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5億美金卻給別人養兒子,心大的滴滴真不管ofo了?
最近,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已經在向著三四線城市蔓延了,而且給眾多市民帶來了巨大的優惠活動,比如免押金、騎行卡等等。總的來說,它與摩拜、ofo等共享單車早期搶佔市場份額時所使用的戰略大同小異。

而滴滴進軍共享出行領域已經不是新鮮事,早期,將所有希望都壓在了ofo身上。或許也正是因此,ofo從C輪到E輪的每次融資,滴滴都均有參與,看好ofo的滴滴在其身上前後投資了至少有3.5億美金。
由此可見,滴滴一開始就想讓共享單車成為自己出行領域一部分的決心有多大。滴滴的投資人還曾表示滴滴開始是想要自己做的,但是ofo出來後,它就打消了這個念頭。而這一點,從雙方見面到決定投資僅用了兩週時間就可以看出。

那麼一心鍾情於出行領域的滴滴為何在ofo落魄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對其進行收購呢?有不少訊息猜測滴滴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知道ofo現在已經成了一塊“燙手山芋”,這種情況下,幾乎是沒有人會收購ofo的,所以一再打壓,降低它自身的估值,從而以最低價格收購。
不排除有這方面的原因,哪個資本家不想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呢?不過,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滴滴與ofo雙方現在都處於一種不情願的狀態。要知道,滴滴雖然是ofo的股東,並且多次救ofo於水火之中。但是,俗話說,日久見人心,滴滴想要空手套白狼似地一步一步將ofo吞食的陰謀最終被戴維識破了。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滴滴的一張空頭支票,徹底激怒了戴維,一氣之下,將滴滴派駐的一眾高管全部踢出了公司。從此,二者算是正式走上了對頭路,拒絕收購和被收購的訊息不斷地從雙方口中曝出,似乎是誰也不服誰。
不過,ofo走到此種地步與創始人戴維必然有著不肯分割的關係,從頭到尾,ofo都不曾明確表示過要站隊,在外人看來,這是一種很有骨氣的表現。但是,在滴滴看來,這就是一種很打臉的行為了,我從你一開始的時候,就開始幫你,花了大價錢讓你走到今天,你卻還在這兒傲骨錚錚,心裡能不氣嗎?這有可能是後來,滴滴不想要再給ofo投錢的一個原因。
雙方的相互嫌棄,再加上滴滴旗下的青桔開始大力進攻,ofo是不是真的要黃了?如此看來,滴滴似乎已經將重心轉移了,即便是滴滴以後再次收購了ofo,或許也只是青桔的一個配角了。如果不收購的話,那麼滴滴有可能就是花了3.5億美金卻替別人養了兒子。

而重心轉移到青桔身上,對於滴滴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共享單車現在已經發展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不管是摩拜還是哈羅單車,費用都在不斷地提升。在使用者哀聲怨道的情況下,滴滴在自己的APP中設立一個青桔的入口。
只要通過該入口,就可以免費騎行或者是獲得價格比較低的騎行月卡,這也就意味著想要獲得免費騎行資格,那麼就需要下載滴滴的APP,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滴滴的下載量,還增加了其粘性。而滴滴這麼做的其中一個原因不外乎受順風車的影響,而導致滴滴APP的活躍度下降,使用者數減少。

另外,相對於ofo和摩拜來說,哈羅單車起來的比較晚,但是卻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起來,這無不得益於阿里在支付寶上給它的入口,從而給它導流。而滴滴想要做的思路是一樣的,因為它與青桔的協同主要聚焦在流量上,對於滴滴來說,既可以通過已有的入口為它導流,又可以借共享單車現在的熱度來為滴滴增加活躍度,可謂是兩全其美。
而至於青桔能否靠著滴滴的輸血在共享領域殺出一條血路,真正成為滴滴的左膀右臂,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免責宣告:掌中額度釋出的作品如涉版權等問題,請儘快聯絡我們(吱付寶生活號:掌中宜賓)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