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得綜述】摩根大通發幣引全網熱議,瑞波或面臨直接威脅
2月14日,CNBC報道稱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將創立一種加密貨幣——“摩根大通幣”(JPM Coin),該事件在今日進一步發酵,不僅讓國內外各加密論壇都炸開了鍋,也引發了業界大佬的熱議。
然而,各位大佬褒貶不一。有人持積極的觀點,比如數字貨幣評論員WhalePanda在推特上表示:“我認為JPM Coin長期來看是對比特幣利好的。就讓他們玩玩他們的穩定幣吧,一旦更加主流化,加密貨幣基礎設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會存在了。”
Ethhub創始人Eric Conner則由此對摩根大通的未來發展方向發表了看法:“非常令人震驚的是人們在JPM Coin新聞上的目光竟是如此短淺,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一正在試行多個以太坊例項,當然,他們會從私有鏈先開始,但在3至5年之內,必然將和公鏈掛鉤。”
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則保持一貫批判作風,看空這一事件,並在推特上稱:摩根幣是加密貨幣簡直是笑話。
他用質疑的眼光反問道:“摩根大通新的加密貨幣跟區塊鏈和加密到底有什麼關係?它是私有的而不是公共的;是被特定機構允許的憑證而非相反;是經過可信機構驗證背書的交易,而非毫無信任的交易場景;是中心化的而不是去中心化的,稱其為加密貨幣簡直是笑話。”
國內不少從業人員也對該事件呈懷疑態度,認為該代幣不適用於中國市場。
其中,EyesChain創始人,清華大學博士崔偉就在鏈得得吐槽大會群中表示:“JPM Coin與加密貨幣關係不大。因為加密貨幣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點,在這種由摩根大通自己發行、僅供內部使用的代幣上完全體現不出來。就目前而言,這種可以與法幣兌換的代幣只適用於資本自由流動、外匯管理較寬鬆的場景,因而不適用於中國市場。”
摩根CEO曾三次炮轟比特幣,如今為何發幣 ?
除了專業應用場景的討論,聲音最多的還是來自網友的“真相定律”,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過去曾多次將數字貨幣稱作“騙局”,認為“比鬱金香泡沫更糟糕”。
2015年,Jamie Dimon就表示“比特幣不會活下去”。
2017年9月份,Jamie Dimon又公開譴責比特幣,稱比特幣就是一種欺詐,如果有員工炒幣,那麼就把他開除。
2017年10月份,Jamie Dimon表示他將不會再討論比特幣,並且聲稱比特幣要比“17世紀荷蘭鬱金香投機泡沫更加糟糕”,並且“將會被政府所粉碎”。
摩根大通確實有實力和動力嘲諷比特幣,作為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其每天為企業提供的全球批發支付業務額超過6萬億美元。
然而,不久前,在比特幣誕辰十週年前夕,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對比特幣的態度和立場似乎就有所轉變。他表示:“從未打算成為比特幣的敵人。”他從未想過收回過他所發表過的最具煽動性的評論,但他聲稱“只是後悔說了那些話。”
頗為有趣的是,在昨晚摩根大通公佈將創立JPM Coin後,幣安CEO趙長鵬也加入了吃瓜網友的行列,發來賀電稱:歡迎來到現實(加密)世界!
但事實上,雖然Jamie Dimon對比特幣惡言惡語,但摩根大通在區塊鏈領域進行的探索和佈局卻從來沒有停過。
鏈得得App快訊曾多次提及摩根大通在區塊鏈技術上的進展,其中包括:測試銀行間資訊網路(IIN),這個基於分散式賬本技術的支付系統已經可以大規模開展跨境轉款;與區塊鏈初創公司Smartrac合作,在區塊鏈上的供應鏈平臺SUKU將與Smartrac整合。
摩根幣:一個聚焦區塊鏈應用,為企業支付而生的“穩定幣”
據CNBC報道,JPM Coin類似掛鉤美元的穩定幣,在試點階段,只有一小部分批發支付業務會用JPM Coin進行。客戶在該行存入美元資金後可以得到JPM Coin。在客戶用它付款或者在區塊鏈上購買證券後,摩根大通將其銷燬,返還客戶等值的美元。
摩根大通區塊鏈專案負責人Umar Farooq稱“摩根大通幣”早期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大型企業客戶的跨境支付。 目前這種支付通常通過具有數十年曆史的Swift網路在金融機構間進行電匯。Farooq表示,由於金融機構有交易時限,且各國使用不用的系統,因此有時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來進行結算,而非支援使用者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段進行實時交易或結算。
2. 證券交易。 機構投資者可以使用摩根大通的代幣,而非依靠電匯購買債券,這有助於消除交易結算和支付間的時間間隔,從而實現即時結算。
3. 通過JPM Coin取代美元。 Farooq表示,要通過該代幣使那些使用摩根大通資金服務業務的大型公司替換掉其全球各個子公司持有的美元。摩根大通為Honeywell International和Facebook等公司處理著大量受監管的資金流,將美元支付給員工和供應商。去年,這項服務為該銀行創造了90億美元的收入。
此外,Umar Farooq在官方宣告中強調:JPM Coin本身並不是法定貨幣,這是一枚代表美元的數字貨幣,存放在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N.A.)的指定賬戶中。
簡而言之,一枚JPM Coin的價值相當於一美元。當一個客戶通過區塊鏈向另一個客戶傳送資金時,JPM Coin將被轉移並立即兌換成等值的美元,從而縮短了結算時間。
鏈得得App編輯注意到,JPM Coin只有通過監管審查的摩根大通的大型機構客戶,例如公司、銀行和經紀自營商才能使用,與散戶投資者無關。而傳統穩定幣面向的所有人。
其次,從用途上看,傳統穩定幣的目的是用於投資,而摩根幣則是用於涉及支付的區塊鏈應用。EyesChain創始人,清華大學博士崔偉透露:“它採用了區塊鏈的技術基礎設施和協議,為將來的進一步延伸、擴充套件奠定了基礎。”
美國大行發力跨境支付,瑞波將面臨直接威脅?
另一個有趣的關注點,在該事件發酵後,不少網友就都把目光轉移到了瑞波幣上,甚至直呼:“摩根大通剛剛可能扼殺了瑞波的夢想!”
誠然,在加密領域,瑞波幣自推出即主打“跨境支付”的定位,可以算的上是加密貨幣跨境支付業務中的最早的一批佈道者,其中它的支付平臺“xRapid”、“xCurrent”等產品已投入商用。
在2018年5月,xRapid即進行試點,瑞波公司和金融機構MercuryFX,Cuallix進行合作。合作伙伴稱,進行試點的xRapid平臺降低了40%-70%的交易費用,把之前需要2-3天的交易處理時間提高到略超過2分鐘。
加密貨幣研究機構Delphi Digital的負責人Tom Shaughnessy今日也表示:“用於跨境支付的JPM Coin直接威脅到了Ripple公司以及其數字貨幣XRP。”
但事實上,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相較於傳統電匯,區塊鏈擁有更快更便捷的轉賬速度。
摩根大通想及時抓住區塊鏈技術,將跨境支付和債券發行轉移到區塊鏈上,為未來做準備。
正如摩根大通區塊鏈專案負責人Umar Farooq表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轉移到區塊鏈上,其將成為交易的支付方式。坦白說,該技術是無邊界的,任何擁有分散式賬本技術的公司或機構都可以使用這類交易方式。”
(本文首發鏈得得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