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報告】喜馬拉雅
基於使用者體驗五要素理論對喜馬拉雅進行體驗分析
戰略層
產品目標
公司願景
成為全球聲音生態的領導者 成為全球最佳內容創業平臺 成為中國創業企業最佳僱主
使命
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
終極目標
用聲音服務美好生活
從以上喜馬拉雅公司的文化中分析後,可知
產品目標:分享人類智慧、服務美好生活
關鍵詞:聲音、內容
產品定位
從slogan看定位
slogan:4.8億人的有聲圖書館
4.8億人——覆蓋人群廣
有聲——以聲音為主要傳播媒介
圖書館——內容豐富、傳播知識、分享智慧
一款以傳播知識、分享智慧為目標,針對所有人提供內容豐富、種類齊全的音訊APP
使用者需求
喜馬拉雅在2013年3月上線了手機客戶端,是電臺的進化產品,對應的使用者需求並不是新產生的;而是隨著智慧手機的出現,向用戶提供了一個體驗更好的產品。從內容豐富程度、收聽條件限制等方面進行了優化。
除此之外,喜馬拉雅也為希望可以用自己聲音傳遞內容的使用者提供了一個低門檻、操作簡易的平臺。
連線媒介——聲音
使用者在獲取外界資訊時,基本可以通過以下5種方式:聽、視、味、嗅、觸。考慮到手機裝置的限制,無法提供”味“、”嗅“2種方式,而在”觸“這個方式中也有一定的侷限性(震動的頻率、長短等)。因此現在網際網路產品基本以”聽“和”視“兩種方式來和使用者建立連線。
”視“相關的媒介:文字、圖片。”聽“相關的媒介:聲音。結合了”視“和”聽的媒介:視訊。
每一種媒介都會有對應的偏好使用者群。較常見的方式是:以一種媒介方式作為產品的主要連線方式,撬動對應的使用者群。當產品整體逐漸穩定後,再引入其他媒介方式,以此來覆蓋更多的使用者使用場景。如:喜馬拉雅以聲音媒介來連線使用者與內容,在它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平臺時,也開始提供“看小說”——文字、“趣配音”——視訊等功能。
但不論連線的媒介是什麼,到最後,喜馬拉雅與其他競品的競爭力還是會落實到“內容”上。
內容
能提供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才是喜馬拉雅對使用者需求產生的核心價值。
喜馬拉雅是在基於智慧手機的發展的基礎上電臺的進化產品。
初期,可以從以往的電臺節目中獲取內容的靈感,如:評書、相聲、有聲書等;逐漸,通過分析使用者場景以及結合網際網路產品的特性,提供更加豐富、細分的內容;
知名品牌欄目、知名媒體人的入駐吸引更多使用者;UGC增加了內容的豐富度;平臺引入版權內容增加產品競爭壁壘
內容的提供要符合產品目標,且要與音樂產品做好差異區分
音樂產品的內容主要為音樂,使用者對旋律的喜好會影響使用者的需求
音訊內容更側重於內容本身
一些背景音樂會對使用者體驗產生的影響。在突出內容本身的重要性,也要考慮到背景音樂對於使用者的影響。舒緩、活潑、激昂等等。
使用者場景需求
從“聲音”和“內容”兩個關鍵點出發,嘗試倒推對應的使用者場景需求

圖1.使用者場景
範圍層
業務形態

圖2.業務形態
從以上的業務形態中可以看到,喜馬拉雅的所有功能都是圍繞著“為使用者提供更多感興趣的聲音”而服務的。
創作聲音
1、平臺內的內容的提供可以分為兩部分:平臺整合的資源(PGC)+內容創作使用者提供(UGC);PGC內容可以幫助吸引初期使用者,UCG內容可以幫助豐富平臺內容
2、為了促進使用者的創作熱情,需要在減低創作門檻、豐富創作方法等方面進行設計
3、對應功能:錄音、全面朗讀、趣配音、直播
提供聲音(內容)
1、如前面的分析中所講,能提供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是喜馬拉雅的核心價值。有了內容,我們需要將內容展示給使用者
2、對應功能:首頁、專輯列表等
發現聲音(內容)
1、讓使用者發現其對應需要的、感興趣的聲音(內容)
2、對應功能:搜尋、分類檢索、推薦
收聽、持續收聽
1、支援收聽,才是將內容真正的傳遞給了使用者,對應功能:播放器
2、使用者的持續收聽表示了其對平臺內容的認可,進而可對平臺產生價值,促進內容創作使用者的創作熱確+商業價值;對應功能:專輯、訂閱、聽單、推薦
商業價值
1、商業閉環:平臺通過收費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內容,通過給內容創作使用者分紅,促進其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內容,進而吸引更多使用者付費
2、對應功能:VIP會員、喜點、直播喜鑽、主播收益等
社群管理
1、通過社群管理可幫助內容創作使用者更好的留住粉絲,從而為平臺和創作者提供更多的商業價值
2、對應功能:社群管理、+關注、+訂閱、圈子等
功能架構
1、以平臺體量最大的使用者群——內容消費使用者的使用路徑來進行設計的
2、對於內容消費使用者來說,可以在“首頁(發現內容)——播放器(收聽)——我聽(持續收聽)”完成主要的功能操作
3、通過“我聽”佔據了底部第二個tab可知,引導使用者的持續收聽對於平臺的價值是有很大價值的
4、”發現“tab內集合了平臺內留存使用者、促進使用者關聯的功能,和其他功能是相對獨立的
5、對於內容創作使用者的相關操作基本都放置在”個人中心“中,且對其商業價值有著較大的關注點

圖3.功能架構
資訊分類
喜馬拉雅的主要展現的是:內容,下面從內容分類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首頁內容分類
標為桔色的分類為預設“我的分類”中,並展示在首頁的頭部,供使用者進行選擇;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出:這些型別應該是受眾最廣、最多的內容(也包含了平臺想要推廣的內容),分析這些分類:
1、和電臺的內容高度重合:廣播、相聲、情感生活、英語、兒童、小說等,這些都是智慧手機發展前,電臺所會提供的內容
2、聲音傳遞內容的選擇更適合理論類,如:教育培訓類中有“名人演講”、“人際溝通”等內容,但並沒有硬技能相關的內容。這是由傳播媒介——聲音的特性所決定的。
3、使用者更傾向於收聽“知識”和“娛樂”類的內容

圖4.首頁內容分類
排行榜內容分類
標為桔色的分類為在“免費榜”、“付費榜”、“訂閱榜”均包含的內容
1、分類:免費榜=訂閱榜>付費榜
2、其中:娛樂、戲曲、旅遊、影視、汽車、電臺均不包含付費內容;頭條、健康養生、IT科技、時尚生活均包含付費內容,但卻未進入付費榜

圖5.排行榜內容分類
框架層
導航設計
舵式導航,重點突出了播放器tab,且大部分頁面中保留播放器tab的存在,使用者可隨時進入播放器頁面對當前播放內容進行操作
啟動APP後,直接進入首頁,引導使用者去發現更多喜歡的內容

圖6.導航設計
介面設計
對最核心/基礎的功能頁面——播放器進行分析
該頁面可以大致分為4個部分:播放器、詳情、主播、評論
播放器

圖7.介面設計-播放器1

圖8.介面設計-播放器2
詳情

圖9.介面設計-詳情

圖10.介面設計-主播
評論

圖11.介面設計-評論
表現層
需要符合產品定位
顏色
圖12.主色調
以飽和度適中的紅色作為主色調。
心理作用的考慮,紅色代表著積極樂觀,可以讓使用者感到親近,促進使用者的使用熱情,進而產生付費行為。因此紅色是一種被廣泛用於C端產品。
飽和度越高,對人情緒的影響會越高,容易讓使用者產生疲勞感,因此會選擇飽和度適中的紅色
以面性圖示為主,線性圖示、線面圖示為輔
面性圖示
1、底部導航,無漸變

圖13.面性圖示1
2、首頁tab、發現頁tab:漸變——明亮輕快、多色——色彩之間的配合

圖14.面性圖示2
3、我聽tab:同色系漸變

圖15.面性圖示3
線性圖示
頂部導航欄處使用,應該和對應位置的空間大小有關,更簡潔的表達

圖16.線性圖示
線面圖示
個人中心頁中,採用主色調漸變作為面的顏色,黑色作為線的顏色

圖17.線面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