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當做好資訊把關人
現在生活中遭遇的資訊洩露,已經像吃飯喝水一樣平常了。推銷電話、賣房簡訊、垃圾郵件、網路廣告,那真是朋友聚會來一個,休閒娛樂來一個,無處不在。前幾日看見在大街上發健身房傳單的小夥子,反而覺得他們挺可愛的,這個時代,還有人在使用不需要竊取個人資訊的地推方式營銷。
資訊洩露,或者說隱私洩露,在背後推動這件事的,是網際網路背景下廣告主的利益。廣告主被廣告商的一個“準”字洗腦,彷彿亨利·福特的那句著名的關於廣告精準度的抱怨已經真的作古:“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是白花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最近,母嬰電商貝貝網被使用者投訴資訊洩露,有的使用者甚至因此收到詐騙簡訊和詐騙電話。
貝貝網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系統存在一定漏洞,導致部分訂單資訊被竊取。貝貝網已經蒐集資訊向公安報案,並積極配合調查取證。
母嬰電商是資訊洩露最嚴重的領域之一。原因首先在於廣告主普遍認為購買母嬰用品的使用者是“黃金使用者”,復購率高、價格敏感度低、客單價高、可支配收入高等是他們對這群消費者的畫像,不僅如此,這些消費者同時還往往是整個家庭消費的決策者。不像那些圖書品類的消費者:學生黨,或者書讀得太多,缺乏長期穩定的購買衝動。
我記得一家已經上市的母嬰網際網路企業高管曾經不止一次地對媒體說,企業的核心優勢就是資料優勢,這些資料真實記錄著萬億寶媽自行填寫的孩子的出生日期或預產期,平臺就此可以全程知曉孩子的成長過程,目前幾歲,應該購買什麼樣的產品了。那位高管還興奮地介紹了一個進階功能,就是通過對家長在社群上傳的照片和視訊資料的分析,他們可以計算並推斷出嬰兒啼哭的原因——這聽起來真的有點兒令人害怕。
我管企業的這種行為叫做“資訊炫富”:他們吆喝著向廣告主兜售平臺上的大資料,包括朋友圈裡的那些廣告,我相信微信對你的瞭解,一定比你剛認識的男女朋友多得多。當然,企業都非常重視對使用者隱私的保護,“知情”和“同意”是企業獲得使用者資訊的前提,它們也都會提供一份關於隱私的正規化文字等著你打勾同意。但是,在“資訊炫富”的大環境下,多數作為技術小白的消費者,真的能在僱傭著那麼多高階工程師的企業面前獲得真正的知情權嗎?在“資訊炫富”的大環境裡,如何能保證對資訊保安的保護力度大於人們對私利的慾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