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湧天委員:AR眼鏡或取代手機成下一代移動終端
(兩會訪談)王湧天委員:AR眼鏡或取代手機成下一代移動終端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題:王湧天委員:AR眼鏡或取代手機成下一代移動終端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資訊與電子學部主任王湧天向中新社記者展示了一張手繪“進化圖”:人類從直立行走、刀耕火種,到駝背低頭、注視手機電腦,到解放雙手、站立起來。讓人類重新“起身”的,是他鼻樑上架著的AR眼鏡。“未來,AR眼鏡或取代手機,成為下一代移動終端。”
所謂AR,是指增強現實技術,它好比VR(虛擬現實技術)的“升級版”:人們置身真實場景的同時,也能看到虛擬影像內容,即虛擬與現實“無縫”融合。
王湧天是中國VR、AR技術領域的著名學者,投入研究長達數十載。
1992年,他帶領團隊在實驗室研製出當時中國的第一個VR頭盔。他清楚記得,這個借用手機螢幕做出來的頭盔,現在看來有些“簡陋”:雖然實現了120度超大視場沉浸,但受制於當時微顯示器效能,解析度很低。
資料圖:AR技術 張亨偉 攝
王湧天說,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VR、AR技術發展一直處於少有關注、不溫不火的狀態,主要應用在專業領域,特別是軍事領域上。
隨著2012年穀歌眼鏡面市,2016年現實場景中追蹤精靈的AR手遊《Pokémon Go》風靡全球,爆款產品的出現,迅速將這種新技術帶入公眾視野。
近年來在中國,各路資本加持助力,VR、AR技術發展迅猛。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資料,中國從2013年進入快速增長期,近兩年新增的中國大陸專利數量超過美國,躍居年度申請量第一位。
“這一輪VR、AR技術的大發展,是由頭戴式顯示技術引起的。”王湧天說,當下中國VR、AR技術在國際上已處於“並跑”狀態。不過,中國在開發實用軟體、整合“軟體包”,以及搭建VR、AR平臺等方面,仍存“短板”。
他認為,產業發展是個“系統工程”,演算法、程式設計人員單打獨鬥是不行的,還需要技術文件編寫、軟體測試、技術支援、市場調研人員等共同參與,團隊作戰。“在這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湧天透露,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正在攻關研發更加輕薄的AR眼鏡,希望能夠集合矯正視力、解放雙手、查詢資訊等功能於一身,幫助解決“臉盲症”,成為下一代移動終端的雛形。
“比如你在參加聚會,迎面走來一個人,眼鏡會立即提示對方的相關資訊。”不過,新技術也帶來隱私保護等挑戰。王湧天建議,儘快從立法等方面進行完善,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讓新技術更快發展。
他相信,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在更多場景下大放異彩。未來5G也將為VR、AR技術快速發展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