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讓我改了10稿,最後他選了第一稿
論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運營給設計師提交一個設計需求工單,要求是“按你的感覺來做,好看就行!”設計師麻利地做出了一個設計稿,運營覺得有點不足,改一稿,依然不滿意,接連改了10次,終於,運營說:我覺得還是第一稿比較滿意……
我相信這絕對不是“個案”,而是設計師的“常態”。為什麼設計師這麼“命苦”?以至於網路上有不少“設計師抽屜裡藏著刀”、“設計師燒死運營”的搞笑圖片出現。設計師與運營人員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你覺得矛盾的根源是什麼呢?
其實是溝通不足。
之前我也曾經寫過關於設計師溝通的文章 《設計師如何與“甲方”有效溝通》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今天,我想從三個維度來探討這個溝通的問題,希望能讓設計師和運營人員的溝通變得更加順利,保證工作能順利對接。
運營:“不行,要有美感,有設計感,要有故事性,要加粗,文案要刪?和我想象中的感覺不太一樣……”
第一個維度:從運營到設計的溝通
專案需求的發生,是從運營給設計師提需求開始的,所以第一個維度,我從運營開始講起。運營在溝通中要做的三件事是:說目的,說要求,說痛點。
1、說目的
有些運營人員,一看到設計圖就說:這裡要改為紅色、這裡字型加粗、這裡底圖要換……嗶哩巴拉說上一大堆的話,設計師卻聽得一臉懵:納尼?
其實運營這麼說對設計師而言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設計師不知道你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目的,要解決什麼問題。
運營該怎麼表達?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你的目的說出來。你做這個設計需求的目的是什麼?品牌宣傳?產品促銷?功能介紹?當你把目的說清楚了,設計師自然就懂得該怎麼做了。
宣傳品牌的,需要突出品牌的名稱、品牌感;做產品促銷,自然就需要把價格放大明示……就等於你去一個超市,一個一個的專區,就等於你一個一個的專題頁面設計。
2、說要求
每個人對事情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如果運營提出“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設計風格需求,嗯……設計師肯定覺得很難理解。
因此,建議運營可以給出具體的需求,並且給設計師提供一些參考,並且把已經可以確定的尺寸、字號、色調等要求都定下來,就不會導致大量的返工了。建議每一個設計需求都必須下單,下單都必須給出具體的要求,如參考圖片、尺寸、完成時間等。
3、說痛點
一般來說,你的痛點是值得別人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和伸出援手的。運營可以把你的需求痛點告訴設計師,讓設計師從你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以達到一個好的反饋結果,這樣可以事半功倍。建議兩者多溝通,可以從成為友善的朋友開始。
第二個維度:從設計到運營的溝通
剛才說完了運營如何跟設計師提需求和溝通,那麼設計師要怎麼反饋溝通的結果呢?這裡也有三點需要做的:多反問,多案例,多確認。
1、多反問
對應運營提出的需求和運營目的,建議你把目的瞭解地越詳細越好,把有疑問的地方多問清楚,不要讓自己變成機器人,只會唯唯諾諾地答應。
2、多案例
運營提出的需求很多是意向不具體的,概念性的東西比較多,對應上文第2點,如果運營給你提出“低調奢華有內涵”的設計風格需求,你該怎麼理解?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讓運營提供參考的案例!
有時運營給到的多個參考案例其實風格也不是一致的,這時候你得重複“多反問”的做法,瞭解清楚他給你這些案例的目的,每個案例中的那些部分是值得參考的,哪些是需要剔除的?
3、多確認
在設計過程中,不要等到全部都做完進入稽核階段才進行稽核確認,萬一稽核不通過,那就等於全部推倒重來。建議可以與運營人員在前期溝通的時候就設定多箇中間過程的稽核環節,一層一層遞進,保證溝通流暢。
第三個維度:跨界溝通
現在很多事物都有“跨界”的需求,比如說卡通品牌與商場、與服裝品牌跨界合作等。這些跨界合作的成功,前提都是合作的雙方有著共同的認知,然後找出可以合作的點,達成合作。
我們不妨把跨界的觀點運用在設計的溝通上,也就是說,無論是設計還是運營,都要多瞭解對方職業中的最基本的知識,這樣,就會讓溝通更加順暢。比如,運營人員要了解設計一個海報是怎麼做出來的,設計中的配色、印刷材質等等基本常識,設計師也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商業思維,雙方彼此瞭解的基礎。
總結
為了讓運營和設計的溝通更加順暢,降低彼此之間的溝通成本,要做的其實是三件事,一是正確闡述需求,二是正確反饋需求,第三是跨界溝通。再次強調,每一個設計需求都必須下單哦。
後記
種夢的宗旨是提供最有價值的設計資訊,無論是我原創的排版技巧方塊理論,還是其他優質的品牌案例分析等,我的10年設計總監經驗不是擺設,學會如何與運營相處,將會讓你在職場如魚得水。認真聆聽相信你會有所收穫。加入種夢,做最有價值的設計師,我是種夢人TOMMY子言,僅此而已。
PS / 看完以上內容,如果覺得對你有啟發,或有任何疑問,歡迎在頁面下方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