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模式加速刺破影視流量明星模式泡沫
《戰狼2》成為中國歷史票房排行榜總冠軍之後,吳京被黑就逐漸成為一股網路風潮。除去“愛國主義”攻防戰等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得罪”了影視圈資本。
《戰狼2》和《流浪地球》能夠分列中國歷史票房排行榜前兩位,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對中國電影型別片的開拓性,《戰狼》系列開創了軍事動作片型別,《流浪地球》更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類。
其次,除了對電影新型別的開拓之外,精良製作也是這兩部電影的共性。可以說,這兩部電影確立了中國影視工業化生產的新標杆。
製作精良意味著把更多資金投入到劇本打磨、影視製作等方向,也意味著對演員片酬的擠壓。無論《戰狼2》還是《流浪地球》,除吳京之外,主要演員並無其他一線大牌明星。這也證偽了“流量明星”生產模式,原來沒有大牌明星的電影依然可以賺大錢。
之前的“流量明星”模式,是把更多資金投到流量明星身上:演員天價片酬,而且佔據整個影視投資的絕大部分。如此,可以投在劇本和製造方向的資金就大幅減少,以至於整個模式生產出太多的“影視垃圾”。
對資本來說,“流量明星”雖然普遍演技欠佳、但比實力派演員更好控制,可以通過不斷抬升他們的片酬獲利。只要通過流量資料測算票房的這個估值模式還被認可,整個“故事”講得通,電影製作完成之後有“下家”可以接盤,資本就可以輕鬆獲利;至於電影品質如何,他們是不那麼在乎的。
但吳京的橫空出世,以及伴升出來的開拓新型別片以及製作精良的吳京模式,則打破了這一切。
新型別電影的拓展,若成功當然獲利巨大,但未知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沒有歷史資料來參照的,則意味著風險不可測算,亦不可控。這種風險過高、回報不確定,需要更多專業能力才可以辨識出好專案的生意,資本非常的不喜歡。所以吳京在拍攝《戰狼1》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投資,逼得他抵押自己的房產融資,以便讓專案繼續推進下去。
此外,吳京模式豎起來的影視製作新標杆,讓之前用“流量模式”生產出來的電影、都相形見絀。如果“京式”電影將觀眾的口味整體性提升,資本就無法通過那些粗製濫造的電影來糊弄觀眾賺錢了;他們得被迫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來提升電影品質,壓縮演員片酬。這些都將會降低資金回報率,並最終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之前影視圈用流量明星的生產文化垃圾的模式再也玩不下去了,泡沫被吳京模式刺破。所以吳京不被黑被罵,才顯得奇怪。
事實上,如果以吳京微博轉發作為標準,來對比各路明星的微博轉發量,可以很容易看出泡沫來。
上週末,央視曝光了不少當紅明星微博資料造假事件。以某蔡姓藝人使用者釋出的一條微博為例,這條微博獲得了超過1億次的轉發。而目前微博總使用者人數不過3.37億,也就是說,每三名微博使用者中,就有一人轉發了該條內容。而這位蔡姓藝人,除了陰柔甜美的容顏,幾乎沒有任何耳熟能詳的作品。
這顯然是有悖於常識,也暗示了背後有水軍在運作。水軍背後,則是資本所佈下局的一部分。
流量明星可以被製造,可以通過流量線生產出來,其片酬也可以隨著資料的飆升而水漲船高。小成本換來大效果,這也是資本具備強控制力、也是喜歡的模式。
而流量造假所炮製出來的、名不副實的明星,所拍攝的電影也必然會帶來票房造假以及收入率造假。最終,流量造假、虛高片酬、扣像演技、票房和收視率造假等成為一條龍操作,全方位的汙染了影視圈,並通過劣幣驅除良幣的方式,讓整個圈子都烏煙瘴氣。
至少從產業角度來講,吳京模式從下至上發起變革,為中國電影開拓出一條新道路;同時也刺破了此前的腐朽模式,加速了流量模式泡沫的刺破。這些貢獻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相信未來,新型別片的不斷開拓、以及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劇本和製作上,將會越來越成為趨勢。而伴隨以上的,就是中國電影的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