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跌至行業第五,你還看好小米嗎?
IDC最近釋出了最新的報告,報告顯示: 小米2018年第四季度出貨量同比2017年第四季度大跌34.9%,華為增長23.3%,OV平緩增長。
看得出來:小米越來越難了。

而從2018年全面資料來看,華為增長15.5%,小米下跌5.6%,vivo增長10.8%。

也就是說:小米的跌幅越來越大。
那麼問題就來了: 你還繼續看好小米嗎?
2018年,小米轟轟烈烈地完成了上市。但上市之後,股價卻不如人意。剛上市時,引起廣泛關注,網上一度喊出"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但如今看看,基本處於下跌趨勢之中,這似乎印證了小米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大跌的情況。

在此情況下,小米當然會做出很多調整。所以前段時間,小米的釋出會上,雷軍就針鋒相對各路品牌,這也是小米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的一個應對方式。
那麼,小米何以至此?
1.品牌問題
小米最大的問題恐怕是品牌問題。
想到小米,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高階",而是"價效比"。但只有價效比,很難做出多高的溢價,這就是小米的高階產品一直艱難的原因。
小米至今為止,仍然不斷強調其價效比。而從其表現來看,其戰略恐怕也是在價效比上繼續深耕,把"價效比"領域做到毫無對手。
但成也價效比,敗也價效比。
當所有人都在做價效比,小米的價效比就沒那麼突出了。
即使小米比別人便宜一點,但其他手機能有更好的外觀、更好的系統優化,使用者自然會選擇其他手機。其中的一個選擇,就是魅族。這也正是魅族去年出了新款手機後的市場普遍反應。
2.技術問題
華為無疑是依賴超強技術開拓市場,各種遠超友商的技術實力,讓華為得以在激烈的市場中突圍。
比如之前華為的拍攝技術出世時,幾乎秒殺所有對手。
而一直以來,小米幾乎沒有足夠強的技術,因此只能在排期上做文章,比如儘快拿到最新的高通晶片。但問題在於:華為自己也能做晶片。
面對華為這樣強大的對手,做價效比也是極難的。因此榮耀能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仍然保持增長,也是因為有華為的技術輔助。
另外,在全面屏上,其實是小米最先提出,但由於技術實力限制,卻是vivo在2018年年中時率先做出了更為驚豔的全面屏。因此,vivo的品牌形象也大為改觀。之前大家總覺得vivo有點高價低配,但現在看看,還有引領潮流的特質。

如果小米能在全面屏上下定決心,恐怕其品牌形象也能大幅提升了。
你還繼續看好小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