的青少年裡,只有5%表示會通過Facebook搜尋流行音樂或者娛樂視訊。
福布斯雜誌則認為,Facebook唯一的轉型機會,在於趁微信在美國立足未穩的時候趕緊“跑馬圈地”。
在目前,受限於銀行合作關係以及支付牌照等影響,全美網民中只有約2%曾經使用過微信支付。只有在華人社群或者與中國有過來往的美國人回想起使用微信支付。如果Facebook能快速拿下美國、歐洲紛繁複雜的支付牌照,才有機會求得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