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大戰硝煙再起:幣安之後 火幣也祭出大殺器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起了三大交易所的現狀。最近和一個朋友聊起了三大交易所的現狀。他談到的兩個現象都很有趣,一個是關於火幣,一個則是關於幣安。
他談到的兩個現象都很有趣。
2019年1月,幣安宣佈將在區塊鏈資產發行平臺Binance Launchpad上線新專案,且2019年每月至少面向使用者釋出一種新代幣。2月3日,波場花費1億美元收購的BitTorrent所發幣種BTT登陸Launchpad,幣安給出的搶購價格為0.00001824 BNB,還不到當時交易所成交價的三分之一,搶到就是賺錢。此事在圈內颳起一陣旋風,不到15分鐘,230多億個BTT就被搶購一空。
在登陸Launchapad之前,根據幣安報價,BTT每個僅0.0004美元,而在登陸後價格則被不斷拉昇,到2月5日一直漲到了0.00128美元,漲幅超過200%。也就是說,短短兩日,搶購者獲利最低也有200%,最高可以達到800%。在財富效應的刺激下,幣安Launchpad的牌子一炮打響。
在3月2日推出的FET專場也是如此。Launchpad上的眾籌價位為1 FET = 0.00858400 BNB,而當時的交易所成交價為至少為1FET=0.035BNB,也就是說搶購者可以用四分之一的價格拿到籌碼,搶到即獲利。很快,近7000萬個FET也被搶空。
在三大交易所中,幣安可謂搶盡了風頭。我最近也在某些微信群裡看到這樣的言論:“昔日的三大交易所巨頭,如今只剩幣安一枝獨秀?”
2019年是一個交易所群雄逐鹿的年份,交易所之間的戰爭和策略也是碳鏈價值今年關注的重點。雖然幣安現在極盡風頭之盛,不過,針對目前的現象,筆者還是想謹慎地說一句: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恐怕還為時尚早。
01 2019年大概率還是熊市
雖然比特幣的價格很有可能已經見底,但2019年加密貨幣大概率還是熊市。
加密貨幣分析師Joseph Young加密貨幣分析師2月末曾在推特上表示:“加密貨幣市場依舊處於熊市深處,現在去談BTC反彈還為時過早。”加密貨幣分析師DonAlt也分析稱,只有在BTC衝破6000美元阻力後,才能真正擺脫熊市。然而比特幣的價格卻在4000之間來回焦灼。
諸多區塊鏈從業者在等待2020年的到來,這是比特幣出塊獎勵減半的一年。按照上兩輪週期來看,比特幣大概率會在減半的年份價格開始上漲,但在減半的前一年,其價格則會處於持續震盪之中。
如果我們當下所處的還是熊市,尤其是熊市可能會結束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把視線撤回到主流幣上。儘管在某個時刻,山寨幣可以憑藉自己的財富效應引起人們的注意,帶走大量的流量(尤其是牛市中期和末尾),但是對於當下這樣一個時刻,主流幣還是新流量進入數字貨幣圈的主要通道。這些新流量包括一些投資機構,以及一些想要入場的散戶人群。
02 火幣沉默?——不,發力主流幣
相較於去年,火幣的聲音單薄了很多。筆者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搬去了海南,還是市場公關的策略發生了變化,今年沒有去年熱鬧。內向的人不如外向的人聲勢大,這往往會給人一種感覺——好像有點涼啊。
在與朋友討論的時候,我不得不贊同這樣一種感覺。但在我回來重新翻閱資料的時候,卻發現了幾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11月28日,火幣在紐約正式釋出合約產品Huobi DM。Huobi DM提供了1倍、5倍、10倍、20倍四種槓桿選擇,Huobi DM收入的20%,將用於回購HT。值得注意的是火幣開出的槓桿並不低,在此之前,三大交易所中只有OK以合約聞名。
第二件事是合約業務開通後,火幣的交易量漲得很快。2018年12月10日,火幣合約Huobi DM在火幣全球站正式上線。合約上線9天后,火幣合約24小時交易量約為4.89億美元。根據當時CoinMarketcap上的資料,如果算上合約交易量,火幣的日交易量其實超過了幣安。到了2018年12月28日,火幣合約累計交易額超過了100億美元。緊接著到了2019年1月12日,火幣合約累計交易額又超過了200億美元。截止目前,其交易額已經超過了500億美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如果按照“maker:0.02% ;taker:0.03%”的費率,上線三個月以來,火幣在合約業務上已經收取了上千萬美元的手續費了。
第三件事是火幣在EOS上勢力強大,強大到最近甚至有來自EOS社群的朋友吐槽,火幣礦池幾乎在EOS上取得了絕對的發言控制權。往後看,POS和DPOS的幣種都不少,藉由交易所的幣票倉去做挖礦業務,已經成為了火幣的一種思路。
從這些角度看,火幣並喪失競爭力,只是火幣與幣安的看法和策略不同。火幣更多的是在圍繞主流幣做佈局,而幣安更多的是在圍繞小幣種做文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從上幣數量和總交易量來看,火幣雖然不如幣安;但從市場深度來看,幣安在比特幣等主流幣的深度上並不如火幣。
我們在上文已經提到了,現在整個數字貨幣市場仍然處於熊市之中,主流幣仍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也會是剛進圈的散戶和機構們的首選。多數人可能沒聽說過BTT,但基本都聽說過比特幣。假使下一輪牛市再度開啟,筆者認為比特幣仍然是新資金進場的重要通道。
從更為長遠的角度看,主流幣市場始終是最為龐大的。在2017年的山寨幣狂潮中,千帆過盡皆不是,能留下來並長期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的幣種寥寥無幾。由於火幣在主流幣上的交易量和交易深度仍然非常可觀,且開始圍繞這些主流幣佈局衍生品業務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因此筆者認為,火幣的未來不僅不如那位朋友所想的那麼悲觀,反而還很有看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火幣、OK等交易所與幣安有著很大的不同。幣安並不貼合政府的監管,走的是聯合國路線,幣安上一種有著一千多種山寨幣,但卻相安無事,幣安也並不在乎上幣後幣價大跌帶來的聲譽問題。但對於火幣和OK這樣的交易所,為了山寨幣冒如此大的風險卻划不來,把握好主流幣市場才是取勝的關鍵。
03 Launchpad的光環能夠一直維持下去嗎?
我們應該如何來看Launchpad為幣安帶來的光環呢?
首先筆者得承認幣安極會做Marketing。Launchpad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幣安和專案方一起拿錢給交易者讓利,說白了就是製造免費套利的機會。這不禁令筆者想起了穩定幣之戰中,雙子星交易所和Paxos為了推廣他們的穩定幣GUSD和PAX,都人為製造出了1%的套利機會。藉由交易者們對套利的熱情,這些穩定幣也都得到了使用者上的增長。
可以說,如果專案方能夠把握數字貨幣的金融屬性,人為製造套利空間並維持一段時間,那將是一個很好的使用者增長手段。在這一點上幣安非常聰明,這也是可供其他交易所學習的地方。(當時,這種類ICO,或者我們稱之為IEO的發行方式,對於那些想要貼合政府監管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來說,採取起來還是要有一番考量的。)
不過,筆者也觀察到了一些對Launchpad不利的現象。最開始,登上Launchpad就相當於取得了大規模的曝光機會,幣價會走強,例如BTT登上Launchpad後還大漲了兩天(但這也可能與波場有關)。但由於搶購者以低廉的價格拿到了籌碼,只要拋售就能獲利,所以一旦某幣登陸Launchpad,接下來該幣就會面臨較大的拋壓。
例如FET,該幣在2月28日一度漲到0.0515 BNB,但在Launchpad之後便開始一路下挫,這或許是與散戶們獲得了便宜的FET急於套現,給了市場較大的拋壓所致。讀者們可以再關注下Launchpad接下來要上線的專案Celer,其價格走勢估計會更類似於FET,而不是BTT。
如果在接下來的幾場Launchpad後,專案方的幣都發生不同程度的下跌,那麼散戶們就會有一種心理預期,並將這種預期提前反映在幣價上。對於專案方和持幣者來說,長期來看這並不是一件十分友好的事情。這是需要引起幣安注意的。就像當初的ICO一樣,IEO也有一個從光鮮到概念飄零之時。更何況現在我們還身處熊市之中。
以上就是一份關於交易所大戰的戰報,裡面有一些筆者簡單的思路分析。如果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