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的學習-物理層和資料鏈路層
先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 PDU(Protocol Data Unit) , 協議資料單元 ,OSI參考模型中對 等層次 之間傳送的資料單位。
另外一個是 協議棧(protocol stack) ,OSI模型是由七層具名的分層構成的堆,這種堆式的結構精確地描繪了實現多少個網路協議族。

OSI七層模型
在特定的計算機上實現具體的OSI七層模型時,通常把對映到這種模型中的硬體和軟體部分稱為 協議棧 。
我們日常用的最多的Windows系統的計算機上, 網路介面卡 、支援作業系統與網絡卡“對話”的 驅動程式 、構成TCP/IP其他分層的 各種軟體 ,可以看作是該計算機上的TCP/IP協議棧。 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 ,簡稱 網絡卡 。

常見的計算機網絡卡
Ⅰ.物理層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任何網路都必須使用 傳輸介質 來發送和接收訊號,這些訊號構成了網路通訊的物理表示。訊號的細節,以及與網路介質介面的物理和電器特性 定義 於物理層中。
物理層的任務是 建立 、 維持 和 斷開 網路連線,傳送方發起一個通過網路介質傳送資料的連續,接收方響應建立連線的請求,接受或拒絕連線請求。
物理層關注的是 網路硬體及支援硬體訪問的某種網路介質的連續 ,協調網路介質中心的傳送和接收,確定在訪問網路的特定區域時必須使用什麼型別的電纜、聯結器和網絡卡。
物理層管理網路介質到協議棧的通訊,把計算機的出棧資料轉換為網路所用的訊號:對入棧資訊而言,是把來自網路介質的訊號轉換為計算機網絡卡接收的位元位。這裡所說的棧是指 協議棧 。
物理層的PDU由特定的 序列訊號 組成,也叫作 位元流 。
Ⅱ.資料鏈路層
資料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位於網路層的物理層之間,該層的任務是確保在傳送方實現物理層資料的 可靠傳輸 、在接收方 檢驗 所收到的資料的 可靠性 。
資料鏈路層管理網路介質的、從一臺計算機到另一臺計算機上、在單個或物理電纜段上 點對點的傳輸(point-to-point transmission) ,通過唯一標識每一個網絡卡的專用地址,識別本地介質上的每個裝置。
一句話理解就是,資料鏈路層管理網絡卡之間的 點對點通訊 ,也處理這些網絡卡所插入計算機之間的 區域網 連線。

區域網概念
在管理計算機之間連線的同時,資料鏈路層還控制著從傳送方到接收方資料傳輸的節奏,當發生 本地阻塞 時,為避免網路介質被本地資料流所淹沒,資料鏈路層響應,停止本地資料流的出棧。當出棧PDU可以傳輸時,並處理接收和構造入棧資料的入棧PDU。這種控制方式被叫做 介質流控制(media flow control) 。
資料鏈路層的PDU資料幀必須在 格式 、 結構 以及 最大資料長度 上,滿足對映到網路介質的特殊位元位模式。
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電話系統的 電路交換 ,需要在訊號傳輸期間為兩個端點之間建立一條,資料 專用通道 鏈路層負責管理這一類的連線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