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以競合謀突圍 用創新引質變
作為 京東 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擁有著龐大物流體系和地面配送部隊的京東物流,自創立已有十餘載,直到去年正式獨立運營,京東物流集團得以建立,從而結合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多項技術優勢,逐步搭建起了“物流+網際網路+大資料”相融合的一體化產業生態平臺。“過去的一年中,京東和超過200家的企業形成了共生的戰略伙伴關係。”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在10月18日舉行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在他看來,京東物流除自建平臺模式外,還攜手航空、鐵路、海運、倉儲、配送等各界合作伙伴共同全力搭建全球智慧供應鏈基礎網路(GSSC),並將以此為願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採購、生產、設計、物流等全鏈條的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王振輝還在現場釋出了由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冷鏈、京東快運、京東跨境、京東雲倉組成的產品體系。他強調,在不斷升級的電商消費和物流服務市場,京東物流將通過這一矩陣體系,以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優化物流服務,不斷創新以適應市場和商家使用者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共生打造全鏈路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物流服務日趨同質化的當下,人工等成本已降至極限,速度提升也遭遇天花板時,誰能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供應鏈服務,一舉成為衡量物流企業成敗的真正核心競爭力。加之伴隨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如何打破邊界,構建開放、融合、協同發展的物流生態,為消費者和商家使用者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成為全物流行業探索發展路徑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深知這一現實狀況,同時在“無界物流”上要真正為使用者帶來具備“快、精、喜”特性的服務體驗,王振輝強調指出,“供應鏈產品在京東物流的六大產品中成為最核心的部分,其他方面都將圍繞其展開。”在他看來,京東物流的智慧供應鏈體系的建立,讓其向傳統物流企業巨頭髮起較量時更具底氣,與此同時,還為其樹立起的穩固的護城河,使得競爭對手短時間內難以超越。
京東物流戰略總監包燕分析指出,作為領域內最早佈局“智慧供應鏈”的企業,京東物流如今已實現了物流體系操作的無人化、運營的智慧化和決策的智慧化。
回顧過去一年裡京東物流取得的成果,王振輝不無自豪,“在短鏈、智慧、共生構成的3S理論下,我們搭建起了全面開放的平臺,致力於成為高效連結人、貨、場的基礎設施。”
京東物流在全面開放的過程中,不斷減少搬運次數,降低全鏈條的運營成本,不僅帶來商業的巨幅增長,還通過大力投入技術和模式創新,進一步貫通商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攜手更多合作伙伴致力於提升整個社會的供應鏈效率。
在開放與各企業深度探索場景化模式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和DHL、中遠洋、福佑等合作伙伴展開了深度合作。”王振輝以福佑卡車為例指出,目前福佑已成為京東物流最大的幹線運輸服務商,給京東物流節省成本達千萬元。
2017年資料顯示,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雖然已經實現了“五連降”,但仍然高於主要發達國家8%~9%的社會物流費用水平。
包燕認為,上述實踐和科技成果,一方面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極大提升了社會化物流效率。在節約供應鏈成本方面,一個數據尤為需要被提及,那就是京東物流在供應鏈建設基礎上,致力於將社會物流成本降到5%以內,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讓王振輝引以為傲的不止如此,京東物流面向商家提供供應鏈服務的同時,包含了整個供應鏈的技術和經驗等,基於此京東物流不斷與商家展開合作,開放全方位供應鏈服務。他將這一服務模式稱之為“價值供應鏈服務”。“我們希望把京東物流積累的經驗、系統或演算法和模型,與合作伙伴的實踐場景加以吻合。”王振輝強調,通過資料的優化、收集及分析,不僅是生產製造企業的C2M,就連傳統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供應鏈難題,都是當下京東物流輔助解決的方向,加之京東Y事業部、X事業部等研發力量的技術能力賦予支援,京東物流可以幫助行業企業或商家進行全鏈條的優化。
在峰會上,王振輝表示,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京東物流還獲得了數千項專利,從而更有效、更高效地提升物流效率。“我們現在的開放業務同比都是三位數增長。”他補充說,今年的目標全年同樣是三位數增長。
賦能佈局全球化
在自身不斷展開技術突破、模式創新的基礎上,京東物流還堅持進行著服務和技術輸出。“我們的供應鏈服務也將大力輸出到全球市場。”在2018年6·18期間,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就曾確定了京東未來10年的國際化戰略方向——以京東物流為載體的智慧供應鏈服務是京東的戰略重點,未來需要創新賦能更多,並輸出邁步全世界。
實際上,自“京東物流”這一品牌獨立以來,一直向社會開放倉配一體化供應鏈體系,包括其國際供應鏈在過去兩年多的實踐過程中,已在全球五大洲設立超過110多個海外倉。另據資料顯示,在香港、東京、洛杉磯、阿姆斯特丹等核心樞紐,京東物流的海外倉不僅成為全球原產地商品進入中國的第一站,同時還承擔起了“最後一公里”的倉配功能,並日漸形成了一個可以輻射全球的倉儲物流網路。
“我們以全球智慧供應鏈基礎網路(GSSC)為藍圖,以搭建830雙通全球網路,十大供應鏈科技輸出,五大全鏈條數字化賦能為方向,帶著我們過去積累的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技術、科技成果,在全球落地開花,形成強大的全球化供應鏈服務網路。”王振輝說。
此前,京東物流以中國為中心搭建了近千條國際鏈路,例如中印通、中泰通、中日通、中澳通等跨境專線,成為覆蓋全球的雙向通道,服務包括國際運輸、報關、清關等一站式進出口業務,為中國商家開啟國際市場,提供全鏈路物流解決方案。
“我們期望通過優質供應鏈服務向全球的輸出,由‘CopytoChina向Leadingthechange’轉變,在全球構建‘雙48小時’通路,實現中國48小時通達全球,並提升世界其他國家本地物流時效,實現當地48小時送達,幫助中國製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進入中國。”王振輝介紹到,目前已逐步將引領全球的時效和服務在多國落地,在開通211限時達服務的地區,當地消費者也可享受到“上午下單,下午送達”。
王振輝透露,中歐專列的開通,與哈薩克國家鐵路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與國航、東航、南航等合作開通多條空運專線,及與中海運等企業合作開通數十條海運專線,開通香港、東南亞、俄羅斯等跨境卡車路線等,都為京東物流實現不同運輸手段的多式聯運網路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
當被問及京東物流推出的GSSC網路有何特殊性時,王振輝直言,“在我們和合作夥伴一起建設通路網路的過程當中,和行業競爭同業在做的事情有根本區別。”具體來看,京東物流集中於基礎網路上的智慧平臺建設。“我們本身就是通路網路的實施者和運營者。”王振輝說。
通過過往開放過程中積攢的技術經驗和屢屢成功案例,京東物流從本土化運營發展邁步全球化的過程中,因地制宜,根據企業提供滿足需求和解決剛需的技術服務,京東物流不單單是經驗談。
高速創新迎質變
作為一家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的企業,“京東物流的今天得益於千萬客戶的彼此成就。”王振輝坦言,在過往這麼多年,京東物流成就了京東商城,同時京東商城也成就了京東物流這個品牌。
基於京東物流的全鏈條供應鏈能力不斷開放,即使不在京東商城開店的第三方商家,也可以用京東快遞,從而助力更多商家成長。而今,京東物流創造性地開始面向個人開放。
包燕指出,京東物流的個人快遞業務主打品質、多元時效、全自營,同時涵蓋了標準化的普惠寄件“特惠送”、依託航空運力的“特快送”、針對同城寄遞使用者的“同城即日”等,意味著京東物流要利用其多年打造的快遞網路和使用者平臺,進一步開拓市場。
不單單要更好地服務於人,如何利用“智慧無界物流”理念賦能智慧城市建設,京東物流也在進行著引領性的探索。特別是面對日益凸顯的城市用地、安全隱患、區域經濟協同等問題,京東物流率先提出的地下管廊等物流建設規劃,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的肯定,在他看來,京東在基礎設施建設、供應鏈協同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並且能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具備一整套物流解決方案能力。
除此之外,京東物流還著眼於城市空間物流、區域經濟協同等,聯合南開大學、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等發起成立了城市智慧物流研究院(雄安),服務雄安新區智慧物流和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創造性地實現了自身商業模式在社會經濟建設過程中的效能最大化。
在王振輝看來,京東物流從最初的高速發展到如今的迭代創新,遵循的邏輯是“從物流視角升級為供應鏈視角”。從簡單追求點到點搬運效率,到從預測、採購、生產、物流交付的全鏈條優化;從實現國內的短鏈觸達,到在全球範圍內將優質供應鏈服務輸出全球商家、消費者,京東物流不僅實現了使用者、資料及價值在“量”上的積累,而今將矚目“質”的飛躍。
“當下是‘質變’的時代。”他提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與技術在各場景的融合,都要求企業以成本、效率、體驗為出發點,而在此背景下,京東物流無疑是深耕其中的一名尖兵。(錢玉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