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VS上市 咖啡市場冰火兩重天
連咖啡被爆閉店止損
近日,曾經大火的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被爆出大量關閉門店,更有媒體爆出,目前連咖啡在全國關店的比例超過30%。其中店鋪網點佔比最高的上海僅剩70多家門店保持運營,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該地區門店運營數為120家。
事實上,這並不是連咖啡首次被爆出關店潮了,早在去年底,連咖啡就被爆出資金鍊緊張,將在全國幾個主要佈局的城市開始大量關店的訊息。不過彼時的連咖啡迴應稱,在春節前後完成了一輪店面調整,主要針對不盈利和早期不符合品牌要求的店面;優化目的很簡單,就是保證公司重新回到盈利狀態,做好過冬準備。
據《電商報》瞭解,連咖啡此次關店是自2017年年底實現盈利之後出現的首次大規模關店。然而,去年12月底,連咖啡還信心滿滿地宣佈,2019年初將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開設全新的形象店,線下形象店的規模約50到60家左右。
不得不提的是,連咖啡去年已經在北京望京SOHO落地了首家實體形象店,在此之後陸續在杭州開設了10家以上的新店。對於線下形象店為何如此選址,當時連咖啡方面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華東地區是咖啡重鎮,而且杭州是新零售的咖啡重鎮,因此選擇一次性開設10家大型形象店。”
連咖啡自成立以來一直採用的是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運營模式,與傳統咖啡店相比既減少了線下門店的重投入,還能迅速佔領市場份額,甚至開始實現盈利。據連咖啡此前透露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18年7月份,其營業點達到300多家,使用者數量超過500萬。
不過從市場反響來看,相對於咖啡巨頭星巴克、還是老對手瑞幸咖啡而言,連咖啡的品牌知名度仍不夠高。正如連咖啡CMO張洪基表示,不少忠實使用者普遍反映看不見連咖啡的品牌logo。而為了打響知名度,連咖啡也開始走向線下。
但從近日媒體針對連咖啡的一連串報道來看,去年所立下的線下門店擴張計劃似乎進展的並不順利。據經濟參考網援引內部人士訊息,連咖啡2019年的發展戰略被定位為“品牌瘦身”,減少實體店投入,增加網路營銷和外送。
此外,該人士還表示,由於連咖啡前期發展太快,選址盲目,後期開的門店不僅沒有增加營業額,反而拖累了老店的業績,再加上人力成本的增加,前期的融資也已經基本消耗殆盡。而據中國網1月上旬的報道,由於銷量下滑,營收下降現金流緊張,連咖啡已拖欠咖啡豆等供應商欠款近半年。由此看來,連咖啡的種種跡象似乎都在彰顯著這一步棋下的並不理想。
瑞幸咖啡或虧損上市
就在連咖啡接連被虧損、閉店、欠債等負面訊息環繞的同時,另一家網際網路咖啡卻傳出了即將上市的訊息。據路透社上週四的報道稱,瑞幸咖啡已經聯絡了包括瑞士信貸在內的3家投資銀行,希望在2019年赴美IPO。
據《電商報》瞭解,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或將為瑞幸咖啡提供服務。另外,該公司希望IPO估值達到約30億美元。有知情人士透露,瑞士信貸是目前唯一一家獲得瑞幸咖啡正式任命的投行。瑞幸咖啡可能會在5月初或6月IPO。
實際上,早在去年11月,瑞幸咖啡就被爆出將IPO事宜提上日程,並已和海外投資銀行展開初步討論。預計將於2019年上市,上市地點將在香港和美國之間抉擇。不過彼時的瑞幸咖啡表示不予置評,甚至到了今年1月的2019年戰略溝通會上,依然不做任何迴應。
1月初,瑞幸咖啡任命Reinout Schakel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值得一提的是,Reinout Schakel不僅曾任香港渣打銀行執行董事一職,並於瑞士信貸及普華永道任職多年,在股權、債務融資及併購業務等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瑞幸咖啡IPO的訊息也多了幾分真實性。
不過瑞幸咖啡和連咖啡的打法有所不同,前者一直依賴於高額補貼 、快速擴張的商業模式來完成市場沉澱,但隨之而來的除了市場規模還有高額的虧損。據瑞幸咖啡此前公佈的B輪商業計劃書顯示,僅僅是2018年前9個月的淨虧損就高達8.57億元。
但這在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看來貌似並不打緊,她還表示將堅持補貼並持續擴張,2019年計劃新開2500家門店,要在2019年底超越星巴克。可惜的是,雖然瑞幸咖啡的上市征途可以不在乎這點虧損,但公司成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卻也成為了赴港上市的一大阻礙。
根據港交所(0388)的《上市規則》,在港上市的公司需要通過“盈利測試”、“市值/收益/現金流量測試”及“市值/收益測試”中其中一項,但上述任何一項均要求申請上市的公司要具備不少於3個會計年度的營業紀錄。換言之,瑞幸咖啡想要赴港IPO的計劃或許就要落空了,這也就可以解釋其為何會傳出轉道赴美的訊息了。
去年12月,瑞幸咖啡完成新一輪2億美元的融資。A輪融資中出現的大鉦資本、愉悅資本等均在B輪中追加投資。值得一提的是,成立於2017年11月、2018年1月才開始試營業的瑞幸咖啡,在本輪融資完成後的估值達22億美元,已成為僅次於星巴克的行業獨角獸。
不過獨角獸畢竟還太年輕,咖啡行業的巨頭依然矗立眼前。今年1月,在阿里巴巴One商業大會上,星巴克公佈了部分運營資料。通過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在30個城市中,實現了2000家門店的外賣接入,並完成了阿里巴巴和星巴克雙方會員體系打通、線上虛擬門店、全域消費者營銷、智慧客戶服務的落地,完成了6億會員覆蓋。
而在隨後的1月25日,星巴克公佈了2019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0日,星巴克實現營收66.3億美元,同比增長9.2%;淨利潤7.6億美元,同比增長9.2%。此外,星巴克在中國店鋪數量同比增長18%。不難發現,雖然星巴克近年來一直被調侃“已至中年”,但還是以龐大的體量和增長速度,在行業內有著顯著的優勢,咖啡江湖的未來仍充滿著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