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央視起訴的即刻APP,因禍得福了?
當下,通過微博熱搜來檢視熱點新聞似乎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前些天,“央視網路起訴即刻APP”的話題排上微博熱搜榜。熱搜事件發生後,網民們開始熱議,“即刻APP是什麼?”、“是《即刻電音》的那個即刻嗎?”......
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弄清楚央視為什麼起訴即刻,不少網友特地下載了即刻APP,想一探究竟。
才發現,即刻APP屬於新聞資訊平臺,2015年1月在上海成立。這個無廣告植入、推送較為精準、專注於年輕人興趣社群的APP,一時之間成了“寵兒”。即刻的受眾年輕化,80、90後正是其潛在受眾。
這次央視起訴即刻上微博熱搜事件,對即刻來說更像是“因禍得福”了,短短一天時間即刻就增加了不少曝光度,大大提升了即刻的知名度。甚至有不少人調侃,“就算最後即刻給央視賠了500萬,即刻還是賺了,因為央視黃金時間的廣告費幾近一秒一萬”。
但是仔細揣摩會發現,已經發展了四年的即刻APP,我們為何依舊看不出它的變現渠道?問題出在了哪?
即刻的心結:弱社交、錯失短視訊風口
艾瑞資料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即刻的月度獨立裝置數達到了191萬臺,環比增幅是-3.3%。環比為負說明了即刻的使用者是呈流失現象的。分析這流失的3.3%,發現原因還是出現在即刻自己身上,同時也是致使即刻APP遲遲不走商業路的關鍵性原因。
首先,社群互動性不強。
即刻的初衷是做年輕人的興趣社群,與更多同好分享見聞與感受。分享即刻確實做到了,但似乎沒有真正完成社群交流、社群溝通的屬性。
對比微信等強社交軟體來看,微信們的重心是建立使用者之間的交流,以使用者社交為中心去設計產品的功能。但即刻APP不一樣,即刻是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興趣的推薦與分享上,其次才是溝通、交流的平臺。換句話說就是使用者將興趣、動態分享到了某個興趣平臺,但是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交流是比較薄弱的。
不難看出,使用者之間交流性不強,或者說沒有達到社群溝通的目的,都會給使用者帶來了不好的體驗。使用者得不到想要的需求體驗,自然會流向下一個能提供強溝通的興趣社群平臺。同時,使用者之間沒有達成有效的溝通,亦會變相對即刻APP的變現之路造成阻礙。
其次,錯失短視訊風口。
抖音、快手的火爆已經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短視訊市場站上了紅利風口,就連微博也按捺不住在之前的最新版本中將短視訊作為主要功能之一,只為能在短視訊這塊金池裡掘到金。但是這些即刻APP似乎都沒有看到?還是說已經看到了,但是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將短視訊引入?
無論是出自於哪個原因,對於年輕的即刻來說,已經稍晚了一步,因為入局短視訊的玩家幾乎來自各行各業,競爭異常激烈,即刻APP現在入場也會顯得吃力。
所以說,以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即刻APP本身存在的問題,社交性不強,加之錯失入局短視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使用者流失。這麼說即刻APP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未必,管理好平臺即刻APP還是有創造佳話的機會。
服務好年輕人是關鍵
或許我們可以預測,即刻APP在經歷了央視起訴一事後,它的資料會不會隨著曝光率一起往上漲?
退一步說,流量帶起了即刻,即刻也確實得到了不少使用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自己的平臺管理才是長遠發展的關鍵。關於如何做好管理,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步,做好市場定位,抓住使用者心理。以目前即刻在市場的定位,其面向的更多是年輕人群體,是以興趣廣泛的年輕人作為切入點,來打造的年輕人興趣社群。雖說目前正處於摸索階段,使用者體量還為達到成熟的階段,但是,既然即刻已經確定好了走年輕人路線,那麼就應該站在年輕人求變、求新的角度去適當地調整策略,迎合好年輕人的口味,提高使用者粘度。
如此看來,即刻不妨學習抖音,前期專注做好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興趣社群,待到使用者達到一定粘度之後,再往三四線城市下沉,增大使用者體量。因為只有定位準確,找準目標市場,才能將後面的戰略步步實施。
所以說,順著即刻APP做年輕人興趣社群的初衷,以年輕群體為圓心畫圓,先在固定區域內將社群做好。
第二步,以內容為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好的內容要推廣,次的內容做好監管。都知道即刻APP受使用者喜愛的原因是來源於它精準的推送,但很可能成也推送,敗也推送。
即刻APP的使用者個性化程度高,平臺上的言論相對來說比較自由,這點主要呈現在即刻APP使用者的自主編輯內容裡。雖截至目前還沒有出現關於即刻APP出現惡俗內容的報道,但並不表示未來不會發生,況且這類的負面新聞一旦被曝光,辛苦建立的形象難免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由此帶來的壞影響必然是致使即刻內容的精選走向魚龍混雜,更甚者可能導致劣幣驅良幣。
因為目前即刻APP上存在的使用者,大多已經具備資訊篩選和整理資訊的能力,並且對深度閱讀有著很大追求,所以,這類使用者一旦發現內容變質了,尋求下一個能滿足其閱讀的興趣社群平臺的可能性將會加大。
所以說,做好內容監管是即刻APP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往後不得不做的事情。只有在做好內容管理的前提下,將優質的內容進行推廣,才有可能提高使用者粘度,擴大市場佔有份額。
暫且先撇開即刻自身的問題,隨著新聞資訊類的APP瘋狂落地與發展,且在微博、知乎、貼吧等各路玩家早已經把市場劃分的情況下,即刻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保守。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即刻APP要想出類拔萃,還應順著市場適當做出調整。
商業路必須走,不過得從多方面入手
不管是新聞類資訊平臺還是興趣類社群平臺,最終都是以盈利為目的。以微博為例,最開始的微博也只是一個資訊平臺,提供熱點新聞的傳播,但當用戶體積不斷龐大,使用者達到一定的體量後,微博便開始引入廣告,從而實現更多的商業目的。風靡一時的網紅經濟就是來自微博的打造。
因此,不少人推測即刻APP是否也是一樣的“套路”,前期先積累使用者,當用戶達到一定成熟的體量,就會針對其精準推送的特點開啟付費推送。雖說知識付費已經不熱了,但推送付費卻是一個空前的市場,況且以即刻定位的年輕人群裡來看,80後、90後大部分還是樂意為高質量的推送付費的。
再一個,即刻APP接下來出現廣告植入的可能性會非常大。縱觀如今所有的APP,幾乎沒有一款是不帶廣告的,如果有,那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前期使用者積累不夠多,就像即刻這類APP,前期多是以內容為主,先積攢使用者並提高使用者粘度,往後再考慮廣告的植入。
其實在早些時候,2017年9月9日即刻APP就通過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完成了廣告植入,廣告植入之後,即刻APP在APP store上的排名有了飛速的上漲。自9月9日播出後至9月11日,僅僅兩天的時間即刻APP就從總榜的第1456名上升至前130名。足以見得廣告對於即刻APP來說是有足夠吸引力及推廣力的。
不管是與最近與央視“鬧”的這一出,還是通過熱門綜藝的廣告植入,都體現了廣告對即刻APP的意義。也就是說,未來即刻想要在商業化道路上走得更長遠、更順暢,廣告營銷應該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了。
另外,2019年再談大資料已經是耳熟能詳的事了,但並不是所有提到大資料的企業、平臺都能用好大資料。迴歸到即刻APP本身,其本身的屬性就是新聞類資訊APP,再細化去分則是專注於年輕人興趣的社群平臺。
因此,針對這一屬性,即刻APP可能會投入更多的技術去優化大資料的整合,以此為使用者提供更精準的資訊。因為只有留住使用者,才有可能轉換成更多的商業價值,使用者是商業價值體現的不可或缺的條件。而做好大資料最終的目的就是實現更商業化的即刻,提煉更高的商業化價值。
綜合來看,即刻APP未來要走的路線似乎清晰不少,即一邊強化技術來整合大資料做好精準細分的推送,一邊通過廣告營銷方式進行推廣。不管怎樣,即刻都應該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好了,或許還能成為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