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意資訊:工業網際網路的“第三極”力量
眾所周知,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成長為世界公認的製造業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釋出的GDP報告顯示,製造業GDP達到24.3萬億人民幣,佔中國GDP的29.3%,製造業之於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但國製造業也普遍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質量問題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加上近幾年製造業人力、環保、材料等成本的逐年上漲,以及今年以來頻繁出現的貿易摩擦,讓曾經的優勢“蕩然無存”。
在此過程中,需要力挽狂瀾的不僅有大中型企業,也包括需要苦苦實現競爭力突破的中小企業。可見,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轉型已刻不容緩,特別是需要以高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的智慧製造作為重要抓手,才能夠整體撬動中國製造業水平的不斷提升,最終實現邁向製造強國行列的目標。
在此背景下,今年11月初,廣州賽意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意資訊”)與廣東星徽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華為雲聯合釋出的賽意工業手環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無疑就有了更多解讀的價值和意義。
在我看來,賽意工業手環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釋出,是賽意資訊多年來在製造業中能力沉澱的一種釋放,真正實現了數字化技術與工業製造業場景需求的結合,探索出了眾不同的落地新路徑,併成為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第三極”力量。
更關鍵的是,在“數字中國”戰略推進的重要關口,它的出現對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以及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也必將起到更多的示範和引領的價值。
從製造到智造轉型路徑
毫無疑問,對中國而言,目前這個階段顯然是製造業亟待升級,不破不立的關鍵節點。所以,可以看到國家相關部門在過去幾年,相繼釋出了《中國智慧製造十三五規劃》、《中國製造2025》等相關行動計劃,希望通過製造業的轉型和升級,最終讓中國由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
不僅如此,去年國家更是印發了《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增強工業網際網路產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推動製造業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形成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發展格局。
賽意資訊董事長張成康
不過,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那樣,儘管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前景無限光明,但面對新技術的不斷湧現,以及新概念的接踵而至,大部分製造業企業在如何實現智慧製造的選擇路徑中,其實也產生了很多的困惑和迷茫。那麼,對於製造業企業的轉型與升級,究竟需要從何處入手才能邁出關鍵一步呢?
對此,賽意資訊董事長張成康表示,通過賽意資訊對幾百家大型客戶需求的“摸底調查”,以及公司在製造業多年的具體實踐中形成的經驗積累,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必須要對兩個概念形成深入的認知和理解。
一是,智慧製造的核心和關鍵,是製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國製造企業需要藉助數字化技術和能力來推動組織商業模式和商業生態系統重構,並充分利用國家戰略及政策機遇,才能支撐企業走向智慧製造之路。
目前,大部分中國製造企業尚不具備向智慧製造轉型的基礎,當務之急是要做好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如張成康所言:“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企業真正能夠用好ERP的其實也屈指可數,這中間依然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去挖掘,因此我們建議企業當下的重點需要要把基礎管理做好,比去做工業網際網路更重要。”
二是,智慧製造的主線和方向,是工業網際網路助推的兩化融合。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建設,加速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的產業連線,提升製造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最終完成資訊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才能促進智慧製造的全面落地。
他認為:“工業網際網路一定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但工業網際網路成功的關鍵,是企業在具備數字化能力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具體的應用場景,虛實結合才能打破智慧製造落地的痛點,最終為企業產生價值,這也是賽意資訊想做的事情。”
從上述的分析和判斷中,我們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到數字化轉型、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之間的邏輯關係,即數字化轉型是企業走向智慧製造的關鍵第一步,而工業網際網路是企業完成智慧製造的加速器,也是企業繼續成長壯大的新突破口。
工業網際網路落地新路徑
由此可見,智慧製造的轉型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須根據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行業、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更加務實的方法進行切入,才能幫助更多企業真正完成對智慧製造的轉型。
基於此,賽意資訊與廣東星徽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華為雲聯合釋出的賽意工業手環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以說為工業網際網路的落地提供了一個十分“接地氣”的連線方式和支撐平臺,探索出了與眾不同的工業網際網路落地新路徑,具體來說:
首先,是賽意釋出的工業手環,該手環專為工業環境而打造,能夠通過採集工業裝置的噪音、震動、溫度等振動頻率,實時監測裝置,隨時隨地守護工業裝置的“健康”,優化生產運營效率,它是賽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前端感知層和連線客戶的重要“觸點”。
賽意資訊副總裁蔡勝龍
據賽意資訊副總裁蔡勝龍介紹,目前很多製造企業使用的工業裝置中“萬國牌”的現狀很突出,那麼企業要把各種各樣的裝置去做連線,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字化協同平臺其實困難重重。同時,企業使用的工業裝置中也會出現“代際差別”,即既有數控機床,也有單機版的工業裝置,在實際的應用中,很多企業需要對老裝置進行升級,進而完成與數控機床的連線,這也成為了眾多企業邁向智慧製造過程中“迫切所需”。
而賽意工業手環具有無需佈線成本、連結PLC、專用伺服器、系統管理員的特點,實現了企業簡化決策、簡化安裝、簡化維護,賦能工業裝置“一鍵上雲”,這種輕量級應用的方式,結合製造企業工業裝置使用中的場景,不僅為賽意資訊與製造企業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形成了一個觸點,同時也解決了製造企業在裝置使用中獲取資料難、維護成本高的“痛點”,將進一步推進製造業的數字化、智慧化發展。
其次,賽意資訊還與華為雲深入合作,構建了賽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它通過企業級安全裝置連線的通訊能力,將海量工業裝置資料採集上雲,形成了工業網際網路的“機械神經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及時對裝置進行健康診斷,避免了非計劃性的停機所造成的業務損失。
此外,賽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具備靈活組合、分級定做的產品及服務模式,其中針對大型企業,可提供平臺級技術輸出,形成一體化基礎架構解決方案;針對中大企業,可構建端到端應用效能管理,實現關鍵業務應用的實時監測、優化,提高企業應用的可靠性和質量並降低成本;針對小微企業,提供“一鍵上雲”的快捷服務。
蔡勝龍認為,如果說工業手環是賽意資訊落地工業網際網路的一個觸點和一個典型的場景應用,那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就是賽意資訊幫助企業完成智慧製造轉型的核心基礎,是從1到N,從單場景應用到多場景應用不斷延伸的支撐平臺。
最後,在此基礎上,賽意資訊還推出了賽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投入計劃(FAST計劃),希望未來3年投入數億元人民幣,聯合100+生態夥伴,推動1000+中大型企業客戶,以及10000+家小微企業裝置上雲。
蔡勝龍強調,賽意資訊未來會採取自主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模式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持續投入。例如,以賽意工業手環為依託,賽意會強化自身在感測器生態中的建設,未來可以覆蓋企業所有的工業裝置使用場景;針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建設,賽意的重點是發展應用端合作伙伴,讓他們能夠從不斷連線產生的資料中,衍生和開發出大量創新性的應用,給客戶實現智慧製造帶來更多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由賽意資訊打造的“佛山市工業網際網路推廣運營中心”已經正式對外開放,該中心非常直觀、全面地展示了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工廠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實時監控生產過程、精準調控裝置引數、監測預警裝置狀態,可以說大大提高了企業管控能力和執行效率,進一步促進工業化、資訊化的深度融合。
由此可見,賽意工業手環以及背後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只是賽意資訊發力這個市場的一個新起點,而不是完整的全部,它的視野和格局更高,立足點是實現眾多中國製造企業的“普惠智造”。所以,未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正等著賽意資訊去重新定義。
賽意資訊的沉澱與釋放
當然,如今工業網際網路市場,儼然已成為了整個數字化轉型中的“新高地”。那麼,賽意資訊作為一家企業資訊化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為何有能力,也有信心和其他公司“一爭高下”呢?
實際上,賽意資訊選擇工業網際網路領域作為公司的“新賽道”,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的優勢不僅是具備從行業中“摸爬滾打”中沉澱出來的豐富經驗,同時相比其他對手,擁有更全面的數字化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它還能以“第三方”的視角為企業提供服務,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競爭能力。
第一,是賽意資訊一直專注在製造行業,並沉澱出了豐富的行業經驗。熟悉賽意資訊的人都知道,它最初從全球500強企業裂變而來,並將美的最佳業務實踐應用到了更多的企業,可以說製造業是賽意資訊的“老本行”,一直以來都深耕在製造業資訊化領域中。
因此,賽意資訊也才能夠積極響應國家的工作指導要求,並和北京航天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智慧製造國家標準研討會,組織有關單位和智慧製造的專家共同研討編制起草《基於雲製造的智慧工廠架構要求》和《智慧製造服務平臺製造資源接入整合規範》兩項標準。從這其中,其實也側面印證了賽意資訊在製造業中的影響力和實力。
第二,是賽意資訊擁有更全面的數字化技術能力,能夠完整的為企業提供360°企業管理資訊化系統,為製造企業邁向智慧製造提供“保駕護航”。
可以看到,賽意資訊目前與華為、微軟、甲骨文、西門子、SAP、INFOR、STIBO、KRONOS等國際知名廠商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係,並同步自主研究開發SRM、IMS、MES、APS、EMS 、V平臺、電商等富有行業針對性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全方位滿足製造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更高需求。
這也就意味著,賽意資訊能夠在資訊化、資料化、雲化領域實現融合創新,不僅在產品及解決方案層面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便利,也不會繫結和鎖定企業的數字化技術路徑選擇,真正引領製造業企業在資訊化和數字化之路上向更高層次邁進。
第三,是賽意資訊的人才優勢,如今賽意資訊員工人數約3200名,並擁有眾多的資深顧問,強大的交付能力和優質服務深受制造企業客戶的青睞。
實際上,無論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設,歸根結底是需要大量的人員去執行和推進的,那麼賽意資訊多年的的積累,不但能夠提供眾多的資深行業實施顧問,參與整體專案的規劃和實施,也能夠為企業提供後續的強大的運維支援,這也讓賽意資訊服務過的客戶中,80%為行業龍頭或上市公司,其中包括超過30家的500強企業,有近20家為千億級企業客戶。
第四,是賽意資訊能以“第三方”的身份和視角為製造企業提供全面服務。
可以看到,目前很多製造企業也正積極佈局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這讓他們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但其短板也很明顯,就是形成的經驗不一定能夠“移植”到其他產業和行業。而眾多的科技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通常也較為缺乏對製造行業的深入理解和洞察。
而賽意的優勢在於,它相比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具備更多的製造業經驗,同時相比製造業企業擁有更全面的技術能力,以及獨特的第三方身份與視角,這讓它未來成長為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第三極”力量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