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之龍:電商究竟能否代替實體店
網路之龍:電商究竟能否代替實體店
很多人說實體店不好做了,實體店早晚要被電商代替,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關門,轉戰到網際網路。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網際網路電商最大的企業在中國,也就是中國是世界上電商最發達的國家,電商直接帶動了快遞業務的突飛猛進。為什麼美國,日本等這些發達國家都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全部是以實體店為主?
第一個房地產的影響,前十幾年房地產一直在增值,包括住房以及商業用房,商鋪,一套商鋪在一線城市動則上千萬,在二三線也要幾百萬,甚至三四線縣城,都要幾十上百萬。如此高的房價帶來的就是高房租,為什麼同樣一個東西在網際網路平臺銷售,和實體店,就是兩個價格。因為高房租。
第二個,中國是屬於發展中國家,有錢人畢竟是少數,而大部分人還是對價格比較敏感,自然就會選擇在網際網路購買,因為價格便宜。
第三個,實體店的貨源,是由廠家到一級批發商,再到二級批發商,層層進行加價,到消費者手裡當然價格就貴。
當然還有實體店的員工,水電等成本,以及購買的便利程度,比如很多人購買東西不方便,家裡附近沒有賣的,需要到很遠的地方,很多人不想走,都會選擇在線上購買,這些都是實體店對比電商的不足。
那麼電商究竟能否代替實體店?
我看未必,實體店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實體店有一個是電商永遠無法代替的,就是感官,就是觸感,為什麼你要買個手機要到實體店感受一下實機體驗,買個冰箱彩電,洗衣機要去國美或蘇寧看一下,然後比一下價格,為什麼小米手機網際網路起家的,要大力佈局線下市場。為什麼OV手機,全國幾萬家實體店?為什麼馬雲要佈局線下生鮮,為什麼要開河馬鮮生,為什麼要收購大潤發、、、、、
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一個問題,實體店永遠無法代替,那麼要解決實體店經營困局,就必須兩條腿路走,那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做差異化和體驗,線上做圈子,做粉絲。這是實體店接下來都要走的一條路,美團,和餓了麼就是做的一個平臺,線上線下結合。
價格不是唯一決定性購買因素,海底撈為什麼很多人願意排隊幾個小時去吃,而且價格還很貴,僅僅是因為好吃嗎?不是,是因為服務。
所以實體店不可能消失,實體店有實體店的優勢,網店有網店的優勢,當人們收入水平越來越高,當實體店和網店價格差越來越小,當實體店便利程度越來越強的時候,網店的優勢也就不叫優勢了,當然這個短時間還無法達到。現在是一個發展和轉型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