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9拆機,看看高整合度下,機身內部設計的取捨與細節!
小米9被稱為目前為止小米最好看的手機,好看的外表下,內部設計功不可沒,每一處細節的設計、元器件排列擺放,都會決定整機的厚度、攝像頭凸起程度以至於螢幕下巴寬度等等,接下來借小米官方拆機圖來聊聊小米9的內部設計以及相互間的取捨!

圖片發自簡書App
拆開後蓋還是熟悉的味道,小米9依舊採用的是三段式設計,不同在於小米9的副板相比以往產品會寬一些,至於為什麼下面說,這裡注意一個點,就是紅框內的天線溢位,主副蓋板上各有兩處,另外三處藍框處都有石墨散熱貼片,幾乎佈滿了整機背面,這樣設計是因為背板玻璃是全曲面的,如果石墨層貼在玻璃背板,會與機身留有縫隙,無法有效導熱,但以小米風格這樣設計下,背板玻璃上還是會有石墨層,我猜測是厚度不均的石墨層或泡棉!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是因為後蓋不平,無線充電線圈設計在機身一側,這也是第一次看到小米的無線線圈真容,由於小米9將無線充電功率提升至20W,線圈採用的是多股銅繞線+奈米晶方案,有效提高電效率、提高遮蔽效果、以及降低溫度,另外NFC線圈還是在主機板蓋板上以觸電的方式與主機板連線!

圖片發自簡書App
來到主機板,小米9主機板整合度相較小米8要高一些,一方面是多了一顆攝像頭,且三顆攝像頭體積都很大,其實也很厚,主機板上方分別放置降噪麥克和超聲波距離(紫框)、小尺寸前置攝像頭(綠框)、聽筒(藍框),其中聽筒是通過導引管傳到機身頂部縫隙!另外除了上面提到的蓋板上的天線溢位外,主機板與金屬中框也有多個觸點連線,其目的是為了達到預期的訊號效果(同類天線設計的手機平均兩個觸點)至於為什麼這麼做下面說!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另外主機板B面整合度同樣很高,貼有銅箔的下方應該就是驍龍855了,目前來看,小米9的散熱系統與小米8、小米MIX3相同,都是採用銅箔、矽脂以及石墨組成多層散熱,這種散熱前幾代表現都非常不錯,小米9上一定不會差,另外紅框處有個小元器件應該是屏下光線感應器!

圖片發自簡書App
拆下副板後,就知道為什麼小米9電池小,為什麼有那麼多天線,首先中框看起來是否眼熟,與小米MIX3感覺相同,都是CNC加工的一體式中框設計,非常有效的提高機身強度(MIX3掰斷測試一點沒彎),另外攝像頭位置做了鏤空,可攝像頭還是凸起那麼多,可想而知這三顆攝像頭有多厚!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另外是副板,也是小米手機變化比較大的點,首先副板區域變大,原因鏡頭式螢幕指紋,與光學不同,這種螢幕指紋是有厚度的,需要縱向空間,所以不能壓在電池下面,這就是電池短容量小的原因,另外縮窄下巴,機身底部需要留出淨空區,為保證訊號不受影響,小米9用了更多的天線溢位,副板空間變大,正好放進去一個大音腔,有效的利用空間,對了旁邊還有一個Z軸線性馬達!

圖片發自簡書App
總結一波,小米9機身內部設計相比上代是有進步的,雖然整體大體相同,但硬體間的取捨合理,空間利用率高,另外小的細節也都做了,像揚聲器開孔、充電介面開孔、按鍵都有做防水防塵處理,注意是生活防水防潑濺處理,還有金屬一體中框提高強度等等,可以看出小米的每一代都會取前代優點,改善不足,雖提升不太明顯,但整體能看出是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