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開發的思考(一):下一個增長點
前言
10年冬天,在攢了半年多生活費後,我滿心歡喜的從快遞手裡接過自己的第一臺智慧機Moto ME600(後空翻),從此一個通訊狗走上了無線開發的道路。
近兩年身邊做客戶端的戰友們紛紛轉型,一時間“做客戶端沒有未來”的說法甚囂塵上。春節在家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寫點什麼,記錄當下的一些思考。
想到哪寫到哪,大夥一起聊聊。
一、智慧機的困境
19年2月20日,小米9在萬眾期待中釋出了,低配版定價¥2999。釋出前一週,雷軍在微博給米粉們打了預防針,表示小米要“去掉價效比的束縛”。通過這個言論,多少能看出近兩年在OV線下巨大壓力下開始擁抱新零售的小米,在減少了線上線下剪刀差後過的不算如意。
小米並不孤獨,在經歷過17年銷量接近翻倍的狂歡後,除了華為一騎絕塵,小米和OV銷量都進入了漫長的停滯期。
17年起,全球智慧機市場出現了第一次下滑。18年中國市場出貨量下降10%。進入19年,2月國內市場的總體出貨量更是不到1500萬,同比下降20%。

全球智慧機出貨量
二、頭部效應
嚴峻的形式下,曾活躍在國內市場的中酷聯只能依靠運營商勉強為生,魅族早早的離開了第一集團,三星在Boom7後基本放棄了中國市場。近兩年華米OV+蘋果,佔據了國內銷量85%以上的份額。

國內市場頭部效應明顯
三、巨頭出海
巨頭們在國內拼殺久了,間歇向外瞥了一眼,發現哪哪兒都是機會。嘿,與其在西歐北美受著白眼,不如去第三世界當山大王,把三星拉下馬。
山寨機起家的傳音,在非洲市場做的有聲有色(TECNO、itel、Infinix均為傳音旗下品牌),黑膚色定製美顏和大功率耳機深得非洲兄弟們歡迎。在大洋的另一邊,小米和JioPhone在印度幹翻了三星和蘋果。一時間風起雲湧。

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收穫頗豐
四、居安思危
縱觀全球,印度可能是唯一仍存有巨大潛力的智慧機市場。即便把印度的市場擴大一倍,3億增量也遠不能填滿巨頭們的野心。
很自然的,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近些年蓬勃發展的智慧家居市場:
* 18年6月,華為釋出全場景生態戰略
* 18年7月,OV攜手美的、TCL等傳統家電廠商成立了IoT開放生態聯盟
* 18年8月,三星推出智家生態夥伴計劃
* 19年3月,在IoT領域深耕已久的小米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