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押金
來源:獵雲網
作者丨尹子璇
2018年12月18日, 微博 名為@416Crimes的網友開啟ofo申請退押金,當時他排在退款名單上的第10104543位;時隔兩個月,這名網友又一次開啟ofo檢視退款情況,那麼請問,他現在排在第幾位呢?
答案是9490315位。
好訊息是,50多天的時間裡,有61萬用戶拿到了自己的ofo退款。
壞訊息是,剩下的未退款使用者仍超千萬,他們手拉手可以從北京拉到日本。
我們再進入第二個提問:假設ofo一天可以為1萬人退款,那麼ofo退完所有的押金需要多久呢?
答案是4年。
……
在微博上,關於#ofo退押金排隊系統人數#這一話題的閱讀量已經2.8億了,時至今日,討論依舊在繼續。
押金問題壓倒ofo,也陸續將途歌、酷騎單車、小藍等共享經濟的企業紛紛推到了風口浪尖。
去年8月份,有使用者開始反映,酷騎單車申請退押金,餘額清零之後,卻遲遲未收到退款,小藍單車情況與之相似,爆發押金難退危機。而就在ofo使用者聚集在北京網際網路金融大廈退押金的同時,共享汽車途歌也被曝出押金難退,其在北京、廣州、成都等地的辦公室門口也排起了長隊,這其中除去使用者,還有不少地勤員工、供應商的身影,現場“途歌,還錢”的聲音不絕於耳。
當數萬人在社交媒體上咒罵著該死的押金時,誰又還能記得三年前共享單車橫空出世、改變最後一公里的出行方式時帶來的驚喜呢?
是共享經濟的錯嗎?
我想不是的。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在美留學生租房,退房時要不回押金的事件頻頻發生,大多數華人敢怒不敢言;而在國內的租房市場中,也經常出現押金未退的租房糾紛。
在知乎上,一名使用者在《房東不肯退押金,應當如何維權?》的問題下,寫出了自己為了要押金經歷的9個步驟,通過形成“證據鏈”來證明房東是非法扣押房租,最終去法院維權,累計花費約3天和100元,約9個月後,拿回4400元押金。而這個回答獲得了上萬人的點贊,並有上千條關於詳情的探討。
除此以外,找工作在中介處抵押金錢,貸款時抵押動產、不動產,都紛紛因為抵押品的處理而多次產生糾紛。
那麼,是押金的錯嗎?
押金的過往
押金這一模式早早便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從十年前租賃影碟書籍的押金,再到如今的租房押金,押金一直在租賃雙方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保證租賃合同的正常履行。
除此以外,在理髮、美容、洗衣、健身的領域,也有著押金、預付款等多種形態。押金,是為了實現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一種重要的金融工具。收押金是合理的,但是押金本質上屬於使用者,而不是屬於企業。
然而,押金只是民間交易形式,也並未出現在法律的明文規定中。一旦企業對這一部分資金進行了挪用,消費者就會血本無歸。
押金的存在應該是為了“保障”,但是圍繞押金本身產生的糾紛卻讓押金的存在本末倒置了。
因為押金的存在本身就代表著租賃雙方的不信任和資訊不全。
而這一問題一旦解決,押金的存在就成了悖論。
試想,你將一輛單車借給一個人,你在什麼情況下會不收取押金?答案是兩人的信任關係;那麼將這個行為放大到企業,一百輛單車被租借給一百個人,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實現“零押金”?
答案其實早已經出現了。
大資料網路下的信用體系。
在十年前的街道上,一個租書屋的老闆沒有辦法去了解每一個租書人的資訊,租書人來來去去良莠不齊,所以他收取押金;而在如今社會中,通過移動網際網路、通過資訊電子化,經濟關係已經有了嶄新的形式,每一個人都不再是一個單獨的符號,他的賬號、資訊就足夠成為他的擔保。
阿里巴巴 的創始人之一、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在哈佛中國論壇上說過這一段話:“對於信用體系,我們思考越深,越覺得超出我們的能力邊界”,並表示,“每一個需要押金的地方,都是信用缺失的地方,我們的目標就是消滅押金”。
這是一個美好的暢想。
消滅押金
而這個暢想也正在實現的路上。
其中最為廣為人知的便是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分,其通過雲端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客觀呈現出個人的信用狀況,技術的發展和大量的資料採集,使得“消滅押金”成為了可實現。
芝麻信用分早在2017年就開始了免押金的嘗試,並已經應用到包括物體租用、出行、住宿、通訊、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免押金租的服務。
在消費金融層面,芝麻信用分除了被應用到螞蟻金服體系內的花唄、借唄,也向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開放,這類金融機構再將芝麻信用分應用到相應借貸產品的風控模型中。
當上千萬使用者在ofo上排隊等待退還押金時,早早使用芝麻信用分的使用者卻並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他們可以通過芝麻信用分的免押金服務使用摩拜、ofo等多種共享單車,也可以租借來電、街點等共享充電寶,卻並不用承擔任何的風險。
僅僅是在共享單車領域,截止到2018年3月,就有超過1000萬輛共享單車通過螞蟻金服的免押金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當時,北京商報資料顯示:ofo僅芝麻信用方面免押金金額超過40億,而實施全國免押金方案的哈羅單車免掉的押金總額達到199億,初略估算,支付寶芝麻信用分至少為3億使用者免掉了超過239億元的押金。
在過去,芝麻信用分的類似運用主要在企業之間,如1992年,我國第一家社會化專業資信評估機構——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就針對企業開發出了開發了數十項信用評級業務,包括企業債券評級、短期融資券評級、中期票據評級、可轉換債券評級、信貸企業評級等。
在企業之間,信用評級的運用是是十分常見的,其中,金融領域和金融交易的運用猶甚。
如果說,過去的信用體系發展主要運用於企業之間的金融關係上,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企業則開始將信用體系帶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在大資料下,2018年7月,摩拜單車跟隨推出免押金的策略;1月9日,滴滴也宣佈旗下共享汽車將於今日起試行免押金政策,首批開放杭州、寧波兩座城市,原有押金使用者可於1月10日起申請退押金;而免押金在共享充電寶領域的應用範圍也不容小覷,根據來電CMO任牧的描述,來電70%的訂單都是免押金。
在技術的發展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正在嘗試著探索和建設一個有自己特色的體系,而更為難得的是,這一體系早已突破了曾侷限的企業行為和金融領域,並在慢慢成為整個社會的關係基礎。正如彭蕾所說的那樣,“信任是一個超越金融的社會資本,它不應只服務於金融,更應該對整個經濟關係進行重塑。”
未來
在國內,圍繞“消滅押金”這件事情上,還能有哪些機會和變革?我們也進行了大膽的設想。
首先,在整個大資料領域,只有大量的資訊資料和資訊充分共享,才有效率。而網際網路的出現,增加了新的資料緯度,也改變了資料採集的方式,提升了獲取資料的效率。
所以,技術的革新成了必然,如麻袋財富,想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徵信行業的資料獲取、變現等問題;科技創業公司衡石科技則通過構建大資料分析中臺,連線多種資料來源/數倉,幫助遇到雲和大資料挑戰的客戶,進行資料整合、分析展現、建模及驅動業務決策……
通過新型的技術進行資料的獲取和整合,是未來長遠的需求點。
而當獲取到了足夠的資料時,還可以有更加細分的應用方式,如“i 背調”藉助 AI 提高背景調查效率,向企業提供個人的徵信資料和工作履歷兩類資料,目前已經獲得數千萬元 A+ 輪融資;美國Zestfinance則是為特定人群建立資料模型,用大資料徵信及風控給美國沒有信用記錄或信用評分較低的人群放貸。
那麼,資訊的應用是否還可以進一步的細分呢?在基礎的個人資訊之上,針對個人的工作、醫療、住房、出行、娛樂、交友等資料是否都可以產生對應的資料應用企業,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一定的商業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熊貓資本投資經理李豪達(Lester)的一篇《網際網路徵信,是否還是下一個“風口”?》文中,對徵信行業初創公司的機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雖然本文發表於三年前,卻依然有其前瞻性意義。文中對資料公司、風控模型公司、反欺詐、資產處置、貸款業務等領域的初創企業的機會都進行了一些分析。
而總體的發展,必然是朝著資料的更大量、高效的採集和更好的整合、更細分的應用進行著發展。在這基礎上,能夠接入資料的各個行業也將面臨著挑戰。
首當其衝的共享經濟領域,必然將會減少“押金”的存在;而在2018年大量暴雷的P2P行業,也將會因為更為新型的風控技術的運用出現自己的變革點;除此之外,教育領域、求職領域、醫療領域、租房領域等也將會因為大資料的廣泛應用而產生自己的變化。
毫無疑問,下一個時代,押金是不存在的,而這個時代也是大資料及其應用者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