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VS水滴互助,金融與社交,哪條路通向網路互助的未來?
2016年是網路互助元年,隨之而來的是如同當年千團大戰一般的殘酷競爭和洗牌,最後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家;但當一個賽道熱到值得幾百家創業公司前赴後繼的時候,自然也逃不開大公司們的關注,於是,網路互助行業在2018年末又加入了幾家網際網路巨頭,京東、螞蟻金服、滴滴相繼入場。
1月份,螞蟻金服旗下的相互寶宣佈會員數超過3000萬,而老牌玩家水滴互助上週則對外宣佈其會員規模超過7000萬。進入2019年,巨頭入場之後,這個行業越來越熱鬧了。
一邊是深耕已久的行業原有領軍者,一邊則是攜螞蟻金服巨頭之威的相互寶,這個賽道未來的格局將會怎樣?
巨頭入場凸顯賽道價值
很多時候創業者、投資人都將巨頭入場視為壞事,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巨頭入場、競爭激烈也說明了這個賽道背後極高的價值,任何一個市場都無法永遠保持藍海狀態,除非它沒有任何利益可圖。
網路互助就是這樣一個具備足夠吸引人,且不斷在變大的蛋糕。一方面,隨著80後、90後成為社會的主流消費群體,他們獲取資訊的渠道更加豐富,對於風險的保障意識也要遠強於自己的父母輩。另一方面,網路互助的高性價比特徵也更適合作為一種面向大規模使用者群體的保障方案。
於是網路互助作為一種創新型的全民互助保障方式,正在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標配,其巨大的使用者基礎和剛性的需求決定了這個產品和模式本身的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網路互助也成為了教育使用者強化保險意識,甚至將互助使用者轉化為更高ARPU的保險使用者的重要渠道,等於站在了很多保險公司更前一端,具有離目標使用者群體更近的入口價值。
金融系、社交系的道路之爭
激烈的競爭之下,不同的玩家自然會探索不同的發展模式與方向,以期能夠形成差異化競爭,在紅海里面建立壁壘或者創造一個新藍海市場。
網路互助賽道也不例外,這一賽道最初是以社交模式開啟,但隨著巨頭進入,巨頭們在網路互助賽道的玩法則更傾向於金融的流量思維,這也與巨頭們本身的業務特點相關。
1、BAT + TMD 巨頭系——依託金融生態
巨頭之中,阿里在網路互助賽道顯得最為激進,這也與螞蟻金服本身的強金融屬性相關,螞蟻金服2018年10月便上線了名為“相互保”的網路互助產品,並藉助支付寶渠道進行推廣,雖然此後因為政策等多方原因改名“相互寶”,但依然保持著不錯的使用者增長。
螞蟻金服在金融領域的積累和佈局決定了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受眾廣泛,甚至可能成為重要入口的機會。但其金融背景也決定整個產品思路從一開始就更傾向於一款金融產品,甚至因為其一度被定義為一款“保險”產品而非互助產品,從而站在了輿論風口和強力監管之下。
相比於螞蟻金服的相互寶,京東推出的京東互保結果就不甚理想,一向對標螞蟻金服的京東金融在2018年11月13日一早便在京東金融的保險板塊上線了京東互保產品,但僅僅推出內測一天,這款產品就在14日被下架,對於一款需要足夠多使用者才能夠體現出其價值的網路互保產品,如此短時間倉促的內測顯然不能用灰度測試輕易解釋,背後更多祕辛恐怕外界也很難知曉了。
除此之外,新晉巨頭滴滴也在2019年1月上線了其網路互助產品,但隨後滴滴就被傳陷入了內部調整階段,很多非核心業務的優先順序都被大幅降低甚至砍掉,這款網路互助產品未來的命運也便變得很難捉摸。
2、垂直系:水滴互助、夸克聯盟、眾託幫、壁虎互助等——依託社交體系
除了巨頭之外,經歷過2016年殘酷洗牌後,依然還有幾家創業公司活躍在這個賽道上,這其中擁有7000萬用戶的水滴互助無疑是獨立於巨頭之外的行業老大。
水滴互助從創辦之初就緊抓微信流量紅利的機會,藉助社交玩法以及水滴籌等同一生態下兄弟公司的協同效應,快速建立了規模壁壘。
另一方面,水滴互助接受了騰訊的投資,自然也被認為背後有著騰訊的影子,甚至是社交網路資源的直接加持。
對於網路互助產品而言,社交網路所帶來的價值自不必多說,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有規模效應的產品,只有使用者規模越大,其對使用者保障才能夠越充分,整個模型也才能正常運轉。而社交網路本身所能夠提供的信任感和裂變式的網路效應,是網路互助產品們能夠快速拓展使用者的關鍵。
畢竟並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夠像支付寶一樣擁有足夠多的網際網路金融使用者,利用社交網路的裂變式傳播也就成為了像水滴互助這樣的創業公司顛覆巨頭們的必選之路。
終局:巨頭入場之下,水滴互助依舊值得期待
雖然巨頭入場,但水滴互助早已在這個領域建立了足夠好的品牌、口碑以及生態壁壘,相較於相互寶,水滴互助無論是在使用者規模、保障案例、生態的完備性上都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
從使用者規模來看,水滴互助使用者數已經突破7000萬,是行業第一;從已發生的保障案例數量來看,水滴互助有先發優勢,據水滴互助網站公開資訊顯示,水滴互助已經為2562個家庭劃撥互助金3.57億人民幣,成為行業中業務最成熟的互助平臺之一。
而從已有的生態角度,水滴互助是基於社交體系的,而相互寶、點滴相互、京東互保基於金融體系的生態,這是兩種體系、兩種生態的競爭。但正如水滴互助總經理胡堯曾說過的那樣,“互助模式本質上不是公益,而是‘共益’,是共同有保障意識和保障需求的一群人抱團取暖”。顯然社交體系是天然適合承載網路互助這種屬性的保障模式。
水滴互助藉助社交網路,已經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社互動助生態,一方面水滴籌通過大病籌款的方式積累了大量使用者,而在接觸過大病籌款之後,很多使用者也就自然而然地容易接受自己需要一定保障這個觀念,從而被教育成為了網路互助,甚至保險使用者,並有著很高的轉化率。
對於巨頭們而言,已經佔好位的水滴互助是這個賽道上不可迴避的一家公司,作為單一賽道的創業公司,其規模往往比剛入局的巨頭在這一領域更大,能夠集中投入的資源也更多,反而更容易掀起一場邊緣革命,成為這一極具價值的賽道未來的小巨頭,就如同BAT沒有佔領網際網路所有的應用場景一樣。
畢竟這並不是一場真正的創業公司與巨頭之間的戰爭,而是一場創業賽道里小寡頭與巨頭公司中一個部門之間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