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教育,軟硬兼施的解決方案能夠走多深?
技術在為各產業賦能,作為國家發展之大計,教育產業也在逐步探索中。“智慧教育”成了近幾年的熱門詞彙,我們看到各類智慧軟體硬體逐步落實到校園中,線上直播、電子化答題等等方式成為教育與技術融合的具體表現。
總體來看,智慧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教學形式的現代化,政策體制、教學內容、教務管理都在逐漸深化。毋庸置疑,教育資訊化的改革,第一步就是教育管理的完善,特別是在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讓“資源管理轉變為數字化服務”成為了校園資訊化建設的新目標。這點在技術的幫助下,似乎最快地看見了效果。
3月3日,一直致力於為企業提供協同工具軟體的阿里巴巴釘釘釋出了針對教育領域的解決方案“未來校園”。釘釘CEO陳航(花名:無招)在峰會上宣佈,啟動“千校計劃”, 通過整合釘釘軟體、硬體優勢,及釘釘生態夥伴力量,面向全國幼兒園、中小學提供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共建1000所“未來校園”示範學校、孵化10000名數字化管理師,去助力教育教學資源共享,讓教育更簡單。
軟體+硬體,線上化成核心
阿里巴巴副總裁肖利華(花名肖博)首先表示阿里巴巴一直致力於讓科技賦能教育。螞蟻金服在支付和金融服務領域為教育構建基礎設施;釘釘則直接為教育行業提供了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同時阿里雲則提供了技術和系統的基礎設計。從自建的雲谷學校、淘寶普惠教育、淘寶雲課堂、淘寶大學、新商業學堂、湖畔大學,到不斷擴大的教育投資版圖來看,這些都是阿里巴巴集團在教育方面的探索。
那麼作為其中之一的釘釘“未來校園”如何落地呢?
軟體方面,基於釘釘溝通與協同,針對校園管理、教學工作、家校溝通、記錄成長等場景,讓校務辦公、行政事務以及家校溝通全部線上。
硬體方面,提供三大系列14款硬體,已涵蓋門禁人臉識別、訪客接待、無線上網、會議投屏、雲列印等工作場景。此外還延伸出基於釘釘智連生態,提供校園卡、智慧體檢、電子班牌等工作場景的智慧硬體產品。
具體來看,針對校園安全,未來校園涵蓋刷卡、人臉識別門禁、訪客管理、學生入離校、幼兒接送、上下校車等場景,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實現校園各場所的安全管理,保障校園的安全環境。
針對辦公教學,未來校園通過智慧物聯技術,充分應用校園智慧網路、雲列印、無線投屏、智慧會議室、智慧白板、人臉識別考勤等產品,為教職工提供方便易用的辦公硬體,從繁雜的裝置使用中解放出來。
針對家校共育,未來校園主要覆蓋智慧體檢、運動健康、電子班牌、校園電話、校園支付等方案,通過資訊採集及通訊技術,拉近學校與家庭的距離,讓成長中的每一步都有所記錄。
無招表示,釘釘希望通過工具讓學校管理、教學教研、家校溝通、學生成長記錄更簡單。
目前,上述這些產品已經在部分學校中落地應用。例如,公立學校”學軍小學“提到他們有求智、紫金港、之江三個校區,290位老師,4000多名學生和8000多位家長,軟體進行扁平化管理,有利於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的全面打通。 不過,小學階段有特殊性,學生不讓帶手機,學軍小學也表示,目前更多把釘釘用在學校管理方面,“雖然不一定能解決學校更多問題,但是管理效率提到了提升。”
除了學校需求,教育局也需要進行多個學校管理。上海嘉定區有教育機構200所,其中中學44所、小學42所、幼兒園89所、中職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成人教育學校13所,其它教育機構9所。目前,在校學生12.25萬人,教職員工1.3萬人,實現管理線上與互通就成為當務之急。
無招認為,學校必須使用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工具。據釘釘了解,很多學校之前有自建過系統,但是學校研發週期長,成本大,維護不及時等問題阻礙了教育資訊化管理的進一步推進。“當學校還在研發PC端,移動端已經成為主流,這對學校來說,成本耗費太大。”
教育與技術的關係,互為依託
浙江省教育廳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施建國在現場表示,教育行業數字化改革慢慢落地中,目前各方配合良好。 他認為技術與教育有三種關係,技術作為內容,作為工具,作為思維,是融合創新的一種邏輯起點。
第一,技術作為內容豐富課程資源,用發展和動態的觀念豐富學科教學內容,為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夯實基礎。
第二,技術作為工具支撐教學過程創新,實現課程建設和實施情境化、教學資源多媒體化、教與學方式多樣化,提高學習者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
第三,技術作為思維改變教育形態,深刻理解新時期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關係,從破解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大局深刻領會教育資訊化的新使命和新內涵,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教學形態。
所以,目前來看,教育行業的共識就是技術作為基本教學的裝備,從學校管理智慧化,讓孩子的學習更加方便化,在未來將滲透到教學知識體系和創新中。智慧教學、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校園資源,這都將是在用技術建立起一種新的體系。
更多服務走進校園,制度完善是保證
億歐瞭解看到,目前更多服務商提供的教育工具投入到民辦教育市場中,為之提供教務管理、招生營銷、學生培訓等服務。那麼是否存在公辦教育資訊化落後以及對服務商選擇更為慎重呢?
浙江省教育廳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施建國接受億歐採訪時表示,目前還沒有具體資料表明民辦教育的資訊化水平高於比公辦教育,但是的確民辦教育在新技術新服務方面接受程度較高,公辦學校的經費低於民辦教育。但是他也表示,歡迎更多服務商可以與學校展開合作,目前整體教育市場都在“嘗試”中。釘釘副總裁方永新也表示,釘釘正在延展更多服務能力,在他們看來,不具體分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把教育資訊化作為一項基礎能力,促進整體教育市場的進步則是企業最大的價值。
版權宣告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釋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選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