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招迭出,劉強東截胡,創始人出走,噹噹從電商元老到棄兒!
近日,噹噹聯合創始人、原CEO李國慶以公開信的方式宣佈離開噹噹,該事件再次將曾經有多麼光鮮如今就有多麼落寞的當當網推到聚光燈下。不過,三天之後,這件事就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復歸平靜,此噹噹已非彼噹噹。
創業十年,李國慶和他的當當迎巔峰時刻
2018年知名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er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國內電商市場上,阿里以逾58%的市場份額佔據老大寶座,京東暫居第二,噹噹份額則不足1%。但在2010年以前,這個已被邊緣化的網上書店卻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
在第一次網際網路大潮爆發前夜,1999年,李國慶和俞渝一起回國創辦了當當網。
這一年的春節期間,在杭州西郊一套還沒裝修的民宅中,馬雲和他的夥伴們正在討論創立一個名叫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網站。
今天的OTA巨頭攜程與線上招聘網站51job以及王峻濤的8848網站也在這一年成立。
騰訊那時唯一的產品QQ的前身OICQ註冊使用者在這一年11月才突破100萬大關。
帶著海歸的光環,諳熟圖書出版業的李國慶和曾在華爾街打拼的俞渝這對黃金搭檔很快脫穎而出。2000年,高舉圖書電子商務大旗的當當拿到軟銀和IDG 6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四年後又獲老虎基金1100萬美元,在2006年C輪融資中,李國慶和俞渝獲DCM、IDG、華登等投出的2700萬美元。
用了短短數年時間,李國慶的當當就與陳年的卓越壟斷了國內網上書店市場,動搖傳統出版產業鏈,圖書一度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象徵。
良好的發展態勢引起巨頭的注意,2004年,亞馬遜提出以1.5億美元的代價收購彼時年銷售額只有1個億人民幣的當當,李國慶卻希望把業績做上去賣上更好的價錢。貝佐斯卻沒有這樣的耐心,同年8月,亞馬遜將卓越納入囊中。
不過,亞馬遜入華後水土不服,噹噹擺脫了強勁的競爭對手後,一路高歌猛進,到了2010年,噹噹的銷售額已達100億。該年12月8日,噹噹頂著中國B2C第一股光環登陸紐交所,發行價16美元,開盤即報24.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53%,收盤報29.91美元,較發行價上漲86.9%,市值暴漲至23.3億美元。
噹噹在創立10年後終迎巔峰時刻,李國慶與俞渝也站上了人生最高峰,但福之禍之所伏。
錯失百貨良機,曾經的電商扛把子跌入隕落通道
2006-2010是中國電商風雲突變的五年,此前,國內電商交易主要以圖書這些最標準化的商品為主,但從2006年起,百貨、數碼、家電等開始井噴。淘寶網2006年全年交易額才169億元,2007年,這一數字已被重新整理到433億元,而國內圖書交易的總盤子一年不過300億。在噹噹網IPO時,淘寶交易額已破4000億元。
除馬雲外,劉強東的京東、沈亞的唯品會、陳歐的聚美優品等也基本上在此期間初步奠定各自後來的江湖地位。
李國慶與俞渝也曾希望在百貨上分一杯羹。2006年,噹噹網將業務規劃為覆蓋自營圖書、百貨、音樂和軟體的B2C業務、B2B2C業務與C2C業務三大部分,在投入數百萬元未達到預期就被叫停,重新迴歸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但無法躲進小樓成一統了。
在品類擴張的關鍵時期,運營相對簡便的圖書當然逃脫不了各大玩家的眼睛。2010年,京東進軍圖書市場就宣佈全場圖書降價20%,打了李國慶夫婦一個措手不及,噹噹不得不倉猝應戰。這場價格大戰直接拖累了噹噹的主業,6天時間內市值就蒸發近三成,李國慶黯然偃旗息鼓,更深遠的影響則在於,噹噹二次品類擴張戰略被迫推遲兩年時間,失去了又一次翻盤良機。
2014年,噹噹決定押寶服裝、美妝時,京東、聚美和阿里等已紛紛IPO登陸資本市場,補充了更多彈藥,反應遲鈍的李國慶已無力改變既定的市場格局,被京東等競爭對手反超,市值最低時只有5億美元,只得於2015年私有化退市。
在過去的三年間,國內電商市場格局更加固化,不僅如此,得益於不同品類的協同效應,京東圖書業務與天貓書城不斷蠶食噹噹的市場份額。無法接受現實的李國慶、俞渝最終決定接受海航伸出的橄欖枝。
去年4月12日,海航科技旗下天海投資宣佈將以75億元的價格收購噹噹的100%股權,正當噹噹的股東們暗自慶幸賣出一個好價格時,這個交易卻在五個月後發生反轉,9月19日,海航科技因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決定終止收購行動,噹噹又開始獨自面對孤寂的旅程。
李國慶出走以後,噹噹何去何從?
今年11月,噹噹將迎來20歲的生日。在七八歲以前,李國慶與俞渝一直順風順水,但隨後的歲月卻成了他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場噩夢。表面上看,噹噹網只是沒有踩對電商的發展節奏,以至於一步錯步步錯,更深層的原因則在於這家國內電商元老根深蒂固的“夫妻店”基因。
在崇尚短、平、快的網際網路行業,機會稍縱即逝,每一個優秀的創業者都試圖捕獲每一個市場紅利期,迅速實現野蠻生長。但不論李國慶還是俞渝都很強勢,即便一個想激進一些,在另一個相對保守的堅持下,一個個原本不錯的戰略最後都消解於無形之中。不包括亞馬遜併購一案,噹噹至少曾擁有過兩次重要的轉型機會。
第一次是在2006-2007年間,李國慶與俞渝本有機會實現從圖書延伸到百貨品類,構築更深的護城河,卻在兩股力量的僵持中淺嘗輒止,功敗垂成。此舉一旦成功,或對京東造成有力的遏制。
第二次則是在2013-2014年間。當時,百度與騰訊先向李國慶、俞渝表達了入股噹噹的意願,卻因持股比例和交易價格分歧均告擱淺。馬化騰隨即以2.14億美元拿下京東15%的股權,在騰訊巨大流量的支援下,劉強東才真正鞏固在電商老二的地位。
噹噹與其說是一間獨立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如說是李國慶與俞渝的私有財產,不要說缺席整個電商燒錢年代在情理之中,即使在正常的企業採購中,這對夫妻都對員工設定了諸多限制,過低的天花板導致優秀人才紛紛離去,3G門戶總裁張向東、原去哪兒網副總裁戴政、易車CEO李斌、搖籃網CEO高翔等後來叱吒風雲的人物均出自這座黃浦軍校。
作為噹噹的代言人,有“李大嘴”之稱的李國慶又不時因過嘴癮而讓自己的公司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兩個月前,他就力挺劉強東,在後者涉嫌性侵性事件上發表一通驚世之論招致各方聲討,並引發一場抵制噹噹的浪潮,俞渝不得不公開炮轟李國慶並與之劃清界限。
在某種意義上,李國慶的出走宣告了當當“夫妻店”模式的終結,噹噹的戰略決策將從李國慶與俞渝臥室裡的悄悄話、廚房間的妥協轉到俞渝與一眾高管在會議室裡的正常討論上,有助於轉化為更有效的執行。然而,美好的時光再也一去不復返了,錯失一次又一次機會的當當已經不可能尋回失落的光榮與夢想了,作為市場棄子,淪為他人盤中餐的命運已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