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足夠多的換機理由:淺談小米9上手體驗
近日小米9算是熱門機,終於搶了個首發,很快開箱做體驗。其實我雖然經常接觸新品手機,但自用主力機更換的並不頻繁,主要是每次更換都要“大換血”,手機裡的APP要重灌一次雖然可以通過換機助手無人值守完成,但對於一些重要的聊天記錄尤其是微信這種龐大的騰挪量,搞起來還是有點頭疼。所以,在小米9大駕光臨之前,我手頭旗艦級手機還是2018年開春的貨。

話說到這裡,小米9對我而言也算是“必須要換”的機器, 否則我寧願繼續用著上一代還夠順暢的旗艦。我是夠用黨啊。下面來具體說說我的小米9的上手體驗。首先是價格,對於實用黨,最容易讓自己欣然下手的還是那三個字“價效比”。談價效比小米9還是有一些值得說道的地方,目前小米9的6GB+128GB版本價格是2999,比小米8同配置要高出300塊。配置上驍龍855鎮場,要說比2999還要便宜的只能是自家的紅米855了。

其次是外觀。我承認小米自從米8開始就有些終於了,有米粉說可能雷軍把小米的先鋒設計都轉移到MIX系列了,主力數字系列反而趨於中庸,能主打驚豔牌的恐怕只有8、9各自的透明探索版。另外到了小米9,由於用上了三攝,再加上一些五彩斑斕青春洋溢的配色(大概也是為了和代言人王源合拍),整機背板還是比米8略勝一籌,有傳聞小米9與米6的設計師是同一人,未經核實,但從風格上看,二者卻有相同的味道。
米8的寬劉海終於沒了,換成水滴,不過水滴這個設計方案也早被OV用膩了,因此看起來不能說太好看,也不能說差勁,所以我的評價是“中庸”,不過米9的下巴也變窄了,官方稱比米8縮減40%,這個優勢在實際上手時確實比較明顯,我自己沒有對比圖,拿一張官方圖給大夥看下。


最後是功能上的加成,比如米8的後置指紋在小米9上變為螢幕指紋,相機三攝主攝為4800萬 索尼IMX586感測器,並有1600超廣角+微距鏡頭,拍照更給力了;效能上跑分37萬+,螢幕觀感養眼,其他的體驗有待我後續跟大夥說說,這篇上手簡評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