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外資巨頭再發“大招” 印度擬限制本土資料跨境流動
限制外資巨頭再發“大招” 印度擬限制本土資料跨境流動
作者: 許超
印度電商法規新草案強調資料本地化,呼籲在印度國內建立更多資料中心和伺服器場。此舉被外界視作印度政府限制主導該國網際網路經濟的大型美國科技公司的最新舉措。
印度政府頒佈管理國內電商領域新草案,旨在限制外國大型企業(主要是美國科技企業)在印度的擴張,保護國內企業。
根據上週六發布的草案,印度政府要求外國公司將資料儲存在本地,並在印度國內建立更多的資料中心和伺服器。而跨國電商公司通常會使用全球各地的運算資源。
草案概述了一個法律和技術框架,該框架將為限制印度境內產生資料的跨境流動提供基礎。其同時將允許印度政府獲取這些資料,即便這些資料儲存在國外。
政策制定者在檔案中稱這些舉措不僅將推動印度計算機產業發展,還將創造當地新領域的就業機會:
印度產生的資料應當用於國家的發展;
印度公民和企業應當從資料貨幣化中獲得經濟利益。
印度政策制定者在草案中表示,如果無法獲得印度國內產生的海量資料,當地企業將無法創造出增值的數字產品,國內科技公司將“僅僅是處理外包的資料工作”。
政策制定者同時稱,在一個數據驅動的社會,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利用先發者的優勢,主導數字經濟, “如果不對跨境資料流動施加限制,印度本身就將關閉在國內開發高價值數字產品的大門 。”
草案同時規定,外國電子商務公司必須成為在印度註冊的商業實體,才能繼續在印度銷售產品。印度政府已經邀請各公司在3月9日前就政策草案提出意見。
市場普遍認為此舉旨在限制在印度市場一擲千金、大肆擴張的外資巨頭:亞馬遜已經在印度市場投入近40億美元,而沃爾沃去年160億美元天價併購本土電商企業Flipkart。
本月初,印度“奇葩”電商法規正式生效。根據該法規,外資電商巨頭不能銷售其擁有股權的公司的產品,而電商主導的大型線上促銷同也不被允許。
這導致亞馬遜印度被迫下架近40萬件商品以滿足法規要求,而亞馬遜在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Flipkart(沃爾瑪控股),也被迫下架數千種產品,尤其是大量在售的自營服裝產品。印度諮詢公司Technopak稱,Flipkart可能在短期內損失多達四分之一的銷售額。
隨著數以百萬計的印度人(其中多數是通過智慧手機)首次上網,印度已成為繼中國以外最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市場,此前摩根士丹利研究預測稱,到2027年,印度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此前在《 深度 | “奇葩”電商法規落地 印度市場大門正在越關越緊? 》中指出,在印度的政策制定者和地方創業公司看來,印度缺少獨立開創世界一流科技巨頭的機會,而與之相對比,中國目前已經湧現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技巨頭;印度政府希望通過限制政策,給本土科技發展提供喘息的機會和成長的空間,創造印度自己的“BAT”。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馬上領取2019全球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