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失速:鉅虧陰影下的“困獸”
捷豹路虎去年在華銷量暴跌約22%,在全球市場一個季度虧損高達40.6億美元,這個“多國混血”的豪車品牌正處於風雨飄搖中。
2008年,在那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影響下,許多汽車廠商深陷漩渦、瀕臨破產,百年福特也未能獨善其身,為求自保,只得“忍痛割愛”,以23億美元的價格拋售旗下豪華汽車品牌捷豹路虎,讓印度新興汽車巨頭塔塔公司撿了個“大便宜”。
時光一晃已十年有餘,捷豹路虎逐漸發展為塔塔一匹不可多得的“利潤奶牛”,不過,一個不留意,“奶牛”亦有變“燙手山芋”的一日。日前,塔塔汽車釋出的第三財季(2018年10月-12月)財報顯示,一個季度的時間,捷豹路虎品牌虧損高達40.6億美元,換言之,相當於當年收購將近兩個捷豹路虎的價格。虧損之大,讓人咂舌,亦讓這個“多國混血”的豪車品牌處於風雨飄搖中。在中國市場,捷豹路虎除了陷入“銷量暴跌”的泥沼外,其價格在終端市場的大潰敗,更成為眾矢之的。
終端優惠最高超13萬元
己亥春節假期剛過,節日歡樂氣氛還尚未消散,供職於廣州市天河區某捷豹路虎4S旗艦中心的銷售小胡已早早重返工作崗位,開始新一年的征程。小胡心裡有自己的盤算,“新一年好好賣車,順利完成公司下達的銷售目標,最好還能超額”,想到此,他更賣力向顧客推銷車型。
“所有配置的優惠力度都接近10多萬,最大有超過13萬的優惠,你趕緊過來,有更大的驚喜”,電話裡,小胡對時代財經記者賣力推銷。在隨後的交談中,小胡一身的銷售細胞都被調動起來,對於各款車型、配置可謂熟稔於心、娓娓道來。
“XFL車型有6萬多的優惠,路虎發現神行高達13萬的優惠,不同的配置優惠力度也不一樣的。其實車價是虧本的,我們靠的不是賣車賺錢,關鍵是能達標,現在競爭也大,車市上也有不少優惠,但我們捷豹路虎優惠力度是最大。”
而在距離廣東2000多公里外的北京,優惠力度亦不小。背靠北京金港國際賽車場賺足人氣的朝陽區金港南二路捷豹路虎4S店似乎從來不愁銷售問題,“外地有4s店的客戶也都會來這買”,該店銷售對時代財經表示。
然而,在與時代財經交談中,朝陽區金港南二路4S店亦打出7萬多的優惠,並對網上盛傳的高達30多萬的優惠幅度予以否認,“網上的優惠是不靠譜的,都是虛報,不可能的價格,不過,現時優惠也不少,至少也得七萬左右”。
在隨後對多地多間4S店的採訪中,時代財經都發現有較大的折扣優惠,“七折豹八折虎”似乎不只是調侃。而在去年,媒體對捷豹路虎經銷商難以為繼的報道亦是不絕如縷,諸如北京經銷商集體停止從廠家方面訂購新車等。
“降價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問題,不是官方主動的降價,而是終端市場的降價,扛不住市場疲軟影響,經銷商為了收回資金、完成廠家設定的目標,通過降價來實現促銷”,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羅磊對時代財經說道。
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對時代財經表示,“通過打折優惠的方法的話,對價格體系的傷害非常大。事實上,BBA和雷克薩斯等都有20多萬的車,但他們下探主要是調整車型結構,推出低價位的車型,而不是單純把車價降下來,這樣又把原來的市場維持住了,又擴大了市場份額。”
顯然,經銷商問題似乎是捷豹路虎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捷豹路虎已採取措施應對在華銷售下滑,包括將重點放在經銷商的利潤上,而不是銷售上,以及鼓勵零售銷售而非批發銷售。”2月7日,塔塔汽車首席財務官P.B.Balaj在公開場合表示。
而對於具體實施機構之一,捷豹路虎在華的合資車企奇瑞捷豹路虎顯得尤為重要,時代財經2月14日就新一年在渠道優化工作問題採訪奇瑞捷豹路虎,相關方面對時代財經表示,面對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新的發展形勢,其將繼續推進各項工作調整,提升產品力,加強品牌具象化、清晰化的落地式營銷,與合作伙伴以及經銷商構建長期、共贏與健康的發展體系。
失速的2018,失色的中國市場
事實上,受渠道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剛過去的2018年對於捷豹路虎而言,中國市場的表現確實不盡人意。
這個在2017年還曾創下了連續24個月增長紀錄的英倫豪華品牌,從2018年7月份開始,便陷入了跌跌不休惡性迴圈中。資料顯示,2018年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出現了20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在華銷量約為11.5萬輛,全年銷量下跌約22%。
對於捷豹路虎在華受挫的原因,羅磊認為是多方面的,他對時代財經表示,首先,中國市場出現大的調整,總的情況上講,是系統性的下降,整體車市下滑,市場出現分化趨勢,有些品牌仍然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長,有些品牌則“折戟沉沙”。
其次,捷豹路虎整體定位較高,大部分消費者無法承受,基數較小,因此一旦整個消費市場出現調整,其受到的波及也較大;再者,產品線較短且不夠豐富,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多層次的需要。“同時,捷豹路虎本身的產品質量、穩定性還有一定差距,一些小毛病亦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繼而影響銷量”,羅磊進一步對時代財經指出。
而在賈新光眼中,捷豹路虎的失速,與其在中國的合資車企奇瑞捷豹路虎逃不開干係,“捷豹路虎進入中國市場前期的發展態勢還是不錯的,但奇瑞捷豹路虎發展一直不是很順,主要還是沒有處理好合資雙方的關係,進而亦導致價格體系與市場定位不相匹配,很多車合資之後價格都有所下降,但它不降,造成了市場的誤解。此外,國產車型的投放亦比較慢”,賈新光對時代財經表示。
對此,奇瑞捷豹路虎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數月以來,由於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變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汽車行業造成了一定影響,奇瑞捷豹路虎也面臨同樣的市場挑戰。今年,為確保公司在當前環境下的供需平衡,維持健康的庫存量,公司一方面全力支援IMSS應對市場變化,同時,會根據銷量情況即時調整產量。”
“捷豹路虎應從自身找問題”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去年在華銷量暴跌約22%,捷豹路虎亦成為了眾矢之的。
事實上,保持高速正增長的銷量,是車企們最耀眼的通行證,反之,暴跌的銷量,則可能成為“牆倒眾人推”的理由,不僅將引來行業內的口誅筆伐,甚至還會慘遭母公司的“嫌棄”。
日前,捷豹路虎母公司印度塔塔汽車釋出第三財季(2018年10月-12月)財報顯示,單季度淨虧損達2700億盧比(約39億美元),交出這家印度企業史上最差的一份季報。同時,這也是塔塔汽車近三年來出現的首季虧損,其中捷豹路虎品牌虧損40.6億美元。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印度塔塔表示,“主要是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業績低迷造成的,該公司將在下一季度審視捷豹路虎冗餘專案成本。”
而對於這一說法,塔塔及業內大多數聲音似乎都“證據鑿鑿”,資料顯示,去年10-12月,捷豹路虎全球銷量達到14.46萬輛,同比下滑6.4%,其中北美市場、英國市場和歐洲市場都同比增長,增幅分別為21.1%、18.4%以及0.3%,而作為其中最大的中國市場卻出現了47.1%的下滑。
不過,賈新光對此則持著不一樣的觀點,他對時代財經表示,“不要什麼都往中國市場遇冷甩”,事實上,雖然中國是捷豹路虎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佔全球銷量的20%左右,但事實上,在去年40.6億美元虧損中,中國虧損額只有2.73億英鎊(約合3.54億美元),僅佔全球虧損的一成左右。
賈新光進一步指出,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下降6%,而豪華車市場同比增長幅度達到8%,顯然不能說中國市場不好,而2018年在中國銷量排在前十的豪華品牌中,只有兩個品牌下降,其中之一就是捷豹路虎,其它八個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像豐田雷克薩斯就大幅增長了,捷豹路虎應從自身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