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大吉”背後,2019年車市仍不樂觀
春節過後,多家車企公佈的2019年1月的銷量業績顯示大幅增長,與不少業內人士預計的“車市寒冬”並不符合。
文章對於已公佈2019年1月銷量和2018年業績的部分企業的資料進行盤點,並結合了近期汽車行業的一些現象,仍舊錶達出對於2019年車市並不樂觀的態度。
本文來自汽車產經網(http://www.autoreport.cn/),由億歐汽車編輯轉載,供業內人士參考。
春節開工第二天,汽車圈內圈外都好生熱鬧。
在演員翟天臨憑藉一己之力,將北京電影學院推上風口浪尖,高居微博熱搜榜首多日未下之時,一直被譽為娛樂圈陣地的微博熱搜,迎來了汽車圈的一位新成員。
日前,塔塔汽車釋出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因旗下捷豹路虎汽車在中國市場銷量萎靡,該公司出現歷史上最大季度虧損,約39億美元,其中,捷豹路虎鉅虧高達40.6億美元。
與此同時,滬深兩市共16家汽車上市公司也釋出了其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資料顯示,其中淨利潤預喜公司僅為4家,佔比為25%;業績預減、略減、增虧、首虧公司高達12家,且預虧車企平均降幅高達76.07%,大概率下,車市利潤一片慘淡。
這場開年大戲,讓圍觀群眾發現,瓜太多,都吃不過來了。
而在火熱增長28年的中國車市,在2018年被摁下暫停鍵的同時,隨著全球各大車企紛紛公佈自己的最新動作,記者發現,2019年,全球車市可謂是花開生兩面。
一面向喜;一面向悲。
開局喜人
在春節的喜慶氛圍中,各大車企紛紛公佈了自己2018年全年財報以及1月份的銷量成績單。在這些浩如煙海的資訊中, 數字,成了最簡單粗暴的“度量衡”,和窺探一家車企開年是否足夠給力的視窗 。
大年初二,通用汽車公佈了2018年財報資料,資料顯示,公司全年淨收入為1470億美元,同比增長1%;淨利潤為81億美元,較2017年的3億美元同比暴增2347%,直接翻了27倍。根據此前通用汽車預計,2019年調整後通用汽車業務現金流將達到45~60億美元。
新年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吉利汽車在港交所披露的資料顯示,集團1月汽車銷量超過15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大增約70%。也就是說,吉利汽車僅用一個月便完成全年151萬銷量目標的10%以上。
此外,自主品牌中,奇瑞汽車1月銷量為5.87萬輛,同比大增55%。其中,艾瑞澤系列車型以及瑞虎8繼去年12月後,再次雙雙破萬,表現出色。
比亞迪1月汽車銷量接近6萬輛,同比增長77%。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達到了3.2萬輛,同比暴增342%,直接翻了3倍之多。
而在合資車企中,最猛的當屬北京現代。北京現代1月銷量達到了11萬輛,同比大增47.08%,同時創下2017年以來的單月最好成績。
對於第一陣營豪華品牌而言,1月也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月份。從三家公佈的銷量資料來看,奧迪以6.4萬輛的成績在中國市場創下了1月曆史最佳銷售成績。賓士在華單月銷量首次突破7萬臺,同比增長近5%。而寶馬在華共計交付新車6.3萬輛,同比增長15.5%。這也意味著德系傳統三強的2019高檔車市場競爭大幕已然拉開。
無論是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還是以ABB為代表的高檔車品牌,2019年的1月都取得了各自滿意的成績,一片“開門紅”的景象映入眼簾。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 單從同比增幅來看,車企銷量“開門紅”似乎和2018年年底業內對於2019年車市“不容樂觀”的言論相悖,但其實,相較於前兩年,大部分車企在1月份實現的增幅已經下降了很多 。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也表示,2019年開年車市走向可能未必像大家所看到的一派“歌舞昇平”。如此大張旗鼓的晒出成績單,更像是在車市微增長已成定局之下的一種行業焦慮。
失速2019
與多家車企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喜慶氛圍不同,在這場開年大戲中, 有的車企黯然離場留下一地雞毛,有的車企則在資本狂歡後過上了“韭菜生活”,還有的車企上演了一出“一家倒臺全族涼涼”的戲碼,頗有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之勢 。
去年6月,全球第二大安全氣囊生產商高田集團宣告破產倒閉,僅隔半年,高田“問題氣囊”就再次捲土重來。據悉,由於高田氣囊中使用的化學硝酸銨在變質受潮後引起充氣發生器爆炸,迸射的碎片導致全球23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目前,斯巴魯、特斯拉、寶馬、大眾、戴姆勒卡貨車、賓士、法拉利多家汽車製造商已啟動高田隱患氣囊的新一輪召回,受影響車輛總量大約在170萬輛。
在中國範圍內,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官網公佈的召回公告顯示,目前已涉及到包括特斯拉在內的5個品牌9種車型共召回280,105輛。
這邊高田氣囊的問題還未解決,特斯拉就又陷入了大幅裁員和股東減持的困境之中,真真讓迷粉們操碎了心。
據路透社(Reuters)報道稱, 特斯拉將縮減其位於拉斯維加斯的配送團隊,從原本的230名員工中削減150人,裁員比例高達65% 。
與此同時,特斯拉還遭遇了第二大股東的“唱衰”。根據其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檔案顯示,在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國際基金管理公司T. Rowe Price將其所持特斯拉的股份削減了一半,從10.12%降至5.2%。減持後,T. Rowe Price現在成為了特斯拉的第四大股東。
不過相較與如今“炙手可熱”的捷豹路虎,特斯拉又如同小巫見大巫。
日前,塔塔汽車釋出的第三財季報告顯示,塔塔汽車單季度淨虧損高達2700億盧比(約39億美元),超過目前其市值61億美元的一半。其中, 捷豹路虎該季度營收80.6億美元,虧損高達40.6億美元 。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塔塔汽車近三年以來首季度虧損。這般表現,已經超越2012年二季度印度石油公司所創下的31.5億美元虧損記錄,被彭博社評為“印度企業史上最嚴重的虧損”。
伴隨著捷豹路虎鉅虧40.8億美元的訊息,有媒體傳出目前長城汽車正在與印度塔塔汽車接觸,洽談收購捷豹路虎事宜。雖然多位長城汽車管理層人士均表示“沒有聽說過,但是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而捷豹路虎方面也回答“之前從媒體聽說過這個事情,但是並不確認。”
但未曾直接否認的曖昧態度、長城與路虎在SUV上的契合,我們又似乎有理由相信這則緋聞可能成真。
而隨著全球車市進入冰點,這場寒流也在2019年席捲了中國市場。
2月14日,上汽集團正式釋出1月產銷快報,資料顯示,上汽集團當月銷量僅為61.15萬輛,同比下降超14%。其中,上汽通用五菱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0%。其餘包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在內的幾家整車企業,銷量也不容樂觀,其中上汽大眾同比下降11.18%。
銷量不佳,經銷商倒閉、高管吸毒、國產減配、效能縮水等問題又揮之不去,上汽大眾的種種危機,正在2019年逐漸暴露。
而作為國內最大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開年首月銷量如此慘淡,也可以預見2019年國內車市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寫在最後:
從已公佈的1月份銷量成績來看,一些車企似乎都收穫了不俗成績,與2018年的車市寒冬相比還是有較明顯的回暖,不過在歲末年初新舊交替之際,一個月的成績有時也很難反應市場真實情況。
尤其是隨著全球車市優勝劣汰的趨勢愈加明顯,國內新能源補貼持續退坡、雙積分以及最嚴國六排放標準的即將實施,2019年的車市將會比去年更加嚴峻,負增長的幅度也會比2018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