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預商用上演 “華為速度”
儘管窗外的5G噪音不斷,但對於華為來說,5G的部署節奏依然在快速推進。
無論是春節前各地的5G場景化測試,還是春節聯歡晚會上首次進行的5G網路4K傳輸,抑或是近日全球首個5G火車站網路在上海虹橋啟動,華為的身影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而在各地運營商5G相關產品的招標中,華為也成為眾多廠商中成績單最為亮眼的一個。
記者注意到,LG U+作為韓國5G網路的領頭羊,在19天內建成了1367個5G基站,遠遠高於其他競爭對手,而LG U+的主要合作方就是華為。而在今年1月份的採訪中,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目前華為的5G基站發貨量已經達到25000個,簽署了30個5G合同,核心標準提案數量3045個,處於行業第一。
近日,任正非在講話中提到,華為需要堅決做成全球最好的網路連線,最安全可信的管道。
掌控各個核心環節
過去,華為對於5G這一話題表現得相當低調。
無論是從高管的講話,還是各種通訊行業的會議,很少能夠聽到這家公司公開地去討論在5G上的具體進展,包括合同金額和數量。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甚至對記者表示,華為對5G的期望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大,因為在華為的整個產業版圖中,5G只是其中之一。
“5G和4G相比,就是高效能、低延時與高連線等,其他的是感覺不出來的。過去幾年,外界把5G神化了。”徐直軍對記者說,但這並不代表華為不對5G進行投資,因為“如果你不擅長5G,那使用者連你的4G都不會買”。
華為就是要打有準備的仗。
“2009年,華為展開了5G相關技術的早期研究。2013年11月6日宣佈將在2018年前投資6億美元對5G的技術進行研發與創新。”華為消費者BG的一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3G時代,華為想要做系統測試,連可用的終端裝置都沒有,買別人的要花5000元,但4G時代已經開始積聚實力,不過也難以排除晶片要用其他廠商的情況,但5G時代華為已經有能力真正對各個核心環節實現掌控。
以手機基帶晶片為例,今年年初,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兩款5G晶片,其中一款是終端5G基帶晶片巴龍5000。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活動現場表示,5G終端晶片巴龍5000,率先實現業界標杆的5G峰值下載速率,在Sub-6GHz(低頻頻段,5G的主用頻段)頻段實現4.6Gbps,在毫米波(高頻頻段,5G的擴充套件頻段)頻段達6.5Gbps,是4G LTE可體驗速率的10倍。而另一款5G基站晶片天罡,據華為方面介紹,天罡晶片支援200M頻寬頻帶,預計可以把5G基站重量減少一半。
“世界上做5G的只有幾家,做微波的也不多,華為把蜂窩移動技術和微波結合起來,一套產品能同時解決使用者通訊和資料傳輸的需求,在偏遠地區極大降低覆蓋成本。”任正非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有信心(在5G上獲得領先),產品做得比別人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
5G場景覆蓋提速
2月18日下午,上海移動正式在虹橋火車站啟動5G網路建設,這將是全球首個採用5G室內數字系統建設的火車站,計劃在2019年完成5G網路深度覆蓋,這也標誌著上海正式啟動5G網路部署。在規劃中,上海將力爭實現外環內中心城區室外5G網路的基本全覆蓋,屆時,網路執行峰值速率可達1.2Gbps,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幾分鐘就能搞定。
作為中國鐵路交通的一張重要名片,虹橋火車站一直是亞洲客流量排名前列的重要交通樞紐,每年傳送旅客超過6000萬人次,高峰期間單日旅客傳送量超過33萬人次。
而專案的合作方,華為無線網路首席營銷官周躍峰則表示:利用5G低時延的特性,火車站可以更精確地做到人流控制,可以投放更多機器人,可以快速獲得大資料服務(雲上),乘客可以得到更多智慧化服務,比如說精確的室內導航,找到商場、商店。
事實上,5G火車站只是華為5G場景落地中的一塊,華為在5G上的試點已覆蓋了機場、公路、工廠以及無人駕駛等多個場景。
1月底,廣州聯通在廣州白雲機場承建的首個5G基站開通,這也是全國首個5G訊號覆蓋的機場。據記者瞭解,本次白雲機場使用的是基於數字化室內分佈系統的華為5G Lampsite裝置,解決了傳統室內分佈通訊所面臨的覆蓋和容量能力受限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此裝置同時支援3G/4G/5G網路制式,做到一套裝置,多制式併發。
據現場測試的結果,5G訊號網路開通後,白雲機場5G的實測速率達到1.14Gbps,使用者可在室內體驗高速低延時的網路體驗。同時在5G增強移動寬頻(eMBB)技術的帶動下,機場監控裝置通過5G網路可實現4K高清視訊實時回傳,雲端進行即時分析後,賦予各類監控裝置以AI智慧。
而在華為對5G網路的建設目標則是希望能夠實現“極簡化”。
任正非表示,在5G NSA上,華為的步調則是進行合理優化,做成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按客戶的需求與接受能力,推薦優質方案。而在5G SA上,華為堅決要實現網路架構重構,同時運用人工智慧,逐步使電信網路實現自動“駕駛”,並引領網路運維服務,走向線上的模式。
“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原因在於網路結構不夠好。就好比我嘴巴很大,但是喉嚨很小,我吃一大塊肉還是一口吞不進去。”任正非對記者表示,未來五年華為將持續投入1000億美元用於重構網路,包括重構軟體架構體系,朝著“網路架構極簡、網路交易模式極簡、網路極安全、隱私保護遵從GDPR”這四個目標的要求大量投入研發費用,做全世界最好的網路。
責編:彭海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