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R科普人民幣防偽知識,騰訊金融科技展示了什麼情懷?
1948年,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石家莊成立,同日人民幣在石家莊市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縣正式發行,“紅色金融”由此奠基。

在人民幣發行70週年之際,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開展了系列紀念活動,進行人民幣科普宣傳,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人民幣防偽和鑑定。

人民幣防偽是一個系統工程,儘管我們每天都在使用人民幣,卻往往不瞭解其防偽特徵,如何提高科普效果?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與騰訊金融科技和騰訊QQ聯合推出了QQ-AR“人民幣防偽知識”互動體驗,藉助於科技和社交的力量,讓使用者直觀瞭解到人民幣的防偽、鑑偽知識。
使用者只需要用手機QQ對準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正面“掃一掃”,就可以看到人民幣上的鳳鳥圖樣動起來,學習到“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雕刻凹版印刷”, “雙色冠字號碼”,“膠印對印圖案”,“光彩光變數字”等一系列的人民幣防偽特徵。

因為簡單、有趣和有效,目前用手機QQ掃人民幣的參與人數已達到1527萬。事實上,不只是人民幣防偽知識宣傳,騰訊金融科技一直在通過社交和科技的力量,與傳統金融和教育機構合作,進行金融素養教育。同時以騰訊移動支付和金融應用為核心,推送移動支付類產品例如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騰訊乘車碼、微信香港錢包、跨境匯款等,金融應用類產品如騰訊理財通,以及騰訊區塊鏈、金融雲等金融創新產品落地,改變人們的生活。
不論是金融知識科普,還是金融應用落地,都表明騰訊用金融科技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願景。與各大金融科技平臺都強調應用本身不同,騰訊金融科技更重視全民金融素養教育,這也是構建健康的金融科技環境的前提條件。
為什麼說金融素養教育很重要?
1948年,我國才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現代金融業由此奠基,這時候的人民銀行只承載最基本的貨幣發行等功能,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中國金融業起步是相對較晚的,特別是股市、保險、基金等金融應用領域。正是因為我國金融起步較晚,所以普羅大眾對金融缺乏足夠了解,大多數人對金融的理解只有簡單的存款和貸款。
在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前6年,大洋彼岸的“投資之神”巴菲特,就用累積的120美元,為自己和姐姐買入了人生第一隻股票。巴菲特當時只有11歲,有投資股票的意識,與其作為股票推銷員的父親關係密切,巴菲特的父親成為他投資的啟蒙老師,這體現出金融素養教育的重要性。

一個社會缺乏金融素養教育會如何?看一下這幾年全面暴雷的P2P就能知道了,很多人對金融風險缺乏足夠的認知,被高收益誘惑去購買P2P理財,現在只能四處維權。投資風險只是金融素養教育缺乏的後果之一,資產貶值、投資陷阱、金融電話詐騙,都與民眾缺乏金融素養教育有關。
中國金融監管和教育部門已經意識到金融教育的重要性,央行早在2013年就牽頭制定了《中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初稿)》,提出教育部可考慮研究將金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把金融知識教育納入到各階段的教學課程當中,希望可以通過做好青少年金融教育,實現“教育學生、影響家庭、輻射社會的效果”。

日前,在由央行旗下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騰訊理財通和騰訊金融科技智庫共同發起的“騰訊財商教育公益基金-金融教育志願者成長行動”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綜合處處長王瑱也談到了金融素養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意識到開展金融教育的重要性,全球至少有40個國家(地區)已將金融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央行已在福州、臨汾等試點嘗試開設金融課程、推廣金融教材等活動。
騰訊成為中國金融素養教育先鋒
正是瞄準中國民眾缺乏傳統金融素養教育的痛點,國民級網際網路平臺騰訊,一直致力於用金融科技手段為傳統金融素養教育帶來更鮮活、更有趣、更豐富的體驗。貨幣是金融素養教育的基礎,騰訊金融科技參與的QQ-AR“人民幣防偽知識”互動體驗專案是一次成功實踐。此外,騰訊金融科技還有非常多的嘗試:
- 今年兒童節期間,騰訊首次落地了六一兒童節騰訊理財通親子財商課,金融教育從孩子抓起;
- 6月14日,騰訊聯合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了騰訊財商教育公益基金,並聯合多家金融機構和中央財經大學,共同釋出了《中國投資者教育聯合宣言》,旨在更好地開展系列金融知識普及和財商教育活動,推動全民金融素養教育均衡發展,助力金融普惠。
- 9月8日,騰訊金融科技旗下理財通聯合華安基金、鵬華基金、興全基金在上海舉辦開學第一課;
- 9月14至15日,“騰訊財商教育公益基金之教育志願者成長行動”在北京舉辦,騰訊金融科技旗下理財通邀請來自全國各地近30位教師志願者,聯合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嘉實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的專家,向教師志願者普及金融知識。
- 9月底,騰訊金融科技將釋出《數字金融反欺詐——洞察與攻略》報告。披露高利理財類、網路借貸類、網路眾籌類、消費金融類、非法集資類等五大類重大金融安全風險,提升使用者防範網路詐騙意識。
不只是今年,騰訊金融科技一直都在嘗試藉助於騰訊的使用者觸達能力、騰訊金融科技的高滲透來做好金融素養教育,比如自2015年以來,理財通大講堂就已通過多場活動,向用戶普及專業、前沿的金融理財知識。
可以看到,騰訊金融科技在金融素養教育上有許多嘗試。一是持續紮實投入,這麼多年一直在做,從不懈怠;二是將其作為系統性工程,從頂層設計到專案執行形成閉環,比如成立教育基金,培養金融教育志願者,與專業機構聯手;三是注重結合AR等新技術,以及騰訊的社交能力,通過創新的科技手段,提高使用者特別是年輕人對金融素養教育的興趣、強化了金融教育的效果。
騰訊金融科技的做法,給行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金融公司在做好業務的同時,應該加強對金融素養教育的投入,提高使用者的金融素養,營造更加健康、理性和安全的金融消費環境。於公,這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於私,這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處在於,有更強的使用者觸達能力,且擅長利用科技手段,基於此進行創新的基於金融科技的金融素養教育,可與傳統傳統機構形成互補。
早在2015年,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金融合作夥伴高峰論壇上演講時就明確提出,“金融歸根到底是如何降低風險和交易成本,如何提升回報。它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往往需要很多年專業的經驗積累。基於這樣的敬畏,我們希望騰訊的平臺可以發揮連線的作用,連線優質金融機構來服務使用者”,與此同時,“通過對使用者的教育,對風險以及對回報非常透明的闡述,讓使用者不斷提升投資的能力。只有這樣,騰訊才可以真正的創造價值。”

正是因為對金融科技市場質量的重視,所以騰訊金融科技投入大量的精力來做金融素養教育,提高使用者對金融的認知判斷能力,營造更加健康的金融環境,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金融科技終極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
金融本身是冷冰冰的數字遊戲,科技細究起來不過是一行行的程式碼。然而金融與科技結合,卻可以實實在在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甚至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一個家庭的軌跡。如果金融科技被惡意應用,就會出現騙局,嚴重的甚至讓人家破人亡,如ICO、P2P、現金貸中出現的騙局。如果金融科技被善用,就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騰訊金融科技能夠扮演金融素養教育的先鋒,正是因為它的業務滲透到使用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一直致力於讓金融科技充滿溫度,通過金融科技業務讓使用者的生活更美好,一方面,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金融科技的便利和價值,另一方面,讓泛金融科技手段滲透到更多的生活場景。
微信支付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首先,騰訊金融科技基於微信紅包等創新產品,讓更多使用者,包括三四五線甚至農村鄉鎮使用者,用上了移動支付。移動支付向各種場景滲透,方便了使用者和商家,促進了交易,杜絕了假幣問題。
騰訊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支付業務月活躍賬戶已逾8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線下商業支付筆數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280%,商業支付筆數佔總交易筆數的比例首次過半,主要受益於智慧零售舉措及高頻小額支付使用場景解決方案。

正是因為移動支付的普及,才有了拼多多這樣的社交電商應用,才有了繁榮的內容付費潮,才有了智慧零售等新的商業業態。
接著,騰訊金融科技在移動支付基礎上進行垂直場景創新 ,比如推出了騰訊乘車碼服務,讓人們在乘坐公交地鐵,甚至重慶的纜車時,都可以用手機支付,極大地方面了人們的出行。騰訊乘車碼現已覆蓋深圳、上海、廣州和深圳等近百個城市,支援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智慧交通移動支付場景。
再接著,騰訊金融科技基於移動支付和使用者觸達能力,進行金融應用創新。 它推出了理財通等金融應用業務,讓專業、安全和個性理財在手機上就可以輕鬆實現,讓每一個人不用去銀行排隊就能實現理財且收益全透明,目前騰訊理財通使用者數已突破1.5億,資金保有量突破4800億,如此龐大的金額,意味著也給使用者創造了數十億資產增值。它還推出了跨境匯款服務,可以讓香港的菲傭群體5秒匯出款項,5分鐘內家人就能收到匯款。

最後,騰訊金融科技也十分注重技術創新 ,比如它在區塊鏈、金融雲等技術領域的佈局就走在了行業前面,並將這些技術開放給行業,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幫助行業更好地服務使用者。
可以看到,騰訊金融科技真正做到了讓金融科技服務惠及到每個人,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是彌補了原來傳統金融機構觸達人群有限的缺陷,也創新性地將生活與金融實現了更深度的融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騰訊連線一切的願景,在金融科技領域展現得淋漓盡致,“科技向善,創造美好生活”,從來不只是一句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