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沈向洋談職業生涯:除了做事情,更要清楚你是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日晚間訊息, 微軟 現副總裁沈向洋(Harry Shum)畢業於卡耐基梅隆大學。他獲得機器人科學博士學位後,為自己定了一個職業目標——成為電腦科學教授,教導後輩併為這一領域做出世界一流的貢獻。但事實證明,日後的選擇並未朝著原計劃的方向發展。對於沒有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一事,近日沈向洋在他的LinkedIn上分享了自己的七點感悟。
以下為沈向洋的部落格全文:
當我從卡耐基梅隆大學畢業拿到機器人科學的博士學位後,我有一個職業目標——成為電腦科學教授,教導後輩併為這一領域做出世界一流的貢獻。我十分嚮往我的教授們,比如拉傑·瑞迪(Raj Reddy),他的課程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受益一生。沿著這條路徑,我或許將會在十年後成為終身教授。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我之後所做的一系列選擇,讓我與最初的目標漸行漸遠。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藉著事後反思和經驗,我知道,有另外一種因素驅使著我前進。
數年前,數學家理查德·漢明(Richard Hamming)曾做過一次演講——”你和你的研究“。他的演講深深震撼了我。他說:“你所在領域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是什麼?如果你所在做的事情並不重要,或者如果你覺得你所在做的事情不會帶來重要的結果,那麼,你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地為自己的職業目標定一個明確的方向,比如成為經理、成為副總裁等等。但是與其思考“我想要什麼?”,或許我們更應該問自己:“我的領域最需要什麼?”如果我們真這樣思考,那麼漢明的建議——追隨當前領域中最緊迫的問題——可以帶領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而在我堅持這一哲學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七個經驗教訓,十分希望與大家分享。
經驗1 :你並非無所不能。
剛畢業那會,我決心成為一家專門研究虛擬現實的創業公司的第四號員工。在當時,虛擬現實算得上十分超前的技術。
在創業公司裡,你必須做各種各樣的工作,即便如此,仍遠遠不夠。那時候,我家裡新添了寶寶。我很快意識到,照顧寶寶和創業,這兩件事無法同時兼顧。而我,選擇了寶寶!
經此之後,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不是無限的。一蹴而就真的不現實。
經驗2 :先深入下去,然後再拓展。
我加入微軟研究院時,這個部門剛剛成立不久。不知何故,我就是知道,這裡將孕育出一片新天地。我在這裡結識了許多非凡的人才。比如,裡克·澤拉斯基(Rick Szeliski)讓我明白,真正深入到諸如計算機視覺中的運動估算等基本問題的重要性。我明白,當你接觸某些東西,深入瞭解它,用一種令人信服的、可以改變他人思維的方式寫下來,並且真正用心去做,那麼結果一定會超出想象。他的話,千真萬確。
與裡克共事的時候,我寫了很多論文,包括1997年的一篇較有影響力的論文,題為“建立完整檢視全景影象拼接和環境地圖”。今天,當你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時,你或許用的就是我們的演算法!
你越是去尋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越是去解決困難的挑戰時,你將越接近領導角色。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並真正有所建樹,然後再向外拓展。
經驗3 :敘述很重要 —— 對工程師來說亦是如此!
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你與他人交流自己想法的方式,或許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我是從SIGGRAPH中學到的這一點。SIGGRAPH是計算機圖形和互動技術領域的TED論壇。十多年來,通過SIGGRAPH要求的高標準簡報,我逐漸學習到一種新的質量標準。即便是工程師,也有需要做技術性演講的時候。你需要通過敘述來向同行解釋你自己的想法,激勵人們投入到你的領域並推動其發展。若周圍的人無動於衷,最優秀的工作亦等於零。
經驗4 :目標決定成功。
我曾決定接受北京微軟研究院的負責人一職。在那四年時間裡,我真正明白了成為第一號負責人,意味著什麼。
當我們決定在北京成立一個新的微軟研究院時,我們並不知道,一家跨國公司的工業實驗室在中國能取得怎樣的成功——我們是第一個這樣嘗試的人!我們為自己制定了三個目標:(1)推動電腦科學領域的發展;(2)為微軟的產品貢獻技術;以及(3)造福中國的學術界和本地產業。
我們為實現這些目標,不知疲倦地奮鬥著。在早期確定成功指標對實驗室迅速進入正軌十分有幫助。我在中國的同事將把微軟亞洲研究院變為全球領先的實驗室。所以,明智地規劃你的目標。
經驗5 :控制可控制的,觀察可觀察的,剩下的交給別人
後來我自請重回美國,加入微軟當時的新專案必應(Bing),擔任產品開發副總裁,雖然我在專案管理、測試或開發方面的工程經驗匱乏。我必須重新溫習基礎點:如何生存、快速學習並增加價值。
我發現,解決必應面臨的最關鍵問題需要深度的研究知識:搜尋質量需要機器學習,搜尋架構需要分散式系統等等。所以,我回到微軟研究院,從那裡招來50多個人。
我們的團隊缺乏經驗,想要與 谷歌 競爭,壓力巨大。我們必須在最艱難的時候不言放棄,我們還經常發生分歧。那段時間,我常說:“控制你可控制的,觀察你能觀察的,剩下的交給別人。”人們常常因為事情不順而焦慮不安,或者容易鑽入牛角尖。你必須先看清楚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如果你選擇後退一步,觀察儘可能全面的形勢,你會發現你能做的並不多,所以不必勉強。
經驗6 :把你的職業生涯想象成一系列專案
我在微軟研究院認識了圖靈獎得主和傑出的技術領袖吉姆·格雷(Jim Gray)。有一次,我問他:“你先後在微軟研究院和SQL工作。看上去,你好像從不在意自己是在產品團隊還是在研究團隊。”
吉姆回答說,你的職業生涯不應被頭銜或科目所限制。他說,“我只是在選擇我可以發揮作用的專案。”專案是產品還是研究,他並不擔心。相反,他更喜歡那些可以嘗試的有趣專案,那些整體團隊可以凝聚在一起共同解決大問題的艱鉅專案。不要讓類別限制了你的未來。
經驗7 :中庸之道。
不管你處於職業生涯的哪個位置,你將有很多事要做——你要做決策、你要程式設計、你要創造、你要獲得成功。但除了做事情,更要清楚你是誰。你將成為誰?你在別人眼中是誰?
很久以前,還在中國上學的時候,我瞭解到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直白地將,就是行走在道路中央,保持自己的方向。於我而言,孔子學說的本質在於帶著思慮和尊重,平等地傾聽各方。人們時常會在不知道自己的極端態度是否正確的情況下走向極端。
但是,當你謀求中庸之道的同時,也切勿過河拆橋。你永遠不會知道,也許有一天你曾經的同事會成為你下一個老闆,你的實習生沒準會創造出下一個獨角獸創企。
時常保持慷慨、開放和善良。
未來無法預期,或許某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教授。(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