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共同特徵:聰明地思考,愚笨地做事
這個世界上,能聰明思考的人非常多,但是能把自己所想之事堅持做到最後的人卻非常少。
本文作者辻野晃一郎先生,是前 谷歌 日本法人總裁,早年曆任索尼VAIO、數碼TV、家庭影院、個人音響等部門總負責人,現在正在自主 創業 。
創業過程充滿著艱難險阻,每當遇到困難時,他都會這樣告訴自己:“聰明地思考,愚笨地做事。
01 別在人家成功後才表示“我也有過同樣想法”
從索尼到谷歌再到創業,我在30多年的 商界 生涯中遇到過非常多的問題和困難。
每當遇到困難時我都會這樣告訴自己:“聰明地思考,愚笨地做事。”
這個世界上,能夠聰明思考的人非常多,但是能夠把自己所想之事堅持做到最後的人非常少。
另外,不深入思考,只是做事也是不行的。
當你真的想要做成某件事的時候,唯一的做法就是:聰明地思考,在此基礎上愚笨地去完成它。
越是聰明的人,在碰壁的時候,越是擅長運用極具說服力的言辭陳述做不到的理由,然後立刻放棄,或者把這個包袱丟擲去。
還有一種“發散型”的人,這種人腦海中經常會像泉水一般湧現出各種獨特的點子。
但是下一秒他們的興趣立刻就會轉向別處,結果那些靈感並沒有得到實踐,就那樣一閃而逝。
每當看到新產品推出的時候或是別人成功的時候,他們就會滿不在乎地表示:“其實我也這樣想過”“當然我也早就注意到了”。
說這些話有什麼意義?既然你也有過相同的想法,為什麼沒有親自去實踐呢?
聰明地思考固然很重要,但是愚笨地去踐行並最終獲得成果需要執行力和耐力。
有沒有這兩種能力正是成功人士與芸芸大眾最明顯的區別。
02 甘認失敗而放棄的人不是專業人士
當碰到困難的時候,如果採取正面攻擊法無效的話,就努力尋找是否還有別的方法並且不斷採取各種措施。
與其花時間重複那些失敗的藉口,還不如堅持不懈,努力採取各種方法來嘗試解決問題。
這樣的話最終一定會有結果,這才是專業人士的做法。
不管從事什麼工作,總會有進展不順利、碰壁或是誤入黑暗隧道迷茫無助的時候。
這時如果呆立不動,放棄採取任何行動的話,就永遠無法突破障礙,也不可能穿越隧道。
總之,只要一點點地採取行動,總會有突破障礙、走出隧道的時候。
向左不行的話就向右,向右也不行的話就試著把天花板或地板鑿開。
堅持自己的初衷,不輕言放棄,總有一天能夠找到解決方法。
再強調一遍,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是真正的專業人士。
03 永遠堅持“why”而隨時捨棄“how”
一旦說起“愚笨地堅持到最後”,想必很多讀者都會有疑問:
既然都說了“捨棄”非常重要,這不是相互矛盾嗎?
並非如此,凡事都分兩種場合,一種是“要愚笨地堅持做到最後”,另一種是“要有勇氣中途放棄”。
愚笨地堅持做到最後非常重要,放棄也同樣重要。能夠有所區分才是最重要的。
“要愚笨地堅持做到最後”與“要有勇氣中途放棄”這兩種情況的判斷標準可以通過“why”和“how”來進行考慮。
所謂的“why”是指本來的目的,即“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how”是指方法,即“如何能達到這個目的”。
一般來說,屬於“why”的部分都是應毫不動搖地、愚笨地堅持做到最後的事。
另一方面,“how”不過是實現“why”的方法。
一旦發現用某種方法不能實現目的,完全可以中途放棄這種方法。
也就是說,“why”是必須毫不動搖去堅持的東西,而“how”可以中途放棄,甚至有的時候必須放棄而不得有半點猶豫。
我下定決心要從任職多年的索尼公司辭職是在某個晚上。
結束了冗長又毫無成果的經營會議之後,走出會議室的時候。我抬頭望見公司牆壁上閃耀著藍色光芒的“SONY”幾個字母。
曾幾何時我是懷著憧憬的目光去仰望它,但是那一瞬間我只感到了深深的徒勞。
“啊,我不能再待在這個地方了,是時候該離開了。”
那一瞬間我本能地對此堅信不疑。
如果說人生的目的是“why”,那麼工作的公司就屬於“how”。
從一家公司辭職只不過是改變了實現人生目的的方法。
之後與谷歌公司的相遇,正是得益於放棄了那時的“how”,這次我又放棄了谷歌公司這個選項,而獲得了創業這個“how”。
無論在索尼公司還是在谷歌公司,我都拼盡全力,做到極致。
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能敏銳地覺察到應該捨棄的東西,並且不錯失時機。
全身心地投入當下的工作,一旦時機成熟,立刻捨棄舊的做法,開始新的嘗試。
我希望自己能以這種輕快的步伐過完一生。
關於作者:辻野晃一郎,1984年入職索尼,歷任VAIO、數碼TV、家庭影院、個人音響各部門總負責人。2007年入職谷歌,擔任谷歌日本法人總裁。2010年創辦Alex株式會社,現任該公司總裁兼CEO。
本文摘編自《谷歌的斷舍離》,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內容有刪減。華章管理(ID:hzbook_gl)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