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與創業前員工的愛恨情仇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 | 董潔 編輯 | 安心
前幾天,一個阿里前員工,大肆以“阿里前高管”這個標籤做背書,推廣自己的創業專案——微商賣面膜,這一做法被阿里幾個在職高管公開Diss了一把。
很長時間以來,阿里與“阿里前員工”創辦公司(即從阿里離職的人創立的企業,以下同)之間的關係都是外界津津樂道的話題。
馬雲曾說,“我希望未來中國的500個好公司中,有200個CEO來自於阿里巴巴”。然而在成立初期,阿里卻並不鼓勵員工創業,尤其明星級的老員工,阿里態度非常謹慎。到後來,阿里的這一態度才逐漸放開。
公開資訊顯示,創立20年來,從基層員工到集團高管,從阿里“畢業”的校友已達到10萬人,他們中不少人選擇了創業,投身電商、企業服務、金融、教育、文化娛樂、公益等各個領域。
位於杭州天目山腳下的福雲咖啡,是阿里離職團體“前橙會”的大本營。在這座300平方米的咖啡館裡,每天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阿里“畢業校友”(即阿里離職員工)聚集到這裡,或分享創業經歷,或暢談夢想、情懷和友情。他們與老東家阿里依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些企業中,有的拿到了阿里的融資,與阿里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有的則因為利益問題,與阿里反目成仇,最後甚至投奔騰訊;還有的則因為業務互補,直接被阿里收購,成為了阿里大盤的一枚“棋子”。
從阿里離職創業,後又獲得阿里的投資加持,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路徑堪稱完美。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就是其中的一位幸運兒。
2014年,還是UC聯合創始人的何小鵬第一次與阿里產生了交集。當年6月,成立10年的UC正式被阿里收購,何小鵬成為了一名阿里人。
在此後的3年多時間裡,何小鵬曾先後出任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遊戲董事長等職位,在阿里內部備受馬雲的青睞。
2017年8月22日,在UC十三歲生日那一天,何小鵬正式離開阿里,並在隨後不久加入小鵬汽車,出任董事長。
何小鵬的加入,讓小鵬汽車第一次與阿里產生了聯絡,並在此後為兩者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在小鵬汽車A+輪和B輪融資中,阿里都以領投方角色出現,累計購股超過10%,阿里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也進入小鵬汽車董事會。
在同行蔚來汽車“站隊”騰訊和百度後,阿里的資金注入讓小鵬汽車的底氣更加充足,同時,也多了一個標籤——“阿里系企業”。
“我已經追了何小鵬十年時間,(阿里)會繼續再追小鵬,多追十年,多追二十年”在小鵬汽車B輪融資釋出會上,蔡崇信笑稱。
在阿里的支援下,小鵬汽車加快了發展步伐。去年雙12,小鵬汽車正式釋出第一款新能源汽車G3,並計劃在2019年底交付3萬輛。
哈羅單車(現已更名為哈羅出行) 則是阿里另一個“寵兒”。
作為哈羅單車的聯合創始人兼COO,韓美也曾在阿里工作10多年,並負責支付寶國際部外卡業務。
在ofo和摩拜大打“價格戰”的那段時間,發跡於二、三線城市的哈羅單車並沒有引起外界的太多關注,直到螞蟻金服的投資後才逐漸走進公眾視野。
據瞭解,螞蟻金服與哈羅單車的合作起源於希望對方在單車車尾貼一個支付寶掃碼,為支付寶導流。
合作下來,螞蟻金服對哈羅單車團隊的執行力“刮目相看”,並決定投資哈羅單車,在戰略上形成互補。據說在雙方接觸的一次飯局上,螞蟻金服CEO井賢棟甚至把馬雲送給他的價值120萬一瓶的茅臺都打開了,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從2017年10月首次參與投資哈羅單車以來,在此後的數輪融資中,螞蟻金服幾乎都有參與。
2018年12月,哈羅單車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春華資本和螞蟻金服領投,據報道,此輪融資規模達到了40億元。
在與螞蟻金服合作後,哈羅單車的訂單量實現了突破性增長,並幫助支付寶在拉新以及提高交易頻次上貢獻良多。
2018年3月,哈羅單車宣佈芝麻信用650分以上全國免押後,兩個月內註冊使用者上漲70%,日訂單量暴增了100%。據去年9月哈羅單車對外公佈的資料,其註冊使用者已超過2億,日訂單量達2000萬。
與阿里業務有協同或者沒衝突,又滿足阿里長線發展的戰略,是小鵬汽車和哈羅單車能獲得阿里投資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認,作為阿里前高管,何小鵬和韓美原本就與阿里有各種聯絡,相比非阿里背景的創業者也有更多與阿里達成合作的可能。
相比較之下,蘑菇街創始人陳琪就沒有那麼走運了。
在創辦蘑菇街以前,陳琪曾擔任淘寶產品經理數年,蘑菇街的核心成員嶽旭強、李妍珠等也都來自淘寶。
2011年,蘑菇街成立,那時,它作為一個導購網站,通過圖片連結到淘寶賣家來加大淘寶交易量,從中獲取佣金,為此淘寶非常支援。但隨著蘑菇街流量的壯大,淘寶感到影響力受到了衝擊。
於是阿里提出要投資蘑菇街,希望蘑菇街只導流給淘寶,對此,陳琪選擇了拒絕。
“如果接受阿里的投資,就要阻止我們的內容創造者分享阿里巴巴競爭對手的東西,這顯然違背了我們作為時尚目的地的價值主張,”陳琪說。
一氣之下,淘寶開始封殺蘑菇街,並停止支付寶和蘑菇街的任何合作。此後阿里想用2億美元收購蘑菇街,但依然被陳琪拒絕。
在與阿里反目成仇後,蘑菇街轉型做了女性電商平臺,並在2015年與美麗說合並,而這背後的主導者正是騰訊。
根據當時陳琪公開信的內容,“整個交易是以完全換股的方式完成的,蘑菇街和美麗說按2:1對價,騰訊作為美麗說股東,將對合並後的新公司追加投資”,合併之後,騰訊成為蘑菇街第一大股東,持股18%。
自此,蘑菇街徹底倒向了騰訊陣營,與阿里分道揚鑣。但此後的幾年,因為電商大格局已定,蘑菇街的發展並不順利。招股書顯示,蘑菇街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營收為2.33億元,同比增長8%,淨虧損為1.8億元。
2018年12月,蘑菇街在紐交所“流血上市”,成為電商行業裡目前為止最後一家完成上市的企業。
螞蟻金服前董事長彭蕾曾說,最早出來的很多阿里人創業做的事情都和阿里密切相關。所以,在早期阿里不投前員工創辦的專案幾乎成了不成文的規定,尤其是涉及到電商業務的專案,阿里都態度謹慎。他們與蘑菇街分道揚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滴滴可能是最讓阿里惱火甚至傷心的企業了。
在創辦滴滴之前,程維曾在阿里“中供鐵軍”工作多年,後來成為阿里當時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並升任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根正苗紅”的阿里系前高管,在離職創辦滴滴後,卻選擇了騰訊的懷抱。
在騰訊的扶持下,滴滴與阿里投資的快的打了幾乎兩年的“價格戰”,雙方瘋狂燒錢,最終以合併收場。
滴滴吞掉快的,阿里因而成為滴滴的股東,後來也曾向滴滴追加投資,但話語權明顯弱於騰訊。據說後來在提起這樁合併案時,阿里CEO張勇曾將其形容為“阿里一次完全的失敗”。
如果說滴滴與快的的合併讓阿里限於被動,此後滴滴成為ofo大股東的局面則更加讓阿里惱火。
由於入股ofo時間較晚,雖然阿里也出資不少,但在ofo的經營管理上,阿里一度話語權較弱。
一位阿里的內部人士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滴滴系作為ofo大股東,一度嘗試主導摩拜、ofo合併,並試圖將共享單車納入滴滴的出行大生態版圖,這讓ofo和摩拜自身以及背後的阿里和騰訊都十分不滿。
阿里與其前員工創辦企業之間,還有一類很有意思,那就是直接收購,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口碑網。
成立於2004年的口碑網,主打本地生活服務,其創始人李治國曾是阿里第46號員工,1999年加入阿里,主要成就是開發了誠信通,也是從阿里離職創業的最早一批創業者之一。
2004年,27歲李治國告訴馬雲要出去創業時,馬雲曾反覆勸他在阿里再幹兩年。但李治國拒絕了,第二天就找到他的直屬上司也就是馬雲的太太張瑛,提出辭職。
後來因為融資不順,張瑛還以私人的身份投資了口碑網,這為以後阿里收購口碑增加了一份姻緣。
2006年,隨著淘寶網漸成規模,阿里在2C業務急切想要更多佈局,而口碑所做的專案正是阿里預謀已久的方向,於是阿里以1500萬美元戰略投資了口碑網,並在兩年後將其收購。
2015年,阿里、螞蟻金服再次注資60億元發展口碑。如今,被阿里收購的口碑和餓了麼已經組成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以對抗美團點評。
據報道,對於當年投資、收購口碑的事情,馬雲曾經有過擔心,他曾擔心這會變成變相鼓勵員工出去創業。
因此在內部員工大會上,馬雲放話說,投阿里人創業只此一例,不會有第二例,但後來馬雲還是“食言”了,此後不斷地有阿里前員工創辦的企業獲得阿里的投資,並不斷髮展壯大。
據初橙資本統計,僅2018上半年,阿里前員工創辦的企業就新增200多家,並在持續增長;按照那些企業的最新估值,目前,總估值高達10000億元,這相當於在阿里之外再造了一個新阿里。
曾經,阿里與前員工創辦的企業之間呈現出親疏莫測的複雜關係,如今越來越多企業願意“接近”阿里,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而阿里對此的態度也更加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