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簽約容聯,共同進擊通訊雲市場
9月20日,企業通訊雲服務商容聯宣佈和騰訊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進擊企業通訊雲市場。
這一事件背景是,有傳言稱騰訊雲或許將成為騰訊新BG(事業群)之一,也有可能和騰訊TEG(技術工程事業群)部分職能、騰訊網際網路+業務合作,針對to B業務設立一個全新的組織架構。
騰訊沒有對此事作出迴應。但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已經不只一次對外釋放騰訊進軍B端業務的訊號,2018年是這家公眾口中“沒有to B基因”公司進軍B端業務的重要年份。
和容聯的合作是觀察騰訊B端業務的一個樣本。騰訊雲副總裁王帥稱,和容聯的合作包括幾方面,一是客戶資源共享,二是技術產品的融合。
容聯創始人兼CEO孫昌勳對第一財經時表示,企業通訊服務發生著變革,溝通方式不僅再是客服和電話總機,和業務場景相結合的通訊服務越來越多,如教育行業的視訊會議等,這也要求公司深入行業接觸客戶需求,這是容聯所擅長的;在技術層面,騰訊擅長基礎設施服務,以及語音識別、AI等高精尖技術。
用王帥的話,“在企業深層次服務上,其實騰訊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原來我們確實不擅長下沉到毛細血管企業這一層裡面,這塊就需要容聯一起協助做。”
這與騰訊向來提供的“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相符,卻也帶來一個問題:企業服務的邏輯是下沉至企業,瞭解企業需求對產品進行加工和修改。把“毛細血管層”交給合作伙伴,會否導致騰訊和被服務企業的隔閡?
王帥稱,“(企業服務)不會因為分工的不同帶來產品的阻隔。我們擅長做哪塊專注做哪塊,不代表和合作夥伴一起做的東西我們就不關注了,這是兩個概念。”
王帥舉了城市服務的例子,騰訊乘車碼已經推廣至好幾座城市地鐵執行無礙,這背後是產品經理深入產品端的結果。
容聯副總裁左奎表示,容聯首先會把平臺上PaaS和SaaS客戶逐漸遷移至騰訊雲技術服務中去;其次會支援騰訊雲大型企業服務方案落地,目前雙方大概有10-20個大型專案在落地過程中;三是推出智慧融合通訊解決方案,容聯產品和騰訊雲基礎能力結合衍生出針對不同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四是針對中小企業的聯合產品輸出,包括騰訊企點溝通解決方案等。
在企業通訊市場,國內公司對標的物件往往為美國的Twilio。這家專注雲通訊服務的公司成立於2008年,於2016年在紐交所IPO,最新市值為80.75億美元。
但在中國,投資者似乎並不青睞這類公司。A股上市公司夢網集團營收規模與Twilio不相上下,且已經實現盈利,其最新市值為65.33億元人民幣;容聯今年2月完成融資,公司最新估值為5億美元左右。
“Twilio的模式不能複製。中美市場差別在於市場競爭格局不一樣,Twilio講開發者即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生命力強,買單能力很強;而在中國,中小型企業往往微信群、QQ群或總機電話就搞定了,沒有像美國那樣用更標準化、更貴的方式去服務,中國市場是大B市場,客戶為大型企業。”孫昌勳對第一財經表示。
責編:劉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