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強勢宣佈:淘寶村已達到3202個,浙江省排名第一!
淘寶,改變了我們的購物方式,為什麼淘寶又叫“萬能的淘寶”?說白了,就是基本上你想不到的東西,只要上淘寶一搜,你就會得到答案。
一開始,淘寶也許只是個電子商務平臺,但近些年,淘寶也開始了自己的扶貧之路。
與阿里深度合作的縣(市、區)已達1368個。其中,國家級貧困縣佔54%,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佔61%,國家發改委返鄉創業試點縣佔70%。同時,淘寶村已達到3202個,2018年增加了1084個,覆蓋人口超過兩億。
所以,各位老鐵,真的不要再說什麼淘寶摧毀了實體經濟,與其這樣說,倒不如說是昨天的舊思想,束縛了這個新時代!
淘寶扶貧
自2014年啟動農村的三年來,村淘已經發展成1100多人的規模,截至 2017年6月底,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專案已經在全國29個省,覆蓋將近700個縣。
據瞭解,去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與吉林省戰略合作,通過建產地倉將當地電商的流通成本降低了65%,不到4個月就有超過34萬消費者下單吉林大米;經過3年的合作,巴楚留香瓜通過“一藤兩瓜”的種植標準和大資料賦能供應鏈的模式,不僅讓沙漠變成綠洲,更創造了新的電商脫貧模式。
目前,當地瓜農畝產值從400元提高到了3000多元,成為了當地的核心產業。
村淘取得了什麼成績
目前村淘在縣域有近3萬個網點,3萬個村小二和3萬個淘幫手在縣域一線服務消費者。過去幾年村淘一直對這些小二進行營銷能力等各種數字化賦能,以便他們更好地服務縣域和鄉村市場。
縣域消費者一般都在五六線甚至鄉村市場,物流成本很高。集單模式由於人數多,分攤到每個消費者的物流成本很低,商品價格也就更低。
村淘資料顯示,集單模式能幫商家降低50%的配送成本,將破損率降低到0.03%以內。此外,集單還能幫村民節約15%以上購買費用,而且包郵到村。
電商扶貧面臨哪些難題?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電商總體規模仍然較小,發展存在許多“硬瓶頸”和“軟制約”:從產業主體看,許多地區發展電商只是“徒有其表”,企業過度依賴政策傾斜和“股東輸血”;從資源要素看,人才、資金、資料是限制農村電商發展的三大痛點;從支撐體系看,契合農村電商發展的服務體系尚待完善。
阿里巴巴表示到2020年,預計中國農村市場消費總額將達1萬億元。或許這1萬億元消費總額正是阿里將城市產品引入到農村的重要原因。
阿里巴巴會與需要幫助的人合作,彼此是合作關係。從農村淘寶、螞蟻金服、物流、旅遊到教育、公益等各個層面,都有合夥人來擔任相應專案的副主席。
對相對成熟的電商平臺來說,多年的積累和打拼過後,在資金、資源、技術、經驗等諸多方面顯然有著極大優勢。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這種優勢,讓貧困地區和貧困戶在脫貧程序中少走彎路,應成為電商扶貧下半場需要重點關注和探索的問題。
讓我想到阿里巴巴的一句話,那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相信,農村淘寶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