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爾集團閻志: 夢想驅動,跨界轉型

閻志,創辦卓爾22年,因低調內斂,一直鮮為外界所知。從文學青年、詩人到湖北廣告少帥,再到中國商貿物流領跑者、全球智慧交易生態圈新貴,閻志的每一步轉型都是一次跨界的升級與進化。
作為漢口北、天津卓爾城、蘭亭集勢、中農網等交易平臺的老闆,閻志認為自己是中國企業家裡少有的懂批發市場並天天和商戶打交道的人,當2014年傳統商貿物流業走到十字路口,閻志順勢而變,因地制宜,利用線下市場顧客、物流設施優勢,發展線上交易、資料、金融特色服務,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打通線上線下的B2B、B2C、C2B,連線全球,全面智慧化。過去5年,卓爾五度蟬聯中國企業500強,閻志的目標是進入世界500強。
偉大的公司肩負時代使命,追求夢想並始終被夢想驅動前行。關於卓爾的夢想與使命,必須從閻志的少年歲月談起,從詩意的理想中漫卷開來。
文學青年的“十年一夢”
閻志1972年出生於大別山深處的湖北羅田縣,父親在鎮上的林業站工作,母親做一些手工藝品補貼家用,父母要撫養閻志和五個姐姐,非常艱辛不易。
從小到大,閻志給周圍人的印象一直是有想法,獨立並不循規蹈矩。他喜歡看書,愛寫文章。到三裡畈中學念初中以後,閻誌喜歡魯迅、沈從文、金庸等名家的作品,並且開始寫詩歌、小說,他17歲在縣報上發表了處女作,18歲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風鈴》。
1992年, “下海潮”席捲全國,市場經濟已深入人心。閻志離開故鄉羅田,到文化古城黃州追求文學理想,擔任黃岡文聯主辦的《鄂東文學》編輯部主任。1994年5月,經同鄉好友、著名作家劉醒龍推薦,閻志進入湖北省商業廳舉辦的《市場時報》做編外記者。1995年,閻志拉上兩個朋友,每人出資2000元成立“藍白工作室”,直到寫作《天若有情:天王之王劉德華》,拿到25000元稿費。1996年9月,閻志拿著所剩無幾的稿費創辦卓爾,開始了這輩子最激動人心的征程。
1996年,中國家電行業風起雲湧,VCD方興未艾,閻志以中國第一份VCD行業專刊《VCD週刊》迅速崛起,他自稱“這是中國當時唯一的VCD領域的專業媒體”。通過與《市場時報》合作,閻志逐漸與國內八大家電廠商達成協議,成為他們在武漢的廣告代理商,統一策劃、統一宣傳,在湖北省首先推出“品牌代理制”。與此同時,卓爾陸續買斷武漢14家媒體的家電廣告專版代理權,開設《家電專版》。“合縱連橫”將武漢的家電市場攪得熱火朝天,卓爾迅速崛起。
隨著業務不斷擴張,卓爾的廣告業務版圖早已超出家電領域,逐漸成為湖北最大的民營廣告公司。閻志將廣告公司按品牌、行業分成不同的事業部,包括白雲邊、八峰氨基酸、999藥業、野戰酒等在湖北名牌背後都有閻志推波助瀾的故事,“廣告少帥”的名號業界共知。
2000年之後,國有企業改制、產權制度改革的春風已吹遍湖北,閻志內心的實業夢開始放飛,卓爾進入以實業為基礎的多元化發展階段。2001年3月,卓爾生物公司成立,開發出消毒洗潔劑、洗手液、卓爾牙舒三款產品;2002年3月,閻志以租賃的方式接手楚鄉酒廠,進軍白酒領域;同年7月,閻志在黃州創辦黃岡外國語高階中學,涉足教育行業;2003年年初,閻志收購國企雪龍紡織。
然而,2004年閻志開始吞嚥多元化苦果:自2001年啟動的實業投資僅存雪龍紡織,其他專案都半途而廢。閻志從不諱言多元化投資失敗,但他堅持認為“戰術上是失敗的,但戰略上是成功的,因為實業是當時非做不可的事情。”
審時度勢,閻志再次將視野從黃岡重新聚焦武漢。從1994年到2004年,整整10年,他在黃岡與武漢之間轉了一個大圈。
從“總部經濟”到商貿物流
2005年,“總部經濟”的概念開始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出現。許多企業需要體面的總部辦公基地、低成本的物流基地、廉價而規範的生產基地。閻志專程到北京豐臺的總部基地考察,發現銷售情況非常火爆。回到武漢,閻志熱情高漲,安排部下到北京、上海、東莞學習考察“總部經濟”。
2005年3月,閻志拎著6大本專案規劃與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談合作。閻志還記得,出了武漢市區,汽車一路顛簸搖晃,下車後極目四望,荒無人煙。不過,他深信總部基地將在武漢房地產市場鶴立雞群,“第一企業社群”將“立足於滿足於大、中型企業在漢設立企業總部、地區總部的各方面需求”,他還總結三大特點——獨棟辦公、生態辦公、配套辦公。
短短半年時間,“第一企業社群”的營銷連戰連捷,到2006年上半年購買總部辦公樓的企業超過30家,主要分為四大產業叢集:電子資訊、廣告傳媒、品牌代理、機械產業。不久之後,又有一批知名企業預訂“第一企業社群二期”的總部樓。
就在此時,黃陂區委、區政府計劃將盤龍城劉店到灄口之間的3800畝土地打造成現代工業基地。閻志希望在此基礎上打造商貿物流中心,他已經看準兩個大趨勢:以漢正街為代表的第一代批發市場必須升級外遷,轉型迫在眉睫;中國經濟已經啟動“外向型驅動”轉向“內需加外向型驅動”模式,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批發市場、物流中心必將隨之轉移。他定下目標——“打造中國最好、中部最大的商品專業批發市場叢集”。
為了打造漢口北批發市場,他東拼西湊1億元資金,用他的話說:“押上了全部身家,準備好了傾家蕩產。”2007年11月8日,漢口北舉行開工奠基儀式。2008年10月28日,漢口北一期小商品、鞋業、皮具3大市場開盤,15天時間2000多家商鋪銷售一空,銷售額達5億元。2009年12月28日,漢口北開埠,一期小商品、鞋業、皮具箱包、兒童用品、酒店用品5大市場、5000多個鋪位、60萬平方米營業面積同時開門迎客,10萬人到場參觀、購物。
此後5年,漢口北的市場規模和社會角色都發生天翻地覆的鉅變:先後建成100多萬平方米倉儲中心,引進300多家物流公司,為500多名商戶提供擔保貸款15億元,為上千名商戶提供標準化加工廠房;有2萬商戶入駐,2013年營業額300多億元,2014年超過400億元;直接吸納就業人口約8萬人,還吸引1000多位當地人開店創業,催生新增物流、加工企業500多家;圍繞漢口北產業鏈已形成擁有28萬人口的宜居新城,周邊20多個樓盤踴躍入駐。
春風得意時,閻志豪言道:“未來10年內,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將在全面徹底承接漢正街整體外遷的基礎上,大量吸納沿海商貿產業轉移,並穩步發展進出口貿易和電子商務,力爭總成交額達到5000億元,使漢口北成為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商貿物流中心。”
構建全球智慧交易生態圈
漢口北的崛起令卓爾很快成為中國新一代明星企業。2011年,“卓爾發展”登陸香港聯交所,市值達到108.15億港元,閻志以76億元身價成為“湖北首富”。自此以後,卓爾佈局陽邏港與漢南港、武漢客廳、“中國(天門)棉花交易中心”、卓爾航空、足球、傳媒等產業,成為中國商貿物流領域舉足輕重的領導者。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衝擊令閻志憂心忡忡,卻又雄心勃勃。從惶恐、搖擺、試錯到捨我其誰的一把撲上去,閻志在摸索中日漸堅定。2014年10月10日,閻志攜手馬雲,依託漢口北市場群共建“阿里巴巴武漢產業帶”。2015年1月初,漢口北電商大廈正式投入使用,這是湖北第一座專供電商運營的綜合性辦公大樓。2015年8月18日,1號店創始人、前董事長於剛宣佈擔任卓爾聯席董事會主席。
此後,卓爾“雲市場計劃”出爐,推出卓爾購、卓金服、卓集送3大線上交易及服務平臺,提供線上批發、採購管理等核心功能及供應鏈金融、物流資訊、交易匹配等增值服務,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商品綜合交易平臺。
戰略路徑明晰之後,卓爾轉型步伐密集而迅捷:2016年,卓爾以4.97億元入股蘭亭集勢;以2566.8萬股票和7667.6萬元現金獲取匯茂科技51%的股份;以2.16億港元收購嘉實資本旗下嘉實融資租賃、九魚資產管理的全部股權及嘉實金服的90%股權;以26億元併購中國最大農產品(5.94 +4.76%,診股)B2B電商中農網。2017年,由卓爾發起設立的湖北首家民營銀行武漢眾邦銀行開業;收購行業領先的化工及塑料原材料電商平臺化塑匯,佈局化工供應鏈。
通過近4年的努力,卓爾建立以批發電商“卓爾購”、農產品電商“中農網”、跨境電商平臺“蘭亭集勢”、化工塑料交易平臺化塑匯、黑色金屬交易平臺卓鋼鏈、海鮮交易平臺海上鮮,以及卓集送、卓爾雲倉、卓爾金服、卓貿通等在內的B2B交易服務生態,形成在消費品批發、白糖、板材、繭絲、黑色金屬、海鮮等領域擁有重大影響的交易平臺叢集,交易規模超過5000億元,成功打造中國最龐大的B2B交易及服務體系。
“一個企業轉型成功的標誌首先是營業收入結構的轉型。”2018年7月3日,“卓爾集團”更名為“卓爾智聯集團”,以便準確反映閻志提出的“智聯天下生意,服務創造價值”的新商業理念。據2018年卓爾智聯中報顯示,公司收入184.94億元,同比大幅增加271%,其中97.1%來自於供應鏈管理及貿易。10月12日,卓爾打造的世界商品智慧交易中心(CIC)登陸新加坡交易所,標誌著卓爾構建全球智慧交易生態圈邁出關鍵一步。
自2014年年初正式啟動網際網路轉型開始,經過脫胎換骨的蛻變,一個全新的卓爾已孕育成型,並以雄心勃勃的姿態邁向下一個20年。閻志不見得比過去20年更輕鬆、舒適,但夢想成真的期待永遠令他著迷。(陳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