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波研究系列之十三:不可篡改,加密與風險(2)

TCP/IP協議的出現,為網際網路日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底層基礎。
目前正處於網際網路經濟的高峰時期,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技術將自此逐漸興起。
— TCP/IP協議 拐點 網路應用 —
多個裝置網路之間相互連線但又各自獨立,這樣的一種鬆散安排就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中的每個裝置(主機),都使用一套“協議”來和網路上的其它裝置通訊,這些協議對網際網路的執行方式起到了基礎性的支撐作用。
阿帕網上最初的通訊協議是由受資助的各高校研究所的研究生來完成的。一群年輕的協作者,在自由討論、去權威化甚至有些桀驁不馴的氛圍下,撰寫了第一個實現阿帕網通訊的協議,也即網路控制協議(NCP)。這也使得網際網路在隨後的發展中逐漸擺脫了國防部肅穆的基因,開創了其特有的程式設計師、黑客等文化內涵。
但是嚴格來說,阿帕網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網際網路。阿帕網雖然實現了最初的通訊順暢,但是距離實現無阻礙的多個裝置之間的自由通訊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為了實現更大範圍裝置之間的通訊聯絡,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網際網路越過了原有阿帕網的邊界,將連線拓展到無線電和衛星領域。
想保證各種不同的線路間的順暢連線,就需要一套新的標準協議了。 延續了阿帕網NCP包容開放的風氣,TCP協議於1974年釋出。TCP協議的誕生使得不同的網路、使用不同技術的機器可以像在同一個網路上一樣無縫地通訊。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也從此時開始成長起來。

到了1978年,經過討論,TCP協議的編寫小組又將IP協議從中單獨分離出來——TCP處理計算機間的通訊,IP處理網際互聯。沿用至今的網際網路底層協議TCP/IP終於修訂完畢,接下來的工作只剩下確保網路間的連線能夠被應用到現實世界。
細心的讀者已經覺察到,我們在前文中談及網際網路在早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衝破了AT&T等公司的圍堵。作為當時最大的電話公司,AT&T基於電話所搭建的長途通訊系統和網路幾乎覆蓋了整個美國,如果有人要在異地間傳達資訊,就必須使用AT&T公司的系統。
巴蘭在最初就曾花費數年希望說服AT&T接受自己的“分組網路”的理念,但並沒有獲得成功,核心原因在於其與電話公司多年堅守的一致、集中服務的運作模式存在根本性的衝突。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在意識到它所蘊含的巨大潛力之後,包括AT&T在內的美國電報電話行業隨後推出了與TCP/IP爭鋒相對的x.25協議,用來爭奪對於網際網路核心的主導權力。但由於依然沒有能夠改變其忽略分佈、僅僅倚重共識的偏好,所以很快就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在經歷過這次標準戰之後,網際網路得以以更快的速度發展,並很快迎來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次大躥升。 經過多年的發展,網際網路最終以裹挾之勢,對整個電話電報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2000年初推出的skype(網路電話)服務,或者當下你通過即時通訊工具通話佔用的原本用於運營商電話溝通的時間,就可以察覺出時代的巨大改變。
現如今,網際網路已經伴隨著移動智慧裝置的普及,網速快速提升等因素,徹底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對我們前面提到的廣播、電影等資訊行業,零售、金融、旅遊等各個服務行業,甚至很多產品的生產製造環節,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但是正如我們之前談論的電話業的例子, 網際網路從邊緣開始,經過多年的發展,一些優秀的企業再次佔據了絕對多數的使用者份額。 它並沒有如一開始我們料想的那樣,將人類帶入一個分佈的社會,反而是集中在幾家我們耳熟能詳的巨頭的手中,並在近兩年達到了高潮。
亞馬遜在15年獲得首次年度盈利後,就開始了收入的爆發式增長。2018年公司淨利潤超過100億美元,為前二十年之和,市值也在2018年最高突破萬億。谷歌亦是在2018年在利潤、市值上連創新高。與此相對應的是,整個世界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發展動能在減弱,根據網際網路女皇Mary Meeker的報告,2017年全球新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率就已經從2%下滑到0,未來大概率還將持續下行。
此外,網際網路使用者同比增長率在2016年達到12%後,也於2017年開始掉頭向下,放緩至7%。作為擁有全球最大移動網際網路群體的中國,其總使用者規模在2018年前9月才增長了3400萬,而17年全年是6400萬。使用者線上時長方面,根據智研預測網的報告,2017年上半年中國網民的人均週上網時長為26.5小時,與2016年持平,也已經步入減緩趨勢。
每一次的火車頭轉向,總會有人能夠繼續前行,有新的人上車,同時也將有人離場。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依然保有初心,並且仍有遠行的勇氣。 每一次的分佈,都會是又一次的經濟和社會的重大進步。人類就是這樣在無法捕捉的自然規律中求索,積攢起來一些微弱的力量。而後沒過多久,就又會重新上路,再次向著無序進發。
我們如今的時代正處於這樣的拐點之處,這其中的有些人已經模糊地從混沌中觀察到了下一輪機遇,但是又因無法切實地觸碰,所以時常會感到迷茫。 然而人類就是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造和演化當中,不斷鑄造出文明歷程中新的豐碑。
讓我們回想一下,歷史上的分佈都是從共識到達頂峰的時候開始醞釀的。如果按照這個推測,接下來的故事又會如歷史一般重演麼?自我革命是非常困難的,然而顛覆往往又不會是一蹴而就。假使我們再次開啟分佈的浪潮,是會有新的參與者在接下來的時代站上山巔?還是已有的巨頭們通過迭代與改造繼續屹立不倒?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先一起來分析一下網際網路技術的細節。我們知道網際網路之所以能擴充套件到今天規模的核心就是TCP/IP協議,那麼它扮演的具體角色是什麼呢?我們用現實生活來舉例,比如我們在進行貨物配送的時候,都是把貨物包裝成一個個的紙箱或者是集裝箱之後才進行運輸的,而在網路世界中的各種資訊,就是通過類似這種貨物流轉的方式來進行傳輸。
IP協議規定了資料傳輸時的基本單元和格式,就好比貨物運輸中規定了貨物打包時的包裝箱尺寸和包裝的程式。除此之外,IP協議還定義了資料包的遞交辦法和路由選擇,這就如同規定了貨物的運輸方法和運輸路線。
IP協議雖說已經明確了資料傳輸的主要內容,但在IP協議中定義的傳輸是單向的,也就是說發出去的貨物對方有沒有收到我們是不知道的,這就好像兩塊錢一份的平信一樣。那對於重要的信件我們要寄掛號信怎麼辦呢?TCP協議的作用就是幫我們寄這封“掛號信”。
TCP協議提供了可靠的面向物件的資料流傳輸服務的規則和約定。簡單的說,在TCP模式中,對方發一個數據包給你,你要發一個確認資料包給對方。通過這種確認規則,可以提高整個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在TCP/IP協議奠定了底層的基礎設施後,網際網路最終在應用層實現了爆發。我們今天看到的絕大多數創造了輝煌業績的公司也都來自於應用層。 TCP/IP實際上通過採用一套簡潔實用的設計思路,讓彼此阻隔的網路之間最為高效地達成簡單共識。它的模式是先實現最基本的暢通,而後再將複雜、個性化的程式留待網站、App們自行解決。
*文章為作者李凱龍原創獨立觀點。 未經授權, 禁止擅自轉載。
*李凱龍,數字機構劫波科技創始人兼CEO。
李先生就讀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法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擁有香港中文大學mba及北京外國語大學語言文學學士文憑,並被公派到歐洲多個國家留學。李先生曾供職中美頂級的一/二級市場投資及基金;曾於騰訊從事研究與投資工作,期間在騰訊研究院擔任首席研究員;曾出任中國五百強佳兆業金融控股總裁助理職務,負責戰略業務規劃及金融/科技/消費板塊的投融資和運營管理。李先生還是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及研究生課程講授學者,併為清華大學院系校友會之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