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2019全國癌症統計報告,你離癌症有多近?
“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這組資料來自上個月國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癌症資料統計結果,結果還顯示,近10多年來,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由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資料一般滯後3年,本次報告發布資料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彙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5年登記資料。億歐大健康從“不變”與“變化”角度對報告資料進行了提煉總結。
不變:新發例數和死亡率持續上升,男性發病率仍高於女性
據估計,2015年我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2014年為380.4萬例,較2014年增加12.5萬,增長率為3.2%。死亡率方面,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死亡例數約為233.8萬例,2014年為229.6萬,2015年較2014年增加4.2萬,增長率為1.8%。
從病種來看,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統腫瘤及結直腸癌、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2015年,肺癌發病率遠高於其他病種,發病人數約為79萬。但性別不同腫瘤發病率也不同,男性前五位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而女性發病首位為乳腺癌,其他主要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
癌症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在40歲之前一般處於較低水平,之後以後開始快速升高,80歲達到峰值。資料顯示,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85.83/10萬,0~74歲的累積率為21.44%,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活到74歲,患癌的概率高達五分之一
此外,相比2014年資料,男性惡性腫瘤仍然高於女性。資料顯示,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為305.47/10萬,以0~74歲為範圍,累積率為24.36%;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65.21/10萬,累積率為18.60%。
變:癌症五年相對生存率提高,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與此前相比有變化的是,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這一數字在過去十年裡提高了大約10個百分點,並且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的差異正在逐漸縮小。
根據城鄉分析結果,城市地區的發病率略高於農村,而死亡率農村略高於城市。資料顯示,城市地區新發病例數約為235.2萬例,佔全國新發病例的59.86%。農村地區新發病例數約為157.7萬例,佔全國新發病例的40.14%;城市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約為133.1萬例,佔全國死亡例數的56.93%。農村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約為100.6萬例,佔全國死亡例數的43.07%。
但總體來說,可以看到的趨勢是城鄉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的差異正逐漸減小。儘管城鄉之間吸菸、慢性感染、飲食習慣以及空氣汙染等惡性腫瘤危險因素差異在縮小,但農村醫療資源的相對匱乏,防癌意識相對薄弱,導致農村惡性腫瘤死亡率仍偏高。
另外,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的惡性腫瘤發病順位也有所不同,城市地區主要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農村地區主要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等。
老齡化加重癌症負擔,中國追趕世界水平仍任重而道遠
2015年,由於中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和癌譜的構成與2014年水平基本相當,標化發病率水平基本持平,而發病人數有所增加。此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的不斷加快,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環境等危險因素的累加,中國的癌症負擔增加,癌症防控形勢也越來越嚴峻。
與國際水平相比,根據全球癌症負擔估計結果顯示,中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佔全球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的23.7%和30.2%。在全球185個國家或地區中,中國的惡性腫瘤發病、死亡位居中等偏上水平。部分消化道腫瘤如食管寤、胃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和死亡約佔到了全球的一半。
而不斷上升的惡性腫瘤新發例數和死亡率讓中國追趕世界“水平”更加任重而道遠。以美國為例,美國近年來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下降趨勢明顯,每年平均下降約1.5%。在前期預防和早期干預方面,諸多國家也下了不少功夫,例如美國發布癌症一級預防計劃、研發新型癌症疫苗等等;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承諾將數百萬英鎊的政府資金用於開發人工智慧,通過早期診斷改變癌症和慢性疾病結果。
版權宣告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釋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選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