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人性的,太人性的遊戲廠商
PS4是本世代最受歡迎的遊戲主機,2013年11月開售至2018財年第一季度,總共賣出8220萬臺,遠超同世代發售的XBOX one。
為PS4銷量打下汗馬功勞的諸多遊戲中,有不少在遊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遊戲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點,他們都以線性劇情為主,帶有很濃重的人文氣息,更人性。
人性的,太人性的遊戲廠商
在著名的遊戲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筆者取五款PS4平臺獨佔,至今評分最高的遊戲。他們分別為《GTA5》、《最後生還者(美國末日)》、《戰神》、《女神異聞錄5》和《神祕海域4》。這五款遊戲頻分全部高於92分,其中,《最後生還者》和《GTA5》甚至高於95分,甚至非PS4平臺的絕大多數遊戲。
在這五款遊戲中,《神祕海域4》和《最後生還者》來自於sony旗下的自有的第一方工作室頑皮狗,作為sony的親兒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反映了sony在遊戲選擇上的策略。
這兩款遊戲都是動作射擊和冒險類遊戲,不同的是,神祕海域講述的是主角探索尋寶,走訪各大古代遺蹟的故事。而最後生還者則講述在人類因現代傳染病而面臨絕種危機時,為了生存而互相殘殺的故事。
對於sony來說,一款遊戲的落腳點是故事、劇情、人物的心理活動。戰鬥和動作因素只是為了推進劇情和增加代入感。在最後生還者中,遊戲放大了兩名主角的心理活動,將他們置於事件的中心,設定和環境一概給人物讓路。讓玩家帶入艱辛旅程中產生中,兩名主角的產生的羈絆,探求在困境下人的所作所為。和小說電影不同,遊戲的形式讓這個故事更有互動性,同時也能感受到遊戲賦予的持續不安感和未知。
它也成為了2013年的最佳遊戲,拿到了無數滿分評價,在PS4釋出之後,它被移植並製作了PS4高清版。這個遊戲也成為了許多劇本、小說、遊戲教材的案例。最後生還者只是一個代表,PS4上還有很多類似的遊戲,它們注重劇情,更注重遊戲中對人物和心理的塑造,遊戲中也有製作人的一些思考,這可能就是日本遊戲公司的“人性”吧。
羅卜青菜各有所愛
相對於sony,微軟和任天堂的遊戲風格截然不同,除去跨平臺遊戲,微軟的遊戲更有娛樂性,而任天堂的遊戲則以遊戲性為先。
以他們旗下的第一方遊戲為例,微軟的第一方遊戲有著名的賽車遊戲《forza》、國民射擊遊戲《halo》。任天堂的第一方遊戲則是關卡類遊戲祖宗馬里奧系列、最具創新的FPS遊戲《splatoon》、沙盒類遊戲始祖塞爾達系列等。三家廠商針對得玩家群體也不同,任天堂的玩家更硬核,微軟和索尼的玩家更大眾。
不同的是,sony有自己的電影部門,sony也有改編自己的遊戲的先例。和其他廠商不同,sony更傾向於更長久的發展,把自己的IP以電影模式發展。和微軟的短平快的娛樂方式不同,sony的遊戲層次更深,雖然短時間內銷量敵不過微軟的“槍車球”,但長遠來說,sony的遊戲帶來的影響力更大。
今年大熱的《底特律 變人》的開發就離不開sony官方的支援,它所帶來的影響力遠超遊戲銷售量本身,給PS4帶來不少的銷量,更給很多沒有接觸過主機的人一個機會。
羅卜青菜更有所愛,sony並不是最好的遊戲廠商,它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索尼系遊戲,有些人就喜歡短平快或者其他,PS4能獲得大多數玩家的青睞,也代表了這個世代玩家的需求,說不準過幾年微軟又翻身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