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手機,是個偽需求?
科技雲報道原創。
“近日,在2019MWC大會上華為釋出一款5G商用摺疊手機,讓很多人高呼“被驚豔到了”。”

提到可摺疊的手機,大家對這個概念可能並不陌生。在幾年前,微軟,索尼都推出過類似的工程機或概念機。但直到2019年,隨著三星、華為等廠商紛紛推出摺疊式手機,才將摺疊手機推向市場高潮。
摺疊手機發布後在市場上迎來了一片讚譽,但冷靜下來,我們不禁要問一問,摺疊式手機,是不是個真需求?我們將通過三點討論這個話題:
技術是否成熟?
是PPT產品還是劃時代的升級
從摺疊概念產機的產生到如今的商用量產,這個期間摺疊手機走了大概有將近10年的時間,而影響摺疊手機的量產的原因無疑是來自技術方面的挑戰:
第一,從硬體上,柔性螢幕面板要做到可摺疊,彎折會給手機螢幕帶來不可逆的破壞,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是影響摺疊手機量產的一大難點。
第二,螢幕摺疊的鉸鏈技術,直接影響著手機的美觀和應用體驗,柔派手機在釋出時就不能很好的貼合在一起,從側面看,彎曲部分會有很大的縫隙,而此次華為和三星釋出的摺疊手機,則有了更好的貼合技術。

柔派手機(左)、華為手機(右)
第三,電池和硬體無法實現摺疊,目前的摺疊手機可以說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摺疊手機,更像是翻蓋手機在智慧手機時代的升級。
目前階段來看,摺疊屏手機更像是炒作概念,除了螢幕變大和可以摺疊一下,並沒有帶來使用者體驗上的巨大提升。
而針對摺疊手機,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更是直接表示:"很多廠商推出的產品就是PPT產品。"儘管此前小米摺疊屏手機在Youtube上被提早曝光,但小米CEO雷軍對目前的摺疊手機量產不看好,他表示:"目前摺疊手機的量產性還不夠好。"
可見,行業內的眾多大佬並不認為摺疊手機技術已經成熟,而目前摺疊手機多以超級限量的形式發售,也被認為主要原因是摺疊屏的良品率太低,根本不能進行大規模生產。而技術不成熟,將直接導致摺疊手機的成品價格過高。
應用在哪?
摺疊手機的應用場景有何變化
除了技術原因導致摺疊手機遲遲不能量產,摺疊手機的應用場景一直也是困擾手機廠商釋出量產摺疊手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移動業務負責人的常程就直接表示:"聯想在2016年TechWorld上就有展示過摺疊手機,但目前聯想還在認真調校,探索應用,確保摺疊屏帶來更佳的使用者體驗。各廠商紛紛推出這類概念產品,核心目的還是'秀肌肉',而並非完全從使用者角度出發。"
目前,摺疊手機的應用場景其實非常尷尬,人們用手機更多的還是通訊、娛樂、遊戲等,而摺疊手機和普通手機的功能差不多,並沒有明顯的提升使用者的體驗。
使用摺疊手機讓人們有種瞬間回到翻蓋手機的年代,而翻蓋手機說實話即使在2G時代,也從未真正被使用者所認可,使用操作以及攜帶都不方便,同時摺疊讓手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們再想象下摺疊手機開啟狀態怎麼用,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說,摺疊手機能夠讓使用者一機兩用,既可以滿足接打電話,可以滿足商用辦公。可是人們利用手機辦公用還是少數,而且即使有辦公這方面的需求,帶個平板或商用筆記本也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可能比摺疊手機也重不了多少,而且實用性要更強。
綜合來說,目前的摺疊手機的應用場景並不多,並不能對手機使用者體驗上有一個很大的革新。對於大多數來說,"一機多能"可能並不是很多人的需求,手機就是用來打電話、微信聊天、遊戲,甚至看視訊,拿著一個4G手機基本就都能夠滿足需求了,而為何要花更高的價錢去使用一個功能繁雜,但多而不精且價格昂貴的產品呢?

價位是否親民?
定位這麼高有何意義
價格一直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手機的重要因素,價格也成為很多手機廠商定位高階的一個標準。但一味的追求高價格則很可能讓手機廠商"走火入魔"。即使如之前的蘋果,在iPhone價格一次次提升後,如今的銷量也大不如前。
而我們來看看最近三星和華為釋出的兩款摺疊手機的價格,三星定價1980美元,華為更是更是直接超過2000歐元,達到了2299歐元,約合人民幣17500元。這兩款手機的價格突破了人們之前對手機價格的認知。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摺疊手機的這個價位可以說是接受不了的。畢竟,手機只是一個電子產品,而且手機的更新換代更快,以國內使用者的消費水平來說,這個手機是肯定不會大規模受歡迎的。
可能有人會說,摺疊手機面向的使用者是高階的商用人士,但說實話,高階人士對這種摺疊手機可能也並不熱衷。摺疊手機的操作複雜,能夠有資本購買這種價位的摺疊手機的人,基本上都是30以上收入較高的商用白領,他們可能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研究這款手機的應用和操作,他們追求的更多的實用性,並不會熱衷的對科技的嚐鮮。
雖然摺疊屏肯定是2019年手機市場上一種新的形態,但無論從技術成熟度,場景應用以及價格定位來說,離真正的大規模應用依然有很長的距離,只有上面的三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才能避免摺疊手機始終停留在"概念"的階段。2019年,你會選擇摺疊手機還是繼續觀望呢?
【科技雲報道原創】
微信公眾賬號:科技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