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逆勢大漲近7%!投資者:京東與阿里、拼多多完全不同!
2月28日下午,京東釋出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由於營收和利潤等多項資料均超分析師預期,京東股價盤前便大漲11%。開盤後,在道瓊斯指數下跌,中概股集體下跌的背景下,京東逆勢上漲,最高漲幅9.8%,以大漲6.7%收盤,總市值再度超過接近400億美元。3月1日,盤前京東股價再度漲1.55%。
京東這份財報為何讓投資者如此興奮?到底如何看京東這家公司?下面,以一名投資者和京東使用者的視角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1
京東財報中讓投資者興奮的幾個資料。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零售企業,最核心的幾個資料分別為GMV、淨營收以及利潤率、活躍使用者數、使用者粘性。
財報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京東GMV為5144億,同比增長28%;全年GMV為1.7萬億,同比增長30%。而且在經濟低迷的2018年,連續4個季度GMV增速都超過25%。

京東第四季度淨營收為1348億,同比增長22%;全年淨營收4620億,同比增長27.5%。其中,第四季度的服務營收146億,同比增長45.7%,佔第四季度總營收的10.8%;全年服務收入459億,同比增長50.5%。
淨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從第一季度的8.6%增長至第四季度的10.8%,每個季度都在增長。
服務收入相比商品銷售收入有著更高的利潤率,這是阿里巴巴、拼多多這樣的平臺型電商的主要營收來源。京東隨著服務收入佔比的提升,也很好的改善了其利潤。
2018年第四季度是京東連續盈利的第十二個季度,淨利潤7.5億,同比增長67%。京東商城的經營利潤率也在不斷的提高,從2015年的0.1%、2016年的0.9%、2017年的1.4%,到2018年的1.6%。
這意味著京東正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經營開始邁入正軌,為投資者創造利潤。
在活躍使用者數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使用者數為3.053億,與上一次公佈的資料相比基本持平。
與2017年2.925億的年度活躍使用者數相比小幅上升4.4%,京東年度活躍使用者數下跌狀況得以剎車。同時,京東還首次披露了2018年四季度的季度活躍使用者數同比增長20%。
按照3.05億活躍使用者數和1.7萬億GMV,可以計算出2018年京東單使用者GMV為5568元。2017年京東全年GMV達到1.3萬億元,年度活躍使用者數為2.925億,當年人均貢獻GMV約為4444元。2018年單個使用者貢獻的GMV提升了25.3%。
同時,據京東公佈的PLUS會員使用者畫像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會員佔65%,近60%的會員居住在一二線城市,會員中89%是本科及以上的高學歷人群;他們在京東的購物頻率和平均消費金額均高於非PLUS會員;會員中的忠誠型使用者佔比高達98%,續費率80%,明顯高於全站平均水平。
活躍使用者數止跌,人均消費提高,PLUS會員續費率高達80%,而且都是高知識高消費群體,這都體現出京東有著強大的品牌信賴感和使用者粘性。
而且京東已於2018年下半年加大拼購的力度,藉助微信搶奪三四線城市及農村追求品質的使用者,這意味著京東活躍使用者數還將繼續增加。
很多分析師認為,2018年第四季度經濟低迷加之京東經歷多事之秋,營收和利潤、活躍使用者數必然會受到影響。京東卻給出了一份超預期的財報,並證明了持續穩健經營的能力。這也是京東股價逆勢大漲的原因。
2
持續投資未來,才能擁有未來。
京東曾連續戰略虧損數年,這些虧掉的錢都變成了京東在智慧能供應鏈上的技術實力,變成了遍佈於全國的一座座倉庫,這些零售基礎設施塑造了一個購物體驗更好、物流更快、更人性化的京東。
為了持續打造更強的零售基礎設施,京東一直在物流和倉儲上做投資。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了超過550個大型倉庫,總面積1200萬平方米。這些遍佈全國的倉庫,可以讓商品提前入庫,通過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發貨,節約物流成本,縮短配送時間。
同時,2018年京東物流子集團宣佈開放物流業務,接受攬收、寄送包裹。得益於京東10多年來佈局的物流倉儲配送網路,2018年開放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42%。
現在全國許多城市的使用者都可以通過京東快遞寄件,享受如京東購物一樣高效、快速和送貨到門的優秀快遞服務。開放物流也將成為京東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
劉強東曾在2017年的京東年會上提出:未來12年京東只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為此,京東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研發投入121億元,同比增長82.6%,專利申請數量3407件,自主研發的京鴻無人貨運大飛機首飛成功。
通過AI和大資料,實現智慧訂價、智慧補貨、智慧客服等智慧供應鏈服務,提升運營效率和購物體驗。通過無人倉庫、無人重卡、無人機、無人車等智慧物流技術,提升物流運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這些技術與物流、倉儲上的投資一樣,都是為了打造強大的零售基礎設施,從而讓京東成為一家提供智慧能零售、智慧智慧物流、智慧慧金融等服務的企業,不僅為自己服務,也可提升整個社會交易環節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NeuHub、智臻鏈、京魚座等京東技術開放平臺都在不斷成長,在滿足自身應用的同時也將有效幫助合作伙伴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如果不進行這些零售基礎設施的投資,京東可以立即實現大幅盈利,但是卻丟掉了未來。在保證企業穩健經營,營收和利潤不斷增長的前提下,持續投資未來,必將讓企業走的更遠,更高。
3
京東獨一無二的價值被投資者認可。
很多人總是拿京東與阿里,甚至拼多多做對比,比他們的營收、利潤。我一直認為,京東與這些企業雖然看似都是電商企業,但實質上完全不是同類企業,也不具備可比性。
而且,很多角度的對比都是錯誤的。有文章稱,2018年第四季度,京東營收同比增長22%,阿里巴巴的天貓營收同比增長27%,所以京東增長比阿里慢。這個對比錯在,京東營收中有90%是商品經營的營收,而天貓的營收中全是佣金、廣告費等服務營收。商品的營收增長,怎麼能與服務營收增長相比?
2018年第四季度,京東服務營收同比增長45.7%,是不是高於天貓的服務營收增長27%?
還有文章拿淘寶、拼多多的人均使用時長與京東的人均使用時長做對比,認為京東的人均使用時長太短。
簡單講,就是使用者在京東上耗費的時間比淘寶、拼多多少。有位讀者給我留言說:“我最近4年全是京東,幾乎不用淘寶。時間很值錢,何必浪費在路上。”
在京東上購物的消費群體多為白領、高收入群體,他們追求商品的品質、物流的時效與體驗,沒有時間浪費在比價、刷評價上。因為京東值得信賴,才讓他們可以快速做出購買決策,所以才不在上面浪費時間。這正是平臺的特點決定的,並不意味著人均使用時長多就是好。
從模式上分析,京東也沒有同類。阿里、拼多多隻是平臺型電商公司,做的是很輕的網際網路模式。而京東是一家很重的公司,做電商平臺,做物流倉儲配送,擁有178000名正式員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萬名。
網際網路公司可以僱傭很少的員工,賺非常高的利潤,打造一個完全中心化的生態,讓客戶、使用者、合作伙伴都圍著自己轉。
而京東這樣的企業,自己親自去養活10幾萬個家庭,自己去做智慧能供應鏈、智慧慧物流、智慧慧倉儲、配送隊伍……間接拉動就業人數超1000萬,這被認為“又笨又傻”。其實,這種笨和傻,正是京東這家公司所體現的社會價值,他可以做到比其他企業更好的商品品質、更好的購物體驗、更人性化的服務、更快的物流、更有溫情的企業文化、更有凝聚力的員工、更多的就業機會……
企業不可以不賺錢,更不可以只賺錢而不顧社會價值。目前,京東已經在3億多追求品質的消費者心中穩穩站住了腳,形成了極強的品牌粘性。京東可以利用拼購等新模式去拓展新的使用者,但絕不能利用同行那種“低價、低品質、低服務體驗”的模式去搶奪那些價格十分敏感的初級網購使用者,那樣只會失去苦心經營的品牌。
2018年下半年,我搬到了郊區居住,那裡沒有超市,“三通一達”的快遞都要去鎮上代收點發和取。所以我的生活全交給了京東。米、面、油、傢俱、家電、辦公用品、內衣……都從京東購買,全都可以送貨上門。而且京東快遞還攬收包裹,於是我的日常快遞也交給了京東。
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在思考京東逆勢上漲的邏輯:投資者看到了京東獨一無二的價值,不再將它與阿里、拼多多做無聊的資料對比。
比如,京東看似燒錢很多,很重的運營,其實比那些簡單的網際網路模式更具有競爭壁壘。它遍佈全國的550個大型倉庫與龐大的配送隊伍,是任何對手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建立和超越的。
我看中的正是京東這種差異化的,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企業特性品牌特性和絕對超越對手的購物體驗,以及他對社會帶來的正向價值。前者決定了企業能走多高,而後者決定了企業能走多遠。(完)
各位親愛的讀者,磐石一個人堅持做原創,真心不易!希望您能養成分享、點文章末尾右下角
好習慣,這是對磐石之心的最大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