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精神、尊重規則、SOP,對製造業來說是蜜糖還是毒藥?
契約精神、尊重規則、執行SOP,這些詞兒都天然帶有光環,也有很多相關的好故事,全球範圍內的企業家都對其推崇備至,擺出一副虔誠教徒的模樣,事實上,缺乏契約精神、不遵守規則比之缺乏資本、丟掉訂單更加不可接受。契約精神最早起源於西方國家,在社會學家看來,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天賦、家境、教育程度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但要實現和諧社會,就需要建立“契約”體系,在契約面前,人類是平等的,也容易找到行動的方針,久而久之,西方世界內形成了龐大而清醒的契約制度和執行規則。
顯然,歐美的企業非常重視契約精神,類似蘋果、Google、賓士這樣的跨國企業,更是把契約精神轉化成事無鉅細的法律合同、品質要求以及作業規範指導書,也就是時下流行的SOP。與之相配合的亞洲製造企業,則常常處於“被要求”的狀態,優秀的製造業遵守契約,強調按規則做事,100%執行SOP,不惜一切達成契約內容等等,如此理念成就了大多數的日本製造企業和小部分的中國企業,算得上一滴有營養的蜜糖,但同時,社會學家也注意到,當製造業,特別是製造業基層員工長期處於“執行SOP”的狀態,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就會被大大地抑制,導致企業創新乏力。此外,提要求的人常常是良莠不齊,經常抱著“求其上、得其中”的心態,漫天要價。如果製造業管理者沒有清醒的頭腦或守不住底線,則會出現成本激增、運營災難等情況,契約精神在這個時候就真變成了毒藥。
荼毒契約,假資料讓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日本製造一直是嚴謹、高品質的代名詞,他們生產的馬桶蓋常遭遇中國遊客的哄搶,在電子零部件、特種鋼材方面都馳名全世界,有人評價說:遵守契約、尊重規則和執行SOP,成就了日本製造業的輝煌,但不幸的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一樁樁的醜聞正在讓日本製造走下神壇,更讓人絕望的是,連日本製造都淪陷了,我們還能相信誰!
2017年日本神戶制剛被曝光,對一些鋼材硬度的試驗資料作假,以便使其“通過”客戶的硬度要求,包括篡改鋼絲繩拉伸強度的資料、汽車軸承鋼材的硬度資料以及軍工企業鋼鐵件的資料,大面積的假資料波及到500多家企業,其中不乏非常知名的跨國企業,涉及建築工具、橋樑搭建、私家轎車以及軍工製品等等,都是分分鐘要人命的領域,更令人髮指的是,神鋼集團資料造假歷史長達十年之久,據說越南有一座橋樑採用神鋼的產品,還沒有真正建成就塌陷了,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資料造假醜聞被爆光之後,神鋼集團的高管們集體鞠躬致歉,就差剖腹自盡了,同時,消費者也展開熱議:神鋼資料作假十年之久,為什麼現在才被曝光出來,客戶要求或者業界標準是否過於嚴苛?
首先筆者堅定地認為,神鋼的資料門絕對是一件醜聞,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資料門的性質沒有任何辯駁的餘地,但同時,我們也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討論該話題,可能會得出一些新的觀點。神鋼資料門持續十年之久,而未被發現,證明其所輸出的鋼材是可用的,最起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大面積的惡性影響,但按照規格的數字要求,這些鋼材又確實是不達標的,也就是說,一些“硬度不達標”的鋼材支撐著全球500家企業長達十年之久,如此狀況不禁使人反問:標準是否嚴謹呢?事實上,製造業還有一個詞彙叫“品質過剩”,總有些客戶抱著“求其上、得其中”的心態,給製造商提出一些“幾乎達不成”的要求,美其名曰:最大限度地提升產品品質,而製造商也基本能知曉客戶的心理,把“不達標”看作是理所應當的事兒,更具有誘惑力的是,製造業私自降低標準,會節約大量成本,神鋼如果每年多報廢幾千噸的鋼材,日常經營會遇到非常的麻煩,而私自降低標準的風險在於,“預設不達標”的狀態在經年累月中有可能失控,況且,鋼材關乎著人的生命安全。
品質過剩,製造業最大的經營毒藥
或許,拿神鋼舉例討論品質過剩有些不恰當,畢竟,人命關天的事兒,再怎麼品質過剩都是應該的,而蘋果之於iPhone品質的要求是否過程,則更有討論的空間和價值,畢竟,電子產品的最大價值是提高生活效率,而非以奢侈品、藝術品示人,但如你所見,蘋果一直都在把自己的手機當做奢侈品來銷售,嚴苛的品質標準被翻譯成中文、韓文、日本語、德語流傳世界,蘋果有著年薪最高的法律顧問,自然要把這些要求寫到契約中、合同裡,寫進SOP中,而在設計整個品質體系時,相信有很多蘋果的高管,也是本著“求其上,得其中”的心態,只是他們在把品質推向極限時,也常常引發一系列的惡果。
iPhone是電子產品卻有著奢侈品的價格,如此價格不止於庫克哄擡物價,更在於,他們在產業鏈上的投入非常大,而這一切都是在維護其過剩的品質。事實上,自iPhone4開始,蘋果手機就變成一件“偽奢侈品”,實際上它就是一些“較好”的電子產品而已,沒有限量版,也不承載文化和情懷,但這種奢侈品式的要求,會把iPhone的品質拉高到極致,但同時,也會伴隨著品質要求過剩。供應商面對如此要求,常常需要花費巨大成本,又或者走一些捷徑,造成品質乃至品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