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競品分析,做競爭分析(上)
首發:賈桃賈桃
問題:你也是在做競品分析嗎?
我遇見過很多在廣告營銷行業很資深的元老,做營銷策劃、廣告策劃的時候,在研究競爭對手這一塊,做的都是對行業幾個領導者的研究。
但是,自己手中的品牌呢?跟領導者們隔的太遠,研究資料出來,並沒有多少意義。
這就是“競品”思維,導致的結果,對競爭沒有判斷。
一、競品思維有3個誤區
第一是:競品分析把競爭對手定義的太狹窄了,一提到競品,就自然的想到行業裡面的領導者們。
比如你做的是一個不太知名的礦泉水品牌,當用競品思維來研究競爭對手的時候,你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農夫山泉、百歲山、哇哈哈這些品牌。
而自己手中的品牌跟這些品牌還隔的很遠,而且一個顯著的事實是,農夫山泉根本沒有把你視為競品。
競品思維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個誤區,自認為是競品,結果兩者之間根本不形成競爭。你所以為的競品,只是自己認為的競品,別人根本沒把你當競品。
第二個就是競品研究只把關注點集中在了那幾個競爭對手上,而企業的競爭是多方面的,複雜的。
整個行業是一個大的競爭格局,裡面包含著複雜的競爭態勢,而不單單是那幾個競爭對手。
第三就是用競品思維去看的時候,很容易把研究重點放在了表面資料上,比如去看他們的廣告、去看他們的發展過程等等。然後在真正運用競爭研究資料時,自己反而會有意無意的模仿。
競品思維很侷限,也很容易跑偏。
競爭比競品更準確。
二、不做競品分析,做競爭分析
首先什麼是競爭?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爭勝。
經濟學給出的解釋是:競爭是多數自立的私人生產者之間的互動作用,在私有利益基礎上所發生的敵對衝突和鬥爭。
也就是說只要是競爭,就要跟別人“打架”,就要發生利益衝突。
企業之間也是如此,當發生競爭的時候,彼此的利益就會發生轉移,是在搶奪利益。
當用競爭思維去分析時,就不會去把關注點全集中在那幾個頭部品牌的表面分析上,會更深入的研究競爭者和競爭局面。這才是研究競爭的真正意義。
用競爭思維去研究的時候,自然就會看那些真正跟自己形成競爭的品牌,關注競爭對手同時,也看整個大局。
所以我說是做競爭研究分析,不做競品研究分析。
現在知道了競爭分析,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做競爭分析呢?
這是因為我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在爭搶一塊利益。在商業市場中,大家都是利益掠奪者,既然要跟別人搶,要“打架”,就得弄清楚別人的招式,不能上去亂打一通。
競爭分析就是為了得出個知彼,以便在出招的時候,能更有效。
制定企業戰略要做,營銷策劃要做,廣告策劃也要做。
對於廣告來說,要分析行業的廣告傳播環境,看看對手做了哪些傳播動作,他們的核心策略是什麼?主打什麼點?投放規模等等。
廣告策劃也要做競爭分析,做了,自己出街的廣告就會打的更準。
那麼前面都弄清楚了,到底該怎麼做競爭分析呢?
也有方法。
關於競爭,邁克爾波特總結了一個著名的企業競爭戰略模型-五力模型,不過我們做廣告策劃,還不用考慮到其中的一些因素。
三、我總結了6個要點
-
行業的總體競爭態勢
-
畫競爭地圖
-
行業領導者梳理
-
識別核心競爭者(細分出競爭能力:資金、渠道、產品技術、品牌)
-
識別核心競爭者的傳播策略
-
識別異軍突起的企業
1、行業的總體競爭力度
首先我們要看一個行業的總體競爭力度。
一個行業有自己所處階段的競爭局勢,是整個行業表現出來的競爭狀態。
-
一個行業一般來說會有早期的探索期,這個時候是一些創新者在做技術和模式的探索;
-
後來就形成了紅利期,一部分的早期觀察者進入;
-
再後來就是紅利殆盡的競爭最激烈的時期,資金、技術、人才都大量湧入;
-
再後來就可能呈現出競爭(打架)後的局面,一部分企業殺了出來,成為了這個行業的領導者,他們共同分得了這個行業絕大部分的份額;
-
再此後呢,就是競爭格局基本定型,但是還是會有一些後來者不斷向領導者發起挑戰和進攻的時期。
我們做競爭分析,要先看這個行業目前整體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競爭階段,行業整體有一個什麼樣的競爭力度,然後決定企業自身的投資。
一般來說是競爭越激烈,行業的所有企業的投入越大,在廣告傳播方面花的錢也越多,廣告也就表現出“無效”。
我們在為企業制定廣告戰略的時候,必然要分析行業競爭力度,來判斷自己的廣告投資。
行業處在不同的競爭力度階段,企業有不同的廣告戰略,摸清楚形勢,再來做廣告,會有把握很多。
2、畫競爭地圖
第二步就是畫地圖,打仗必須有地圖,廣告策劃就是一次傳播上的進攻,要進攻有效,離不開地圖。
企業競爭有企業市場範圍地圖,我們可以直接在國家地圖上做標識,比如誰佔領了華東市場,並且在華南某一個城市做進攻試點嘗試;誰佔領了西部市場等等。
直接在地圖上標出來,我們結合自身企業狀況,找空白點和機會點。 本文主要講傳播上的競爭地圖,這是制定廣告戰略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重點是看兩個指標:地域範圍和資金投入。
我把它整理成如下圖的示意:
橫軸是地域劃分;縱軸是資金投入水平,將企業(品牌)劃分在上面,這樣就能比較清楚的看清整個行業的傳播情況。
自己企業制定廣告戰略時,就是知彼。能發現地域和資金投入的空白點和機會點,自己做廣告投廣告時找準點去投,會有效得多。
假如不做這樣的分析呢?你會發現往往有時候一個地域上,會有多家品牌同時在做廣告,並且在傳播點還有相撞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是廣告戰略不準,廣告效果會差很多,會消耗大量成本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如下圖:
消費者一眼看過去,全是房地產廣告,發現誰呢?記住誰呢?廣告效果大打折扣。
當你用競爭地圖,先去做劃分,當然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這是競爭分析的上篇,在下篇我們接著講剩下的四個要點。掌握這6個要點,就能做出真正有效的競爭分析。
數英使用者原創,轉載請遵守規範
作者公眾號:賈桃賈桃(ID:jiataojiat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