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機戰火連連,多年的紛爭將何時終結?
文章轉自公眾號:翟菜花(ID:zhaicaihua520),作者:翟菜花
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智慧手機的市場競爭可以說始終都處於風口浪尖之上,眾多廠商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創新手段層出不窮,但奈何使用者的換機慾望不斷降低,全年整體的出貨量下滑成為了無情的現實。而在步入2019年前後,各大手機廠商的競爭勢頭雖仍在不斷激化,但市場前景卻是不容樂觀。
看點01、回望2018,時代車輪下的“獻祭者”
回顧2018年的智慧手機市場,可以說是“眾星隕落”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眾多巨頭紛紛倒下,成為了智慧手機市場的“獻祭者”,隕落的速度之快甚至讓人來不及為之惋惜。
自命不凡的錘子手機:作為手機圈中的“脫口秀天才”,2018年的老羅做出的TNT“差點”淘汰了電腦和傳統的辦公模式;搞出的子彈簡訊“差點”顛覆了微信等社交產品;包括其最應注重的手機業務,“無限屏”的推出也“差點”顛覆了手機的螢幕尺寸。
但現實總是很殘酷,錘子手機慘淡的銷量終究未能為老羅撐起門面,而其所堅持的情懷和一個虛無巴腦的“工匠精神”也無法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據公開資料顯示,錘子手機近四年多的銷量尚不足500萬臺,還不及華為、小米、OV等品牌銷量的零頭。

如今,錘子科技深陷資金危機,先有東盛泰和向法院申請保全錘子科技近1578萬元的財產,後有瀏陽市人民法院凍結錘子科技股權,涉及金額1億元,已是在破產的邊緣苦苦掙扎。在2019年的智慧手機的市場中,自然就很難再見到錘子手機的身影。
納入小米麾下的美圖:在女性圈子中左右逢源的美圖,憑藉著影像技術、美圖軟體等方面的優勢,推出的美圖手機在上市之初便引起了一大波女性粉絲追捧的熱潮,本以為能夠憑藉較高的單機利潤與品牌溢價,能夠順勢在智慧手機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但奈何美圖手機的體量難以承受市場的波動,2018年的銷量和營收驟然下滑,最終不得不“賣身”自救。
據瞭解,在2018年11月19日,小米與美圖同時釋出訊息稱,雙方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小米將獲得美圖手機品牌和相關影像技術,以及大部分智慧硬體的30年全球獨家授權。此外,美圖手機將由小米負責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推廣。
曾經一代機皇的“涼涼”:2018年值得祭奠的,除了捲入中美貿易戰之後“元氣盡散”的中興,還有在2018年年底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的金立,這位曾在2008年佔據國產手機銷量首位的神話品牌,在十年之後畫上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
有趣的是,曾經金立手機的總裁盧偉冰,在2019年1月份正式歸入了小米麾下,並被任命為小米集團的副總裁,同時也成為了小米獨立出的紅米Redmi品牌的總經理,負責紅米Redmi的品牌打造,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等業務。
金立是否會由此“借屍還魂”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在未來的手機市場中,還是留下了再現當年榮光的希望,即使,希望甚為渺茫。
“認慫”降價的蘋果:2018年的中國市場,可以說是給了“傲嬌”的蘋果當頭一棒。身為智慧手機的常年霸主,蘋果在2018年的中國出貨量市場份額尚且不足10%。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全年,蘋果出貨量連續三年同比下滑,2018年市場份額甚至不足10%,低於前五名之外的其他廠商份額總和。
而市場份額的丟失自然是會直接導致其財報和股價的遇雷。在去年的10月3日,蘋果公司股價達到歷史最高值,報收232.65美元,市值突破1.1萬億美元。到了年底,其股價累計跌幅更是超過33%,市值蒸發4000億美元。
2019年1月30日,蘋果釋出了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營收為843億美元,同比下降5%;iPhone收入同比下降15%。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131.69億美元,同比下降約27%。加上蘋果在中國多個渠道多輪降價促銷和以舊換新等優惠措施,都能讓人清晰地覺察到蘋果的“後勁”不足。
高階機神話隕落,三星危機四伏:智慧手機的另外一個常年霸主三星,也被2018年殘酷的市場深深的傷害了。據外媒報道,三星繼承人李在鎔正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這家2300億美元的韓國科技巨頭股價在2018年下跌了約四分之一,是該集團十多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由於供過於求,其核心產品記憶體晶片的價格正在下降,未來增長來源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
正是這一系列的“獻祭者”的存在,給了諸多國產手機廠商得以順勢而起的機會,但整體的智慧手機市場焦慮的氣氛卻是真實存在的。根據IDC釋出的資料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市場出貨同比下降7.9%,出貨約1.03億臺,同比下降10.5%,比2017年少出貨4660萬臺,整體市場容量均處於下滑趨勢。2019年的智慧手機,將註定是場不平凡之路。
看點02、巨集觀手機市場,國產品牌已不再是創新加工者?
從曾經的山寨手機風靡的時代,到瘋狂跟風蘋果、三星,從home鍵到指紋解鎖,再到劉海屏和麵部解鎖等等,這些年的國產手機幾乎是毫不顧忌地將“致敬之意”表現到了極致。
雖然某些國產手機廠商在致敬之餘,還會有不同程度的“添油加醋”,給軟硬體進行邊際升級,最終冠以自己的“創新”頭銜,但如此自欺欺人的皮毛創新並不能讓大部分消費者接受,真是像極了自媒體行業中的“洗稿”行為。
值得肯定的是,2018年的國產手機廠商,的確推出了不少源頭上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點,打破了蘋果和三星曾經的不敗神話,例如屏下指紋、無線閃充、升降式攝像頭等技術,都吸引了不少使用者的眼球。
這也導致了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的大環境中,手機產品只要有一點創新,便會生產出來衝擊市場。而這些看似新奇的創新點還不足以支撐起使用者在高額售價下的換機慾望,反而導致新機週期越來越短,使得消費者對手機的新鮮感不斷被消磨殆盡,留下的只有乾巴巴的審美疲勞。
儘管智慧手機市場呈現出了一片頹勢,但華為、小米、OV等頭部廠商逆流而上的勢頭卻是在不斷高漲。拿華為來說,作為2018年的最大贏家,其第四季度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從2017年同期的21.3%增長至29.0%,全年的份額也從20.4%擴大到了26.4%。
而作為華為常年的宿敵小米,憑藉著左手美圖和右手金立的助攻,似乎也有了足夠的底氣,在1月10日紅米釋出會上放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豪言壯語,將分庭抗禮的戰火拉到了檯面之上。

但是,過完“嘴癮”之後,最重要的還是要拿出點真材實料,不僅是小米,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要明白,不管是高階市場還是低端使用者群體,消費者都不是傻子,僅靠情懷和品牌溢價來為使用者講故事已不再奏效,沒有革新性的技術突破,必然只會落得一地雞毛。
看點03、2019年關大戲,概念畫餅,技術充飢
可以說,未來的科技公司的驅動只有一個,就是技術,尤其是在智慧手機領域,技術更是其創新的基石,能夠做到將獨特的技術壁壘和不同產品線機型的有機結合,才是維持一家企業長盛不衰的核心因素。
從巨集觀來看,智慧手機的發展歷程其實是很好地迎合了“加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所謂的“加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是指技術成熟經過5個階段:1是萌芽期;2是過熱期,可能出現泡沫;3是低谷期,又稱幻想破滅期;4是復甦期,又稱恢復期。人們開始反思問題,並從實際出發考慮技術的價值;5是成熟期,又稱高原期。該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平常。

不難看出,當前的智慧手機行業已經度過了泡沫和低谷,正式步入了復甦期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價值理性實現迴歸,簡單的軟硬體的邊際升級已經難以起到實質性的效果,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內在嬗變,外在進化的新技術來顛覆行業。
值得欣慰的是,在這辭舊迎新的時期,市場中新一波的創新技術正在不斷湧現。
例如小米和三星爭相推出的柔性屏、可摺疊的概念手機,似乎有望打破以往通過不斷壓縮home健和攝像頭來增加屏佔比的競爭格局,包括當下5G規模商用的即將到來,或是未來電池技術的突破,都十分有望引領智慧手機行業邁出一步更大的跨越。
至於這場年關大戲中的vivo和魅族兩家手機廠商,也各自推出了自家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和魅族zero,取消了耳機孔、USB介面等介面以及開機鍵、音量鍵等物理按鍵。但在翟菜花看來,追求無孔的設計顯得有些華而不實,期待指數基本為零。
總體看來,國產手機已逐漸擺脫了蘋果、三星的依賴症,但在這個幾近飽和的市場中,研發出新的技術和產品,把握住每一個存量使用者,並從中發掘新的機遇,才是未來行業的核心發展方向。
2019年的手機市場,每一家廠商都有機會重新定義智慧手機,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結果究竟是究竟是小米的價效比能夠感動人心,亦或是蘋果、三星的重回巔峰,再或者是華為的穩中求勝,還是讓時間來給我們答案。
特別宣告: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