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就地解散、羅永浩離開:透過聊天寶看社交行業大戰

聊天寶被傳團隊就地解散,羅永浩業已離開聊天寶的訊息再度引發人們對社交領域的關注。毋庸置疑的是,社交市場是一塊肥肉。龐大的流量、剛性的需求、多維的變現渠道都讓社交無時無刻不是萬眾矚目的焦點領域。然而,社交市場的龐大紅利同樣造就了它的巨大的行業壁壘,一旦社交市場的格局確定,後來的入局者們就很難再進入到社交領域裡。由馬桶MT、聊天寶、多閃拉開的“三英戰呂布”的社交市場的新戰役正是這一定律的直接體現。
儘管人們介入社交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是結局似乎都是一樣,微信在社交領域一家獨大的地位並未真正撼動,人們所期待的終結微信在社交江湖當中地位的時刻並未真正來臨。因此,儘管社交領域的進入門檻很低,但是,想要在一個市場格局已經確定的行業裡重塑行業格局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微信在社交領域的“江湖老大”的地位並未撼動,但是,以馬桶MT、聊天寶和多閃為代表的社交新生力量敢於在一個微信佔據極大優勢的市場上縱橫捭闔,這種氣魄不得不讓我們欽佩。同樣地,正是由於這些新生的社交力量讓我們看到了市場對於新的社交工具的真實需求,同樣看到了社交領域當中蘊藏著的巨大的潛能。即使進入到了網際網路下半場,社交行業依然是一個充滿紅利的存在。

紅利巨大,社交領域吸引新舊力量的近身搏殺
如果要問為什麼人們對於社交領域一直都情有獨鍾的話,或許用巨大的紅利來詮釋再合適不過了。除了社交行業本身潛藏著的巨大的紅利之外,以社交為圓心的“社交+”所帶來的強大的增長潛能,同樣讓人們不會忽視任何一個加入到社交大戰的機會。
從社交剛剛興起之時的各種“Q”,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各種“信”,這些現象都在向我們展示著社交市場本身所蘊藏著的巨大的潛能。或許,正是因為社交領域的巨大紅利,所以,無論是在網際網路行業剛剛興起之時,還是在網際網路紅利逐漸消退之際,我們都可以看到新舊力量輪番搏殺的身影。那麼,社交領域的紅利究竟有哪些地方呢?
以社交為切入點的流量入口。 談及社交,人們最先想到的或許就是和它密切相關的流量。由於網際網路式的發展模式主要是以平臺和流量為主,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社交入局者們很大程度上是想要通過社交來獲得流量。因此,社交背後的流量紅利成為它之所以會吸引如此多的競爭者不斷加入其中的根本原因。
當網際網路時代剛剛興起之時,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入局者們都會期望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得流量,社交自然成為諸多方式當中最為直接的一個選項,因此,在網際網路行業剛剛興起之時,我們便看到了諸多的入局者們都開始通過社交這個切入點獲得流量,以此來確立自身在整個行業當中的市場地位。騰訊的崛起正是與它一直深耕社交,並且以社交不斷聚攏流量有著莫大的關係。
隨著網際網路紅利的逐漸退卻,流量獲取的難度逐漸增加,社交同樣是一個較為便捷的獲取流量的入口。在這個時期出現的馬桶MT、聊天寶和多閃,其實都是在試圖通過加持社交領域來探索一種較為方便、快捷的獲取流量的新方式。因此,社交領域裡的流量紅利一直是促使入局者們會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社交大戰的根本原因所在。
社交生態的豐富與多元。 當一個行業發展成熟,人們通常會用建構生態體系的方式來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營養,從而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豐富而又多元的生態體系的搭建直接關係著一個企業的生命線的深度與廣度。社交行業對標的人最基本的社交需求,從這個最基礎的需求出發,我們能夠建構一個異常豐富和多元化的生態體系,並且能夠實現多元化的變現。
國內的騰訊,國外的Facebook其實都是這種現象的突出代表。通過社交這個原點,我們可以將金融、電商、遊戲等諸多行業都串聯起來,並且將變現的重點落地到社交之外的其他領域裡,而社交本身並不承擔太多的變現任務。正是因為人們看到了社交的這一優勢,所以,我們看到他們幾乎都是以社交為切入,隨即便開始以社交為原點衍生出更多新的產品和服務,最後再通過這些產品和服務進行變現。
正是由於以社交為原點所搭建起來的生態的豐富與多元,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有如此多的入局者不斷加入到社交領域裡。即使是一些新生力量也不甘落後,敢於從細分的領域去挑戰社交巨頭的江湖地位。這也是為什麼馬桶MT、聊天寶和多閃之所以會不斷從細分的領域來切入社交領域的根本原因所在。以騰訊、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巨頭強大的生態體系和變現系統,讓任何一個覬覦社交領域的人都不願意失去這樣一個獲得肥肉的東西,哪怕是遍體鱗傷也在所不惜。
社交本身的固有特質。 其實,社交本身的固有特質同樣是吸引入局者會不惜近身肉搏,加入戰鬥的原因所在。社交是每一個人的基本需求,幾乎每一個人都要進行不同形式的社交。如果抓住了人們的社交需求,就相當於抓住了人們日常的生活。我們看到的以騰訊、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建構起來的生態體系,其實都是基於社交本身固有的特質所帶來的。
社交的這種底層、基礎、深度的特質最終讓入局者們看到了它身上所具備的強大的潛能,並且願意通過社交的這些特質來實現更多其他領域的全新應用。所以,無論是在網際網路發展的早期,還是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我們都會看到不斷有新的入局者不遺餘力投身到社交大戰的滾滾洪流裡。
社交本身固有的底層、基礎和深層的特質最終決定了人們期望通過社交來撬動更大的市場,獲得更多的發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所謂的人們加入到社交大戰之中,其實他們並不僅僅只是為了社交而社交,而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為了通過社交獲得更多新的發展。
社交本身所蘊藏著的巨大紅利不斷吸引著新舊力量的覬覦和環視,無論是在網際網路行業早期還是在網際網路紅利落幕之際,人們都期望通過加入到社交大戰當中,能夠獲得一次掘金的機會。然而,當社交市場的格局已定,外來的進入者們並不能夠快速地加入其中,因為舊勢力的阻擊讓進入社交領域難上加難。

新力量出擊,舊勢力固守,如何才能決勝社交戰場?
社交領域巨大的紅利誘惑讓新力量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加入到戰役裡,而嚐到社交市場甜頭的舊勢力自然不會把業已建構的優勢拱手相讓。於是,我們看到一場基於自身實力範圍的社交戰役不斷展開。那麼,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決勝社交戰場呢?
經營好固有的使用者,確立優勢領域的優勢地位至關重要。 對於一個已經確立了市場格局的行業來講,四處出擊並不是好事,或許經營好現有的使用者,不斷優化現有種子使用者的體驗遠比四處出擊要更加適合。我們都知道,當下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工具在整個社交領域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對於新的入局者來講,我們現在要做的或許是要經營好忠實的粉絲,而不應該四處出擊,最終招致社交巨頭的聯合絞殺。
對於新的社交領域的入局者來講,如何經營好現有的使用者,如何進一步提升現有使用者的體驗,或許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對於一個已經確立市場格局的行業來講,與巨頭進行貼身肉搏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反而立足本身,通過不斷優化自身的發展邏輯和產品,或許能夠為我們開啟一個全新的發展新方向。
以自身的優勢領域為出發點,通過不斷優化產品體驗來找到變現的可能性或者是在自我的生態體系內找到社交工具變現的另外一種可能性,或許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看到的阿里旺旺其實都是在自身體系內,基於自身的優勢領域確立了其在社交領域的另外一種優勢。
以新的方式切入到社交領域之中,避免與傳統巨頭的優勢點硬碰硬。 我們看到馬桶MT、聊天寶和多閃其實都是在以一種新的方式切入到了社交領域裡,所以才會讓外界對於他們挑戰微信的優勢地位充滿了期待。因此,對於新生的入局者來講,通過新的方式切入到社交領域裡,避免與傳統巨頭的優勢點短兵相接或許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跳出傳統巨頭的勢力範圍,以新的方式和新的領域為切入點來獲取使用者,成為社交領域的新入局者們能夠避免硬碰硬,並且真正實現逆襲的關鍵所在。因此,以新的方式切入其實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通過新的內容展示形式,比如多閃以短視訊為切入點介入社交;比如馬桶MT以區塊鏈介入社交等;第二層意思是要將獲取使用者的領域不要停留在微信埠這個已經確立優勢地位的範圍內,而是要拓展到短視訊、直播等新的領域裡,只有這樣才會避免被聯合絞殺。以新的方式、新的領域加入到社交領域之中,才是未來決定新生力量究竟能夠在社交領域裡走多遠的關鍵所在。
技術依然是決定社交之戰的終極武器。 筆者認為,作為一個與新技術密切相關的領域,決勝社交領域的終極武器始終都是技術。如果我們僅僅只是靠打概念的方式就想要在社交領域裡佔據一席之地的話,顯然是有些太過簡單的。首先,使用者的新需求要求我們必須要用新技術來優化他們的體驗,只有這樣,使用者才會去選擇新的社交工具。
其次,新技術的加入能夠讓社交與外部行業產生聯絡。對於一個諸多行業都在開始加持新技術的時代來講,社交領域加入新技術無疑讓社交與外部技術有了某種天然的聯絡,同樣便於建構社交的生態圈。因此,技術依然是決勝社交之戰勝利與否的終極武器。
社交領域本身所具備強大的潛能讓新舊勢力不斷加入其中,然而,由於社交本身的格局已定,新力量在加入社交之戰之後開始遭遇到了舊勢力的聯合絞殺。然而,這並不能抵消人們對於社交這塊肥肉的關注,找到決勝社交領域的關鍵點,新的力量依然存在逆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