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的時代已來,區塊鏈到底能做什麼?
區塊鏈技術從誕生之初就被給予厚望,在所有的場景應用中,溯源防偽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也是巨頭們爭奪區塊鏈技術落地的第一個領域。國內重點城市重慶、杭州等都紛紛“試水”區塊鏈在食品溯源的應用;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也在各自體系內採用區塊鏈技術對商品進行溯源防偽。
兆信股份也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了對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巨集濟堂阿膠、露露、德州扒雞等區塊鏈溯源體系的落地應用,並得到了良好的反饋。
本文將剖析溯源的前世今生,看區塊鏈將是如何革新溯源產業。
一、追根溯源
溯源,從表面上看是追本溯源的意思,尋找探究事物的源頭與根本。
在1997年,歐盟因為“瘋牛病”的問題,最早提出了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的概念,並開始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這種溯源觀念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儘管從現在看依然是很有前瞻性的戰略方向。
在政府的推動下,溯源管理制度開始普及,溯源資訊覆蓋了食品生產的全生命週期每個環節,以實現信心資料的共享與收集,一旦出現問題,明確事故的主要責任人,服務於終端消費者。

二、溯源產業的發展現狀
目前溯源主要通過3種方式去實現。
分別條形碼、二維碼、RFID(電子標籤及讀寫裝置、非接觸IC卡)。

溯源產業發展,有2條不同的路線。
一種是“自上而下”,由國家、政府機構等依靠政策、法律法規來推動的強制性溯源,主要集中在食品、農產品、藥品等方面;
一種是“自下而上”,由行業協會、企業等為了提升自身品牌和產品競爭實力而自行推動的,主要在化妝品、時尚奢侈品、電子產品等。
三、傳統溯源的痛點
以上講了傳統溯源產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實現方式,但無論是食品安全問題還是藥品安全問題,都是屢見不鮮的。傳統溯源技術似乎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1.傳統溯源缺乏公信力,消費者信任度低
現實生活中,消費者掃碼驗證產品的比例不高,消費者對溯源資訊的信任程度不高,這源於傳統溯源缺乏公信力。
我國各行業的溯源體系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管體制尚未完善。多數溯源體系都是各個企業各自為政,缺少有公信力的機構部門參與監管。
而溯源資訊儲存在一個個中心化的資料資訊系統內,使得企業或者個人的作惡成本非常低,資料可以輕易地遭到黑客攻擊,損壞丟失或者被人為篡改,從而失去透明性和可信度。

雖然溯源產業在不同行業內遍地開花,但是由於不同類別產品的供應鏈管理不同,導致溯源過程中無法使用統一的標準。而各地企業和組織會使用完全不同的溯源管理系統,系統間的資料無法互動,成為一個個資訊孤島,造成資源浪費,同時也限制了溯源行業的發展。
大多數企業的溯源系統,其實並不能真正產出價值,只是徒增成本,變成企業增加品牌價值的噱頭,以及應付監管的樣子工程。
四、區塊鏈在溯源中有什麼作用
1.資訊上鍊不可篡改,提升溯源資訊可信度
傳統的溯源系統,之所以缺乏公信力,是因為採用中心記賬的模式,資料只存在中央伺服器中,對於擁有中央伺服器的機構或個人可以低成本篡改對自身有利的資訊。
區塊鏈自身的去中心化特徵,使加密資料用鏈式結構完整分佈的儲存在鏈上的節點當中,避免了中心化賬本,中心化伺服器的一系列問題。多節點分散式記賬,如果機構或者個人要篡改資訊,需要獲得51%的節點的認同,作惡成本過高,多方共同維護,降低造假牟利的空間,解決了終端消費者信任的問題。

傳統的溯源中,溯源標準不一致,難以體系化,產品的原材料提供商、生產廠家、物流方、檢測機構、銷售公司、終端消費者等是彼此隔離的,是一個個資訊孤島,分散而無序,互不信任。
但使用區塊鏈進行溯源後,藉助區塊鏈的token經濟模式,可以衍生出基於token的新商業生態。將各方聯絡起來,通過智慧合約方式,提供去信任機制,一定程度上實現各利益主體間的自主協作和交易。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各方效益的最大化,構築新型合作共贏的生態場景。
區塊鏈作為技術工具,提供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記賬方式,保證資訊上鍊後在流轉過程中的真實性,但不能確保上鍊前資料本身的真實性。

雖然區塊鏈對於溯源產業仍然存在待解決的問題,但顯而易見的,區塊鏈本身的特性,是非常適合溯源行業的。兆信股份已經利用區塊鏈技術給一些企業進行了防偽溯源落地應用,有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打開了溯源防偽領域的新大門。
最後,看一個例子。
一罐四川大涼山的野生蜂蜜,蜂場會有一個全民鏈祕鑰,上面記載了這個蜂場的全部真實資訊。
每罐蜂蜜都有一個單獨的唯一的全慧鏈祕鑰地址,用以標記他的生產日期,每五十四罐蜂蜜裝於一個箱子。這個箱子有一個全慧鏈祕鑰,表現形式就是一個二維碼的鎖,所以,這個箱子和箱子裡裝的五十四罐蜂蜜,就都被標記,並且記賬了。

在區塊鏈的底層,有十二組,每組240個祕鑰,從大涼山運往成都,我們就知道,有十二輛貨車。每個貨車裡邊有240個箱子,每個箱子裡有五十四罐大涼山蜂蜜,至此都可以溯源。沒有造假的環節。
假如半路上,有一輛車,打碎了三個箱子。那麼在全慧鏈系統上。會顯示這一組240個祕鑰在移動中,突然少了三個,全域性賬本立即做出反應,有人篡改賬本。系統是不管人為因素的,都會一視同仁的認為,有人篡改賬本。這種情況就會馬上反饋到真實世界中。拉貨的大車司機,大車司機電話解釋、微信解釋、截圖上傳、雨天路滑,急轉彎把三個箱子摔壞了。

因為商家把消費者的訂單接收,這是一個”合同“,商家把商品交付給物流,也是一個”合同“,物流把商品運輸到指定店面,店裡接收又是一個”合同“。從商品的生產,到流通,到倉儲。到終端,這之間有無數個合同要籤。區塊鏈完成了這一系列鏈條上的合同,都不用紙質來籤,都是通過智慧合約理念。
掃碼,在祕鑰裡記錄資訊的方式,就完成了。那麼由於從生產環節就有全慧鏈祕鑰的介入,中間所有環節都有信息被記錄,有圖片,有文字,有視訊。還有硬體晶片的跟隨,所以,消費者在媒購電商上,可以調取全域性賬本進行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