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柔性屏產業鏈全面盤點
2007年1月9日,即將到來的春節讓舊金山多了幾分喜慶的氛圍。
9點41分,舞都的霧已逐漸散去,在莫斯康展覽中心,史蒂夫·喬布斯於萬眾矚目之下登上了展臺。
在展會上,初代iPhone橫空出世,超大螢幕、Home鍵、手指多觸點控制等劃時代設計一一亮相,震驚了所有人。
蘋果 重新定義了手機,智慧手機新時代來臨。
此後,迎來了蘋果的黃金十年,也迎來了我國電子行業的黃金十年。
智慧手機重塑了全球電子產業鏈格局,我國電子行業逐漸崛起,併成為了全球電子產業鏈的製造基地。
在此過程中, 歌爾聲學、藍思科技、信維通訊、歐菲光 等企業陸續打入蘋果產業鏈,並逐漸發展壯大,一批大牛股由此誕生,成長股投資被奉為圭臬。
但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智慧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千機一面”的市場已難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在存量博弈狀態下,市場的低迷超出想象。
據IDC的資料顯示,第四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共計出貨3.754億部,同比下降4.9%,這也是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連續第五個季度出貨量下滑。
2018年初以來, 深港通手機產業鏈指數(G10009) 累計下跌了43.53%,該指數覆蓋了A股37家港股13家手機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市場的慘烈可見一斑。
在此背景之下,柔性屏橫空出世,在智慧手機陷入革命性創新荒數年之久後,再次點燃了市場對手機需求端的想象力。
2019,柔性顯示元年到來。
1
春晚少不了你,少不了我,少不了每個人。
2月4日,在全球華人矚目的春晚上,30位舞蹈演員身穿由柔性屏特製的“柔衣”亮相《青春暢想》節目,吸睛無數,成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
此後,柔宇科技的柔性屏系列產品接連亮相廣東春晚,CCTV-3綜藝頻道、深圳春晚,成了春節檔的最強風。
年後,這股風吹到了A股市場,所有涉及到柔性屏的上市公司均被捲進了漲停潮。
短短的一週裡,數十隻柔性屏概念股集體漲停的奇觀頻頻出現,點燃了豬年的第一把火。
箇中緣由,除了春晚的助攻外,更主要的還是安卓陣營各大手機廠商相繼釋放的可摺疊柔性屏手機量產資訊。
可摺疊屏、可彎曲屏在市場上本不是新鮮事,三星、蘋果都在相關領域研發多年,可一直沒有進入商業化階段。
直至主營面板的柔宇科技這條鰱魚闖進了死水般的智慧手機行業。
2018年10月31日, 柔宇科技 召開全球釋出會,宣稱在11月1日將正式面向全球發售首款可摺疊手機柔派。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大巨頭們頓感顏面受損,群起反擊。

11月7日, 三星 在SDC開發者大會上展示了其首款可摺疊原型樣機,且與柔派的蹭熱點、一直處於預售狀態不同,三星宣佈將在2019年3月正式上市,年出貨量將達到100萬臺。
此後, OPPO、小米、華為 也紛紛表示將在2月下旬的巴塞羅那MWC大會上釋出其可摺疊手機。
一時間,風雲際會,可摺疊手機成了主流趨勢。
但也要看到,這是行業發展使然,縱觀智慧手機的發展,螢幕尺寸的持續增大是智慧手機迭代發展的一條關鍵主線。
以蘋果為例,瘋4、果5、腎6、奸7的火爆背後都伴隨著大屏化。
在近兩年機身已達7英寸,螢幕佔比普遍在85%以上後,手機屏再無提升空間,才有了蘋果8和9的累覺不愛。
不同於全面屏實現屏佔比從70%向90%的進步,可摺疊手機可以直接將螢幕尺寸翻倍,實現了質的飛躍,無疑是手機產業的重大變革。
5G時代的到來,將實現各行業產業形態的多維度升級,企業的商業模式及人們的生活模式將發生極大的變化,萬物互聯的趨勢不可阻擋。
手機作為無縫銜接各大裝置互動的重要產物,在5G時代更需要不斷進行產業升級迭代,從而在變革升級大潮中體現產品存在的價值。
可摺疊屏產品的出現,可謂恰逢其會,既突破了當下智慧手機低迷的消費期望,也是對未來萬物互聯場景的一次強力推動。

正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2月1日在微博上所說:“5G孕育高速暢想時代,摺疊開啟智慧未來。”
華為在巴塞羅那邀請函上使用的"連線未來"的標語,足可看出對可摺疊手機的厚望,將成為萬物互聯的重要紐帶。
2
可摺疊手機雖然風頭正勁,但價格上卻不是那麼親民。
柔宇科技的柔派基礎版售價為8999元起,三星的可摺疊手機Galaxy F售價更是高達2000歐元,摺合人民幣15400元。
這主要是由於柔性屏產業鏈還不夠成熟,離正式實現商業化還有一定的距離。
柔性OLED面板作為摺疊屏的關鍵技術,在2016年以前,供給和應用都非常有限。
根據IHSMarkit資料,2016年全球柔性OLED僅有三星和LG各有一條產線,全球出貨量為34萬平米,其中三星的產能佔比達到了80%,幾乎壟斷了全球柔性OLED面板供給。
自從2017年蘋果在其iPhone X上匯入柔性OLED屏幕後,柔性OLED開始在智慧手機市場規模化應用, 京東方、維信諾 等各大面板廠商紛紛加碼佈局柔性OLED產線。
京東方作為我國面板產業的龍頭,秉持國家意志而生,多年的發展可簡要概括為狂圈錢,燒未來,直到2017年LCD面板瘋漲才進入收穫期。
憑藉著在LCD面板上燒出來的經驗,京東方深刻明白提前佈局的重要性,在OLED的佈局上要靈活和積極的多。
2015年5月,京東方投資465億元開始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的建設,也是全國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
這條產線於2017年10月實現量產,成為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量產的6代柔性OLED面板線,打破了韓國企業在柔性OLED面板市場的壟斷格局。
此後,京東方在柔性AMOLED上不斷加碼,綿陽、重慶、福州三條柔性屏生產線相繼開工建設,累計投資額高達1860億元。
此外 ,深天馬、維信諾、華星光電 等企業也紛紛進軍柔性屏領域,中國企業開始奮力追趕。

根據IHS Markit資料,按現有產線規劃來看,到2020年三星的產能份額將會大幅下降至54%,屆時LGD、京東方、維信諾和華星光電分別將佔有15%、22%、4%和4%的產能份額。
3
除了產能外,良品率也是制約柔性屏實現商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OLED的生產過程中,蒸鍍是OLED製造工藝的關鍵,直接影響著OLED螢幕顯示,蒸鍍機的工作就是把OLED有機發光材料精準、均勻、可控地蒸鍍到基板上。
因此,蒸鍍裝置在產品的品質和良品率方面都起到決定性作用,如同OLED面板製程的“心臟”,猶如光刻機之於半導體產業。
目前,日本的 Canon Tokki 獨佔高階市場,能把蒸鍍誤差控制在5微米以內,即一個紅細胞大小,蘋果等下游廠家點名只要Tokki的蒸鍍裝置生產的OLED柔性屏。
Tokki的蒸鍍裝置價格也同樣非常高昂,一套價值1.5億美元,且一年只能生產3-5套,供不應求。
Tokki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三星的大力扶持,因此三星一度獨佔了Tokki所有的產量,三星能壟斷中小尺寸OLED的生產和供貨,Canon Tokki的功不可沒。
2017年,Tokki的產能為7套,其中5套給了三星,一套給了LGD,最後一套則給了京東方。
京東方在成都的6代柔性OLED生產線能夠提前量產,很大程度上就是拿到了這套裝置,疊加京東方的技術後,生產出的OLED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京東方的柔性OLED屏在2018年Q3已經用在華為的mate 20手機上,從市場反饋來看,表現良好,同時為華為mate 20供貨的LGD的OLED螢幕卻多次出現“綠屏”現象。
除了Tokki外,全球還有 SUNIC、SFA、ULVAC 等幾家蒸鍍裝置企業,其中SUNIC、SFA都是在三星的培養下從Tokki的裝置上copy出來的企業,與Tokki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從國內廠商看,天馬、和輝、維信諾等企業多使用的SUNIC、SFA、ULVAC三家企業的蒸鍍裝置,因此生產的OLED屏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很難打入蘋果、華為等企業的產業鏈。
所幸,三星和LGD在2018年無新產線建設規劃,Tokki2018年的產能已擴大到11套,為我國的面板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目前,三星的柔性OLED屏的良品率已接近80%,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
京東方的良品率2018年Q3為10%,年底達到了30%,2019年有望提高到50%,生產成本也有望在2019年底低於三星。
可以說,京東方是目前國內唯一打入高階市場的企業,2月19日訊息,蘋果計劃在2020年量產摺疊屏iPhone,京東方成為蘋果繼三星、LGD後的第三大柔性OLED供應商。
目前來看,受良品率、原材料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根據IHSMarkit資料,手機柔性OLED面板平均價格是硬屏OLED的3倍左右,是LCD的6倍以上。
這意味著,摺疊屏手機要正式實現商業化,需要整條產業鏈的配合,但在下游各大廠商量產可摺疊手機的巨大需求下,柔性OLED產業鏈有望迎來高景氣週期,商業化程序將大幅縮短。
4
OLED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原材料、生產裝置、驅動電路等,中游的OLED面板及模組,以及下游的手機、電視等三個環節。

在整條產業鏈中,原材料的地位非常重要,佔成本的比例約為 30%,主要包括通用材料和有機發光材料兩部分。
通用材料 可以細分為陰極、陽極、電子注入、電子傳輸、空穴注入、空穴傳輸等,有機發光材料包括紅色熒光材料、綠色熒光材料、藍色熒光材料三種。
有機發光材料 是產業鏈中最主要的材料,形成過程也非常複雜,分為化工原料—中間體—生化前材料—終端材料幾部分。

別看這些材料不起眼,技術壁壘卻非常高,受限於國外的專利封鎖和保護,全球的OLED有機材料供應基本掌握在韓國、日本、德國及美國廠商手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我國企業起步晚,技術積累薄弱,主要在毛利較低的化工原料和中間體等領域搏殺,對毛利高達80%的終端材料只有流口水的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隨著華為、京東方等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我國的原材料企業迎來了絕佳的發展機會。
隨著國內產業鏈日趨成熟,在下游可摺疊手機的巨大需求下,國內的原材料企業將充分受益這輪柔性OLED熱潮。
目前,有機材料領域強力新材、萬潤股份等企業已逐漸突破封鎖,具備生產部分 OLED 終端材料的核心技術和能力。
>> >強力新材< <<
強力新材是國內光引發劑領軍企業,下游包括半導體、LCD、PCB等領域。
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到全球主流光刻膠生產線的企業,下游客戶包括臺灣 長興化學、日本旭化成、日本日立化成 等全球知名光刻膠生產商。
2016年7月5日,公司與臺灣 昱鐳 合作成立 強力昱鐳 ,聯手 LG 佈局OLED材料業務。
臺灣昱鐳成立於2000年,專注於OLED、PLED等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產品覆蓋電子注入、電子傳輸、有機發光、空穴傳輸、空穴注入全部領域,可生產昇華後的終端材料。
公司藉助臺灣昱鐳的技術優勢,從事AMOLED高純度電子級有機材料的研發生產,目前已擁有10臺昇華機和1臺蒸鍍機。
公司現已可量產紅、綠、藍三種顏色發光材料,與國內的主要面板企業都有合作。
>> >萬潤股份< <<
公司成立於1995年,主營液晶材料、醫藥中間體和光電化學品的生產開發與銷售。
公司在OLED行業佈局較早,是國內OLED有機材料龍頭,成立了煙臺 九目化學 和江蘇 三月光電 兩個子公司負責OLED業務。
煙臺九目是國內最大的OLED中間體公司,主要從事OLED發光材料中間體研發和生產,主要客戶包括DOOSAN、LG化學和DOW化學等。
江蘇三月主要研發OLED單體,公司在CPL材料和TADF綠光單主體方向獲得突破性進展,效能已經達到商業化應用水平,2019年CPL材料有望在下游面板企業量產線實現批量供貨。
>> >濮陽惠成< <<
公司傳統主業為順酐酸酐衍生物業務,近年來公司大力發展OLED中間體業務,主要包括芴類、噻吩類、咔唑類、有機膦類等藍光中間體材料。
在有機材料中,紅光和綠光材料已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但高效率、高穩定性的藍光材料仍然非常短缺,可以說高效能的藍光材料是OLED材料技術的關鍵所在。
公司是目前國內少數能生產藍光材料中間體的企業,發展潛力非常大,在藍光中間體芴類材料方面佔據了國內超80%市場份額。
2018年2月,公司定增2億元加碼OLED業務,得到了 北京芯動能 和民權中證國投認購,其中芯動能的第一大股東就是京東方,充分表明了公司的實力已得到了京東方的認可。
2019年1月6日,公司募資不超7億元用於收購新三板公司 翰博高新 ,加碼OLED業務。
翰博高新主營光電顯示薄膜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8Q1-3 營業收入20.62 億元,歸母淨利潤為 5410 萬元,主要客戶包括京東方(2018年上半年佔總收入的88.8%)、LG等國際一線面板廠商。
公司收購翰博高新後,業務範圍大大拓展,將進入京東方和LG的供應體系。
可以看到,OLED業務已成為公司未來的發展重心,剛好趕上了這輪柔性屏的熱潮。
公司現有市值只有40多億,相比 萬潤 和 強力新材 的百億市值更有彈性,且標的更純正,這也是公司遭熱炒的原因。
此外,材料端還包括偏光片環節的 三利譜 ,FPC環節的 東山精密、弘信電子 ,驅動IC環節的 中穎電子 ,靶材環節的 阿石創 等。
5
我國的資本市場總是喜新厭舊的,投資者對OLED並不陌生,上述標的並沒有開啟投資者的想象空間。
在柔性屏成為最強風口的情況下,最受益於行業發展趨勢的當屬PI材料。
PI(聚醯亞胺)是指主鏈上含有醯亞胺環的一類聚合物,具有較高的耐油、耐溫和低介電損耗等優異的綜合性能,有著“黃金薄膜”的美稱。

資料來源:CNKI | 申萬巨集源整理
在玻璃材料不能支撐反覆摺疊的情況下,要實現柔性的OLED顯示,基板和蓋板都需要使用柔性材料。
其中黃色PI膜可用於基板材料和輔材,CPI膜(透明 PI)可用於蓋板材料和觸控材料。
前段時間柔宇科技和三星推出的可摺疊手機,據有關媒體報道,使用的就是透明的CPI膜。
因此,柔性屏最關鍵的核心就是PI膜,是這輪炒作的重中之重。
遺憾的是PI基膜的壁壘非常高,目前被 日本宇部、韓國科隆、住友化學、日本鍾淵、SKC 等少數幾家企業壟斷,國內目前全部依賴進口。
我國的PI膜起步較晚,涉及企業主要有 國風塑業、東材科技、丹邦科技、新綸科技 等。
>> >國風塑業< <<
國風塑業主營為塑料薄膜,近年來不斷往高階功能膜材料發展。
2017年8月,公司以自籌資金1.79億元投資建設年產180噸高效能微電子級PI膜材料專案,由於盤小,標的純正,成了這輪炒作的總龍頭。
2月19日,公司在互動平臺上表示該專案還未投產,無可應用在可摺疊OLED螢幕上的產品銷售,仍不能阻止公司的繼續漲停。
在踏上了最烈的風口後,即使公司想低調,實力都不允許了。
>> >東材科技< <<
東材科技2011年上市,產品包括功能聚酯薄膜(絕緣)、複合材料及製品、功能聚酯薄膜(光學)等。
2018年10月,公司通過了以自籌資金3.18億元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OLED顯示技術用光學級聚酯基膜專案的議案。
股價的瘋漲同樣讓管理層坐不住,2月15日,公司緊急公告OLED專案還處於籌備階段,尚未開工。
>> >丹邦科技< <<
丹邦科技專注於柔性電路板及材料的研發製造,包括FPC、COF柔性封裝基板、COF產品及關鍵配套材料聚醯亞胺薄膜(PI膜)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近年來,公司致力於PI膜的研發生產,2017年4月,公司的微電子級高效能聚醯亞胺已實現量產。
2018年7月,公司宣稱達到世界領先水平TPI薄膜碳化技術改造專案試生產成功,股價因此扶搖直上,在被深交所下發關注函後,又遭減持,最終一地雞毛。
吃一塹長一智,直到2月18日,公司才表示COF柔性封裝基板和PI膜產品,可應用於柔性OLED的封裝襯底材料。
新綸科技和時代新材雖然也有PI膜產品,但目前都不可用於柔性OLED領域。
因此,在矮子堆裡拔高個,國風塑業和東材科技得以脫穎而出。
6
在PI膜的生產工藝中,必不可少的器件是玻璃基板,目前國內生產玻璃基板的企業有 彩虹股份、凱盛科技 和 東旭光電 。
其中 彩虹股份 是中國第一家、全球第五家擁有液晶玻璃基板成套工藝、裝置設計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填補了國內行業多項空白。
公司的主要產品為G4.5、G5、G6和G8.5液晶玻璃基板,產品規格有0.7/0.5/0.4mm,已實現了液晶玻璃基板產品全覆蓋。
由於與PI膜的生產息息相關,所以這三家企業也將極大地受益於柔性OLED的熱潮,成為了炒作的核心標的。
在技術含量極高的裝置製造領域,我國的企業多處於研發階段,有實際生產能力的極少。
聯得裝備在平板顯示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顯示模組裝備龍頭企業,公司的柔性屏造裝置已供貨蘋果、京東方、華為等企業,柔性AMOLED貼付等最新裝置已可量產。
領益智造是全球最大的精密功能件廠商之一,蘋果的功能件核心供應商,公司的AMOLED以及INCEN和柔性顯示等高階顯示器件已實現小批量量產。
此外,還有同為顯示模組的 智雲股份、錦富技術, 面板檢測裝置龍頭精測電子等企業。
通過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梳理,可以看到我國的柔性OLED產業鏈非常薄弱,特別是在上游的材料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
可縱觀鋰電池、手機等產業的發展,可以看到下游需求的爆發將有力地拉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在可摺疊手機已成未來發展趨勢的情況下,我國的柔性OLED領域也將迎來最佳發展良機。
2019,豬真的要飛起來了。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資訊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