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運維200個數據中心,可以嗎?華為可以!
5萬個機架;
30萬臺伺服器;
100萬臺虛擬機器;
遍佈全球200個資料中心日夜不停;
而運維這200個數據中心需要多少人手?
答案是:“100人”
近日,以“凝智·聚能”為主題的華為網路能源中國行大會上,華為雲資料中心首席架構師張鵬分享了華為資料中心演進歷程。

華為雲資料中心首席架構師張鵬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滴。
華為從1999年建立第一個企業級資料中心,到2017年建成分散式雲端計算中心,資料中心建設已經走過18個年頭。
目前華為已實現全球應用訪問一致體驗。
華為員工訪問內部近千個應用,與東莞基地員工訪問該應用,體驗幾乎一致。
應用響應時間都不會超過5毫秒。
支撐海量資料流動的物理載體,就是華為遍佈全球的200個雲化資料中心。
張鵬認為:
“通過IT基礎設施重構及數字化,可以支撐華為公司全球業務的變革和持續發展。
而為了實現重構目標,IT需要做到3個轉變。
首先,需要從原來封閉的IT架構向雲化、服務化架構轉變;
其次,需要從原來關注內部流程運作向關注使用者體驗轉變;
最後,需要從原來內部作業系統向與使用者連線的實時智慧系統轉變
客戶最關心資料中心可靠性、經濟性、易管理、以及敏捷性。”
北京億安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大資料與雲端計算行業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公司正在建設河北懷來雲資料中心,中心佔地2萬平方米,規劃建設5600個IT機櫃。
對於正在建設的懷來雲資料中心,億安天下公司董事長王雪芳表示:
“希望工期可以控制在半年以內,因為我們客戶資料量正以指數級增長。
希望可以通過視覺化方式隨時瞭解資料中心運營狀況。
公司需要更低的運維成本,更低的故障損失才能應對同行競爭。”

北京億安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雪芳
華為網路能源產品線Smart-DC大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就是對客戶需求的最佳迴應。
傳統資料中心建設高投入、低產出、長週期已經無法應對未來業務的指數級增長。
華為中國區網路能源銷售部總工張廣河,向記者介紹大型資料中心的新商業邏輯。

華為中國區網路能源銷售部總工張廣河
張廣河指出:“降低故障損失、減少運維成本是其中關鍵”
資料中心故障主要來源於電池、開關、以及搭接線,運維成本主要構成是電費以及人工。
華為通過構建i3(iPower、iCooling、iManager)智慧化技術,從供配電、暖通及運維管理三個維度,為使用者帶來快速建設、穩定可靠、綠色節能及最優TCO大型資料中心最佳體驗。
億安天下“懷來雲”涉及到的運維、運營體系,華為用“四化”解決:
服務自動化:基礎設施雲化、服務化;
運營視覺化:使用者服務、應用等從運維走向運營;
運維自動化:構建全景、海量、運維自動化能力;
建設標準化:資源、介面、操作、協議標準化。”
華為中國區網路能源銷售部總經理石瓊強調:
“在資料中心業務發展過程中,新技術一定要使用成熟才推向行業,自己的降落傘自己跳。一直以來,華為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都是首先在華為自有資料中心進行嚴苛實驗,成熟並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

華為中國區網路能源銷售部總經理石瓊
“100人管理200個數據中心,靠的就是華為“四化”方案,而最近華為把AI人工智慧也應用到四化中,更是取得了進一步的能效提升。以廊坊資料中心為例,實施AI方案後,電費節省了近千萬。
根據今年最新的第三方資料報告,華為模組化資料中心市場份額提升至24.3%,業績同比增長超25%,連續四年領跑中國模組化資料中心市場,份額第一;同時,在模組化UPS市場,華為模組化UPS也以30.5%的市場佔有率奪冠,連續3年領跑中國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